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娱乐与理性相协调。红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一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
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如今,网上批评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个九零后,从前爱和父母顶嘴的我如今也是个大学生了,开始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社会的复杂,明白自己的责任。逐渐成熟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创造美好的将来!
九零后,我们在成长!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二
如果,我是罗拉,我会选择奔跑;如果,罗拉是我,她会选择奔跑;如果,我还是我,我还会选择奔跑;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于是,在如果中,电影开始了……
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有时候,人们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 一颗无所事事的子弹穿透了罗拉的胸膛,她绝望的倒在了地上。一切都结束了,而曼尼呢?你看,你看,烟花的脸,当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那空中飞腾着的十万马克,那气喘吁吁的二十分钟,是爱,爱的礼物!
那么,这个小女子,谁能够真正地帮她呢?为了情人抛弃了家庭的男人,一个无所事事的女人,她的什么都没有的男人……不,没人可以帮助她。罗拉再一次奔跑着,人在绝望中流下的第一滴泪是足以能激发所有的原动力的,因为,爱,破碎了,就再也拼凑不回来了。那一刻,她只能用枪威胁着父亲,抢走了银行里的十万马克。那一刻,我们固执地以为爱能超越一切,但是,我们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它叫做命运,罗拉见到曼尼,喊了一声曼尼,只是,命运说, 该带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还是在来生中寻找!
如果,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对命运的征服呢? 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绝望之后的努力我们必须去赌一把,可能很难相信,用不到一百马克可以赢得十万马克,但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讽刺吗?或者,这原本就是命运对执着的回馈?
看吧,童话已经结束了,那个,长大了的罗拉和我一样,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寻找。都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坚强,否则就没人疼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不自立不自强,谁有在我们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坚强,我们是在被迫中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子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那个有情人的男人能懂,那个生养她得女人能懂,他们的女儿含着心底的泪,为爱奔跑着,已将很累了,他们,能不能伸手帮助一下她呢,让她休息片刻?
如果,长大了,只能奔跑,那么,我们要在奔跑中,不慌不忙地长大!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三
之前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时很不能理解那两个“死而复生”的环节,总觉得过于荒谬,似乎他们的人生过于轻松了些,只要不遂自己的愿就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下重新开始,于是对于他们后面的奔跑和追求也就多了几分不在意,但是当老师讲解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有多么肤浅和无知……
罗拉的奔跑是一种接近生命极限的奔跑,在奔跑的另一端连接着男友的生命,连接着她和男友未来对的美好,连接着所有她对爱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她的奔跑是在以一种跟时间跟生命抗衡的赛跑,而那种极致的追求,如果没有过相关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就如我最初最浅浅的评价……
罗拉对爱情执着的信念使她拥有比一般人都难以企及的超能力,她的吼叫犹如传说中的狮吼功,可以使身旁的玻璃碎成千块万块,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女子,上帝似乎更加刻意要考验她的耐性,于是,她不得不一次次重新开始,从头跑起,于是电影中就不断看到罗拉奔跑的镜头,奔跑,奔跑,一身实在称不上好看的着装,甚至连内衣的边都会因为奔跑而显露出来,显然这也应该是导演的苦心所在,让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罗拉无所顾忌的奋勇直前,于是内心也再一次被震撼!
突然想起之前跟一个朋友在争执的一个问题:她的男友,在我看来简直一文不值,根本不知道那么优秀的她为他如此付出和牺牲,然后,让我不解的是,她不仅没有一丝犹豫,甚至有点甘之如饴的感觉,因为当时她就用那种我难以理解的语气对我说“你明白那种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为他去死的感觉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不愿意相信,她从来都是那么理性的她怎么会变得这么冲动和感情用事,当时甚至还为此和她冷战了几天……但是,现在想想,也许爱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自己的感觉的事情,只要自己的感觉对了,不管对方条件在旁人看来是多么优越或者不足,爱了就是爱了,那种感觉可以驱使一个人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我同学口中的“为他去死”,就如劳拉,她的奔跑就是因着爱情的名义,就是陪着自己的未来甚至性命的奔跑……也许,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当时在和朋友问题的处理上有多么世俗和幼稚,也许就是没真正谈过恋爱,所以我才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心境……
当罗拉第一次面对死亡的那一刻,透过她涣散的瞳孔,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罗拉和她男朋友两人躺在床上,讨论起了苦苦纠缠着现代男女的问题,关于爱不爱的问题,最初觉得罗拉好傻,爱了自然就会讲出来,而被迫讲出来的爱又能给自己什么安慰呢,也许不过换得几声唏嘘感叹吧……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罗拉,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如同我的朋友一般,他们都是在以爱情的名义,誓将爱情进行到底!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四
德国的电影,哲理性总是占主导地位。所以,在美国好莱坞以娱乐性为主的阵地,德国的电影是很少在那里亮相的。自己也是很少看德国电影的。昨天,德语老师给我们看了十年之前的片子《罗拉快跑》。感触颇深。
十年之前,我在哪里?应该还是在小学与初中的交界吧。处于懵懂的青春期,但是那时候的青春是多么美好。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娱乐与理性相协调。红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这很有趣味性。整部电影的音乐性也很强。充斥着disco的味道。配着情节的紧迫,让人的心神紧绷,又让人感觉情绪发泄感。
整部电影,罗拉都在奔跑。为了目标,一直向前奔跑。每次奔跑碰到的人,都会展示他们的一生。
我认为,整部电影,亮点是那三次同样的场景,三种不同的结局。
差别在于什么?
