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5篇
该剧讲述了杨家兄妹三人分别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他们因政治信仰不同,而从手足情深,变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一
剧中人杨立仁说得很精辟:“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屡屡(遭遇了)内乱、革命,各种各样的思潮,熏陶着一个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于是,传统瓦解了、破裂了,生出了(彼此)视如洪水的家庭成员”。杨廷鹤的三个子女,尤其是立仁、立青俩亲兄弟,虽为一母所生、血浓于水,但因信仰不一样、政见分歧,始终格格不入、貌合神离;兄弟俩曾在洗手间大打出手,数度剑拔弩张。1949年后,兄弟俩分隔海峡两岸,终生没有再见面。
杨氏三兄妹所走的人生道路--参加国民党的“右派”杨立仁、参加共产党的“左派”杨立青、虽参加国民党但始终对共产党人抱有同情和好感的“中间派”杨立华,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三种不一样的人生选取。看《正道》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所谓的“好人”、“好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以党派、信仰为标准来轻率定位,这大大颠覆了中国以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我们的长期灌输。在1920年“大革命”那样的大时代,人的信仰、立场很难一下子确定。杨立仁还在湖南醴陵教书时,是个极左派,那时他看的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论述“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种红得发紫的书;而当时的杨立青只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热衷于偷看戏子的裙下风光,对杨立仁看的那些“红色书籍”更是不屑一顾。可杨立仁一到广州,遇到世交、时任蒋介石机要秘书的楚材(历史原型为陈立夫)后,迅速改变了政治观点,先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后成为中统上海站主任,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而顽劣但为人正直的杨立青却在共产党最低潮、最倒楣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杨立华最初也是左派,受共产党人瞿恩的影响很深。她之后虽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因没有政治企图心和同情共产党,行为每每与“党国”的利益貌合神离,更在自己的火车包厢内“窝藏”共产党要犯。
看完《正道》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信仰”的认识。正因信仰、政见的不一样,剧中人等执着地走自己的路。这期间的情与爱,痛与恨也在战争的血与火中理解了时刻的洗练和荡涤。看完《正道》我不由得深深地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喜?家不和则人不幸,党不和则国不兴。身处在同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是炎黄子孙的国共两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此刻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该排除万难实现和平统一了。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二
《正道》的编剧和导演对自己想要表述的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明白。他们反复向观众阐述了一个观点:那段历史中其实没有绝对的反派和反派人物,只有特殊环境和情境下催生出的一幕幕人间悲情。他们试图从更高的历史观、用更客观的人文主义角度,去解构他们的镜头所揭示的历史。例如编导以浓墨重彩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杨家兄弟相残的遗憾和杯具,但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观众这都是国民党、杨立仁的错。看完《正道》,笔者觉得:编剧和导演想在这部电视剧中带给观众的东西,往往超越一部普通电视剧通常带给观众的印象与期盼。因此,这部电视剧的看点不在热闹喜庆,而在思索,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正面思索。
看完《正道》,你说剧中的诸多人等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罢,但他们继承了“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却信仰不一样,最后发展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虽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黄埔的精神和凝聚力不变。充满浩然正气的一部《正道》,写尽了中国人的阳刚之美,以及好男儿为能够顶天立地而付出的悲壮代价。(boxun)
《正道》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正道》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广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风云。我坚信这天的观众看完《正道》后,大多会有“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对《正道》编导们的这一番苦心,不知海峡对岸的小马哥有没有心领神会。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三
《正道》的故事很好看,是它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首要条件。整部《正道》,故事编得很圆满,剧情跌宕起伏、演绎得合情合理,破绽不多。《正道》中的男性主角都很有个人魅力。许多对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从不感兴趣的女性观众在看完《正道》后,话题多集中在杨立仁、董建昌、范希亮这三位男配角身上。这三人的人气甚至超过了“正面人物”杨立青、瞿恩,成为女性观众最想嫁的人。(boxun)
杨立仁这个主角,塑造得最为丰满真实。饰演者黄志忠对这个主角的明白、扮演时的分寸拿捏得极好。从神情到形体,从静态到动态,黄志忠让杨立仁这个人物彻底地活了。难怪网上有人说起初是想到《正道》看孙红雷的,结果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黄志忠。杨立仁也是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他有着强烈的救国情怀,早年也曾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杨立仁对感情追求弥久,但始终不得良缘,正因他先后爱过的瞿霞、林娥都是坚贞的女共产党员。杨立仁亲自监斩,由范希亮亲手枪杀了杨在黄埔的旧同事、中共委员瞿恩,但他支持妹妹杨立华收养了瞿的独子并取名费明。杨立仁很喜爱费明并要费明叫自己“大舅”,这在中国那些描述国共斗争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是一个难得的突破,正因反面人物尤其是中统大特务向来是绝不可能有什么“人性”的。在远离了“阶级斗争”时代的这天看来,“人性”与党派、信仰是不一样的概念。“人性”是人的共性,而党派、信仰则因人而异,是人的个性而不是共性。个性与共性没有可比性。
