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
观看完《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全民抗疫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无疑被他们所展现的伟大“抗疫精神”折服,为生在中国而自豪,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仅供参阅。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1】
2020,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迎来的不是万家灯火,而是静默中爆发的疫病。
新型管装备病毒蔓延如野火,全国人民如离塬之草,陷入苦战,一批又一批人奔赴前线,一批又一批人倒下,一批又一批人站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救死扶伤而不眠不休的医护人员,为研制新药而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为维护治安而奔波的警务人员,为让一线人员吃饭而做亏本买卖的老板,为前方担当重任而担忧捐赠口罩的广大网友……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条坚韧的线,将全社会的爱与善、坚强与付出连接在了一起,串成了温暖而强大的力量。在这疫情中,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许不能上阵杀敌,但我们能做到撑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尽量不出门,佩戴口罩,保护好自己,不让前线的人担心后方的我们。
在延长的假期里,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自身,思考自然。病情的起源只是一只小小的蝙蝠。一只我们不放在眼里的蝙蝠。人类的愚昧与无知触犯了自然的法则,造物主便惩罚了人类以敲响警钟。在城市化、科技化的进程中,生活水平突飞勐进,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却在自大的满足感中丢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此时,在困境中挣扎的我们,不仅要抓住生的希望,更要重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不再重蹈覆辙。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我们应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去伤害、破坏自然。以敬塑自然之姿态,在发展中回归本真。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学什幺呢?学习功课,学会担当,学会爱,学会成熟。新时代的我们,不会被眼前的风浪掀倒,在家也能自主学习,力争上游,不落下功课,用知识武装自我。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喘一口气。将感动融入实践,将信念融入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在逆境中成熟,让爱滋生力量,砥砺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爱在,春便不会远。”冰雪终会消融,春的唿吸终将使苦战中的人们获得新生。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让我们以敬塑自然之姿态,以学迎春之唿吸,共同迎接光明的未来。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2】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让我感受到逆行医疗工作者们的艰辛,强忍着病患持续工作。他们是没有硝烟战场上的英雄!还有我们身边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为我们能有一个的安全环境生活学习,不思辛苦任劳任怨!还有我们可爱的老师们,为我们的网上课堂准备了精美的课件,让我们快乐的学习!
难道“逆行者”们不怕死吗?难道“逆行者”们不想在这春节之际和家人团圆吃个年夜饭吗?难道“逆行者”们就不想躲在家中远离病毒吗?不,他们也害怕,他们都有家有室,是他们的不畏牺牲精神,他们的医者仁心,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支撑着他们。
我昨天看了一个视频,被访者是一位女医生。她哭着说,她也很害怕,她也很怕被感染,她也很怕再也见不到家人朋友了。采访者问她,都这么害怕了,为什么还能坚持?女医生立马穿上了手上的白大褂,抹掉了眼泪,勇敢又自豪地说,就是因为这个,穿上了它就有了一种使命感,正是这种使命感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短短几句,没有多么华丽的修辞,却那么让人动容,为之潸然泪下。同济大学第二批志愿者又前往武汉支援,他们宣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更是让人泪目……
我们如今能安然地待在家中,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畏牺牲的英雄吗?正是有了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我们才得以还能和家人团聚,欢度春节。
让我们心怀感恩,向英雄致敬。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3】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宣传全民抗疫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解读其中展现的伟大“抗疫精神”,通过收看《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直播课,了解到在全国新冠疫情防控下我们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身为一名高校学子,我们是自豪的同时又是感动的。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艳玲,带来“‘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演讲,对“抗疫精神”进行深度、系统的解析。徐艳玲老师带领大学生们回望那些全国动员、全民抗疫的宏大场面,重新感受让大家心头一热的抗疫故事,深层次感悟一个古老的民族何以会复兴于新时代的精神密码,无疑让我们感受了一场精神洗礼,受益匪浅。
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抗疫精神”,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慷慨大义,奏响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抗疫精神”是党一系列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中华民族在战胜大灾大疫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如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的丰富和延续。如何使包括“抗疫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中国青年一代的精神引领,是一个很大、很紧要、很迫切的课题!当然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4】
观看完《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全民抗疫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无疑被他们所展现的伟大“抗疫精神”折服,为生在中国而自豪,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抗疫精神”,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慷慨大义,奏响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沧海一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点亮整个社会前行的光,黑夜很长,总会看见曙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夜以继日,不休不眠,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 为生命站岗。而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伟大的逆行精神将永存。身为新时代的年轻人 我们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面对疫情,冲锋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担当,什么叫责任;坚守岗位,果敢驰援,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牺牲,在这场较量中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场战“疫”的背后,也离不开更多逆行者默默的付出。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向他们致敬。
“抗疫精神”是党一系列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中华民族在战胜大灾大疫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如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的丰富和延续。如何使包括“抗疫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中国青年一代的精神引领,是一个很大、很紧要、很迫切的课题。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5】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在我们欢庆春节之际,一场疫病从武汉出发,向神州大地席卷而来。在我们还没搞清楚它姓甚名谁时,它已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卷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使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春节里,让人们的内心变得压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几万例确诊感染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一时间,我们手足无措。就在这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向武汉集结,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一线,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防护墙。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帮我们过关!
83岁的钟南山院士,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本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却冲在控制疫情的第一线,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安抚大家对未知的恐惧,安定人心,温暖人心。
张英杰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ICU主治医师,在家中,张英杰是女儿、是妻子,也是母亲。因为科室工作繁忙,加上孩子还小,自己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娘家了。这次疫情爆发后,她更是第一时间主动请战,瞒着远在山东的父母去了前线。面对此次支援,张英杰说只有战胜了疫情,才有共同的幸福。各地支援武汉的3.2万人中,有多少不是如此呢?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也有父母老小,并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刚不坏之体。是什么让他们临危不惧、逆流而上?他们说:“自己既然当了医生,不救病人做什么,不去武汉支援,就是不配医生这个称号!”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作为学生,对英雄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踏上他们曾经走过的路途,发光发亮,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医生,此去欲何?”
“战疫情,救苍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这是他们的宏愿。
愿山河无恙,愿每位“战士”都平安归来!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大学生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