时间。快一步,晚一步,结局是完全不同。
几个场景影响了这个时间。第一,是楼道上的狗主人与大狗。第二,是路上碰到的老妇人。
第三,碰到的梅耶先生。第四,是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第五,碰到的那个拿了他们钱的乞丐。第五,父亲。第六,赌场。
楼道上的狗主人将她绊倒,她吓退了黄狗;路上撞到的老妇人,碰到与没碰到,回头与回头;罗拉先经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另一辆白色的车的车头相撞;罗拉跨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白色的车车尾相撞;罗拉扑倒在梅耶先生的车上,梅耶先生停了车,没有撞上白色的车;骑车的人的不同命运;碰没碰到这个乞丐;是顺从父亲的意思还是违背父亲的意思;是去赌场赌回10万马克还是抢银行……
各种时间差,各种选择,导致了结局的不同。
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就是。罗拉每次跑过的广场的花纹是不同的,我认为那是代表不同的一种人生路径。罗拉跑的路径也表示她对人生之路的不同选择吧。
人生就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与唯一性,才变得美好。
路上的碰到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过客。但有时候,过客却对自己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片中那个盲人奶奶就是这样。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人生。
人生的美就在于此。
从这部电影中,虽然也体现了爱情的忠贞与奋不顾身。但是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人生之不确定性与美的组成部分。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这让我想起了《返老还童》中的女主角一样,如果她不等她的女伴把鞋带系好,如果闹钟没有迟了几分钟,如果汽车还是准时,没有堵车。那么女主角也就不会被撞车,那么男女主人公也就不会认识。这就是时间的美吧。
早一步,晚一步,结局是完全不同。时间决定了一切。这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的《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间,时间无涯的荒野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电影结尾,男主人公,抿着心头的笑意,自然地捋了捋袖子,向着罗拉走来。最后,他们笑着跑开了。那是多么幸福的画面。这是所有人所想要的美好,谁也不希望其中任何一个人有伤害。这便是理想的人生。
但是呢,现实总是不如意的。正如,理想是鸡蛋,现实是石头。理想是柔软的,现实是坚硬的。正因为如此,时间这把无痕的刀,在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雕刻人生的时候,我们很疼痛的缘由吧。
或许,这就是美。不确定的美。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五
《罗拉快跑》是一部由三个平行段落组合而成的非常规电影。电影的第一段落是罗拉没拿到钱,遇见曼尼后和他一起抢劫超市,最后中弹身亡;第二段落是罗拉通过挟持父亲拿到10万马克,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段落是罗拉与父亲错过后,在赌场赢了10万马克,同时曼尼追回了丢失的钱,故事圆满结局。
导演汤姆?提克威与其说是个游戏狂,不如说一个赌徒。他模拟现实社会环境,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关联因素,如人物、环境、必然性情节等,而游戏的三种结局也是导演精心安排的。这场游戏是罗拉与命运的博弈,她要在既定的环境下,通过确定和选择优势策略、避免和消除劣势策略,来影响和改变最终的结果。
首先,影片中的一个确定因素是人物。
三个段落中都有出现的人物除了罗拉和曼尼两个主角外,还有罗拉的母亲、楼道里的混混、偷小孩的妇女、偷自行车的男孩、修女、梅耶叔叔、白色轿车里的三个硬汉、流浪汉、警卫、罗拉的父亲、救护车司机、搬运工和盲人妇女。他们分属社会的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领域。
其次,影片中的另一个确定因素是确定性情节。
主线是罗拉要想尽办法挽救曼尼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罗拉必须与偷自行车的男孩和修女相遇,以及和梅耶叔叔相遇。