杨瞿两家千丝万缕剪不断的爱恨情仇,构成了《正道》中温馨柔情的一面。正如剧中杨立华所说:“这就是我们杨家与瞿家,爱恨情仇、主义政治,全搅到一块了”。杨家三个子女各自走不一样的道路,瞿家红色家庭的坚定信仰,导致情感与家庭,无不沾上视同仇蔻的党派间的信仰之争、生死之争。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也许感情始终无法突破因信仰不一样带来的隔阂,但是亲情仍然能够超越一切。杨家对瞿恩唯一的后代费明的养育之恩,交错于上一辈的恩怨纠葛之中,是《正道》的又一大看点。杨瞿两家共同的后代费明像一剂最好的粘合剂,把两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用情感情义重新粘聚到一齐。政治上的分道扬镳并不等于情义上的恩断义绝,这是该剧的一大突破。《正道》中展现的这些浪漫与唯美,弥补了沧桑的历史中情感的缺憾。这些情感情义的脉络给了《正道》一份阳刚之气下的阴柔之美。
《正道》的前半部分用浓墨重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历程。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是现代年轻人励志的典范。时隔近一个世纪后,现代人在生存的挣扎中渐渐被消磨掉的激情,也许能够从《正道》中得到一点久违的共鸣。虽说大时代出大英雄,英雄有时势造就的客观因素,但是追寻那个年代追求远大理想的热血年轻人的足迹,对信仰、理想双缺失的现代年轻人有更多的启迪与激励。最后务必指出的是:《正道》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职责感,这点直到这天都不会过时。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四
既然《正道》是历史剧,而且是表现现代历史的,剧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就要有原型,不能凭空捏造。在《正道》众多剧迷中引发的热烈讨论和考证,就是将剧中人物与历史原型“对号入座”。
男主角杨立青的身上显然有解放军开国大将陈赓的影子。杨与陈都是湖南人,都是将门之后,都有不凡的黄埔学历、黄埔学生军东征和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经历。
但《正道》剧迷对瞿恩的讨论最多。笔者也认为:瞿恩这个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在他身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却是真实的,只但是发生在不一样的中共领导人身上。《正道》中的瞿家兄妹瞿恩、瞿霞和他们的母亲,原型是蔡和森、蔡畅和他们的母亲葛健豪。蔡和森是中共早期著名的领导人,他比毛泽东小两岁,蔡毛两人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兼挚友,早在1920年蔡即与毛等共组新民学会。奇女子葛健豪原名葛兰英,她自己把名字改为“健豪”,称“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裹著小脚的葛健豪在年近半百时带着儿孙三代人齐赴省城长沙求学,被传为一时佳话。1920年她55岁“高龄”时又有更惊人之举:偕蔡和森、蔡畅、蔡和森的女友向警予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四年。葛是当时中国一千六百名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大、学习最刻苦的“老同学”,被当时的舆论界誉为二十世纪的“惊人妇人”,也是“时势造英‘雌’”的最佳注脚。
有人说瞿恩暗指瞿秋白+周恩来,笔者认为瞿恩的原型是曾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的成分更多一些。在《正道》中,黄埔教官瞿恩被其黄埔三期的学生、国军12师师长范希亮忍痛亲手枪决。在真实的历史中,瞿秋白是被仰慕他的黄埔一期的学生、国军36师师长宋希濂所杀。瞿秋白虽不是黄埔教官,但宋希濂早在长沙读中学时即读过瞿秋白所写的访问苏俄的文章。宋考入黄埔一期后,又多次聆听瞿的长篇报告,对瞿久怀仰慕之情。另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杨之华的名字与电视剧中瞿恩的初恋女友杨立华的名字仅一字之差。
瞿恩的身上也有恽代英的影子。中共党员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者有十几人,但与瞿恩的身份经历最相似的,非军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莫属。恽在青年学生中威望极高,是一代青年人的导师,也是校长蒋介石颇为头痛的人物,在国共还没决裂时恽已成为蒋某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被蒋称为“黄埔四凶”之一(另三人为邓演达、高语罕、张治中)。瞿恩从上海逃到中央苏区后,任“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而历史上担任过这一职位的是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五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0集大型历史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正道》),甫上映即轰动了海内外,刚刚以高收视率落幕。《正道》是继《走向共和》后又一部颇值得一看的大型历史连续剧,剧名取自毛泽东的著名诗句,由著名演员孙红雷等主演、著名导演张黎执导。《正道》第一次以大型历史连续剧的形式,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全景式地展现、细致地描绘了自1920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中国现代史上一对最大的政治弄潮儿--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那是现代中国最波澜壮阔、最翻天覆地、最错综复杂的一段历史。《正道》以在两岸都具有典范好处和人气的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轴,故能在海峡对岸引起共鸣、得到认同。如果你不熟悉国共的那段合作、斗争史,当你看过《正道》后,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现代史已了然于胸。
《正道》的编剧、导演颇善于透过一个个镜头讲大故事。他们把一段复杂恢宏的历史表现得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却丝毫不受沉重的历史压迫,更不被敏感的历史事件束缚。由这段大历史写就的大故事,虽历经沧海桑田,虽早已时过境迁,仍留给后人感慨万千。看《正道》,能够让观众时而击节叹赏唏嘘,时而替英雄泪洒满襟。今人能够“一杯浊酒论英雄”,但作为炎黄子孙,对在这段沧桑悲凉的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却远远做不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是千钧沉重放不下,万千头绪,无语复加,惟有片名的点题最能道尽我等胸中的块垒:人间正道,遍是沧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