既然确定性因素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罗拉要实现拯救曼尼的目标,就必须厘清什么是优势策略和劣势策略。其中,两次相遇的确定性情节成为游戏成功的必要条件,采取怎样的相遇方式是优势策略的关键。
前两次罗拉与偷自行车男孩的相遇都是从修女队伍的中间穿过,第三次罗拉选择跑上马路,避开修女;前两次与梅耶叔叔相遇是直接经过,而第三次是摔在车盖上并与梅耶对话。对于这两次必然相遇的情节,罗拉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致使后面的故事发生戏剧性变化,偷自行车男孩将车转卖给流浪汉;罗拉与父亲错过,通过赌博赢了10万马克;盲人妇女帮助曼尼认出了他,成功追回丢失的钱。
单纯地靠这两次相遇就可以彻底影响整个故事的结局吗?不是的!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辅助元素,这些元素在影片中成为影响着罗拉策略选择的关键。
第一个元素:枪
在第一个段落中曼尼持枪抢劫超市,罗拉被迫持枪协助曼尼;第二个段落中罗拉持枪挟持父亲抢了10万马克。两个段落中罗拉和曼尼都持有手枪,导致他们其中一个必须死亡,这并非巧合,也不是连锁反应的结果。首先,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以选择解决事情的方式。其次,枪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征,通过暴力来实现目的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此,枪对于罗拉和曼尼来说是劣势因素,他们应该加以避免和消除。所以,在第三段中唯一持枪的曼尼把枪送给了流浪汉,两人得以活命。
第二个元素:门和警卫
门是从一个空间通向另一个空间的载体,影片中罗拉打开房门预示着游戏的开始。罗拉到达银行要见到父亲必须过警卫的那一道密码门。密码是权限的设置,表示不能强行进入,而警卫却给罗拉打开了方便之门,罗拉的抢劫同样是强行进入设置密码的房间,这就注定了罗拉前两次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警卫在影片中扮演的是黑暗的角色,他两次开密码门,致使罗拉陷入困境。
所以,设置密码的门和警卫对于罗拉来说也是劣势策略,她要避开警卫,同时不能强行进入密码门。在第三段中警卫走出银行,对站在门口的罗拉说“你总算来了”。此时,罗拉以抗争的眼神看着他,使他感到局促不安。从这里再次证明强闯密码门是劣势策略。
第三个元素:罗拉的尖叫
尖叫是罗拉的优势,在前两个段落中,罗拉用尖叫分别“镇住”曼尼和父亲。因此,在第三段中她将尖叫应用在赌桌上,并成功赢得10万马克。
第四个元素:救护车
救护车是运送和应急抢救病人的交通工具,有挽救生命之意。在第三段中罗拉跳上救护车“挽救”了因心脏病突发进行抢救的警卫的生命,暗示人要有宽容的胸怀去原谅那些对你实施过某些不良行为的人。
第五个元素:老太太和盲人妇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还有两个关键性或者成为戏剧性人物,一个是推婴儿车的老太太,另一个是电话亭旁的盲人妇女。
老太太在第一段落中给罗拉看表,告诉她时间;第二段落中是老太太向奔跑中的罗拉询问时间,而第三个段落中却没有出现。因此,老太太是时间的“化身”,她的两次出现暗示罗拉的失败,注定罗拉和曼尼必须有一个死亡。所以,罗拉要避开与她的正面接触,也就是不再局限于时间紧迫的观念。
在第二段落中曼尼走出电话亭时盲人妇女消失了,注定曼尼的死亡。盲人妇女是曼尼的“守护者”或者“贵人”,她的“任务”就是帮助曼尼认出拿走钱袋的流浪汉。因此,罗拉实现目标的优势策略就是要改变与偷车男孩相遇的方式,从而确保盲人妇女成功“指引”曼尼追回钱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处于劣势,对于目标的实现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或者说是无能为力。正如影片开头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处?是怎样知道那些我们自认为知道的事物?”
导演既然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他通过罗拉告诉了我们答案:即使你有无数的劣势和微乎其微的优势,都不要向命运低头,只要能够厘清哪些是劣势,哪些是优势;劣势就要尽可能避免和消除,优势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它的价值,这样就算是再渺小的人也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