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宽裕,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多年来,中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8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我国-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当其冲的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这一任务和“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渊源,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就是“城市在发展,耕地在减少”,也即“房地产经济不断吞噬着万亩良田”。
另外一个重大安全隐患是转基因粮食,它在在不断影响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科学界多数专家对于转基因食品也不看好,一些媒体和部分伪科学家为了自己私利,大力宣传转基因粮食,说转基因粮食产量高,对人体无害,实际上转基因粮食会造成人类生育能力下降,或许很多不知情的国人,还在餐桌上吃着转基因食品。
诚然,中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0.97亿吨。可是,追因溯源,你就会傻眼。同期我国玉米增产了1.03亿吨,也就是说,玉米是增产的主要原因。玉米的增产是因为中国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低,在国外廉价的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被大量弃种,农民转而种植高产玉米。当前,多数耕地都种玉米,放弃了大豆种植,加之外国用高于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来购买我国非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效益提高,农民又不再种玉米了。这种严重的其中现象,如果折腾几次,粮食危机也就难以避免。
十年来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俊遮百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开发区和房地产吞没了大量良田。我国城市一般都建在有河流的平原地区,这些地方本是极好的良田。地方政府和房产商为了获得短期暴利,大量开发房地产,将良田短期变现,损害了广大群众的权益。
其次,水资源严重匮乏,农田水利不健全,部分已严重失修,不能正常蓄水。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除了城市和工业大量用水外,大量的高尔夫球场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连续下降。
再次,很少青壮年劳动力在农村耕种土地。因为粮食价格一直较低,种一年粮的收益往往不足在城里打工一月的工资,所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到城里打工。而且大量的农村土地处于荒芜状态。如今的农业补贴不是按耕种的面积进行计算,影响了很多群众的积极性。
最后,土地过度使用,很多土地可利用价值严重下降。西方国家土地一般采取轮休制度,一年只耕一季,甚至两年种一年休一年,我国的土地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南方是一年三季:水稻、水稻、水稻;北方一年两季:小麦、玉米(或大豆)。土地的自然肥料层基本荡然无存,就靠化肥强行催出产量。
总之,粮食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常性的坚持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和必要的硬件工程建设。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节约粮食,不剩菜,不剩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2
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粮食安全问题危机潜伏,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发展粮食生产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首当其冲。过去所指的粮食局限于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禾本淀粉种籽。其实从大粮食观点出发,范围十分广泛,应包括栗、枣、柿等木本粮食,以及藕、莲、菱等水生粮食,如果再扩大一步,凡是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蔬菜、瓜果,甚至肉、禽、奶等食物,都可以作为粮食。我市山地很多,湖、河、水库等水资源丰富,在发展粮食生产中,除积极发展水稻等禾本淀粉种籽外,因地制宜,在山地广种木本粮食,利用水面发展水生粮食,以及放养鱼类,这不但能丰富餐桌上的食物,而且能有效抵充禾本淀粉种籽的不足。历史是一面唯物主义的镜子,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经历着“三起两落一稳定”的曲折过程。建国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粮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一九五二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为“一起”;一九五八年实现“生产大跃进”,生产归大堆,到六十年代初,粮食生产急剧下降,进入粮食困难时期,这为“一落”;从一九六三年开始,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字方针,粮食生产又逐步发展,这为“二起”;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获得较快发展,这为“三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村深化改革、以工支农,工业反哺农业、减免。
第二粮食消费问题。当人类进入科学文明时代,食物消费,要力求讲究营养好、疗效佳、口味美。我们通常所说,粮食是特殊商品,除人多地少,产消矛盾突出外,从消费的视角来说,粮食还具有人人所需、天天必须、需要量大的特点。但是,特殊商品的地位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地位逐步减弱。一九五三年,计划经济开始,粮食首先实行统购统销,从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九三年,经历了四十年,粮食消费,按照人们的年龄大小、从事体力劳动差别,实行定量供应、计划用粮,在粮食紧缺的状况下,对节制粮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限制消费的措施。六十年代初,因粮食短缺,实行“瓜菜代”,一度造成部分地区饿病逃荒,经历者印象颇深,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要使有时想无时,勿使无时想有时。如今的粮食消费,不少人饮食有些过量,特别是节日和请客宴会,饮食超过肠胃承受能力而引起疾病,应引以为戒。
第三粮食流通问题。粮食流通是生产连接消费的纽带,是实施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流通包括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等五个环节。粮食收购的核心是粮价合理,要使种粮农民有利可得,但粮食收购价格过高,国家财政难以承受。在较长时期,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利益,购价高于销价,实施粮价补贴。粮食销售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利益,在工薪收入偏低岁月里,国家实施的粮食销售价格,低于购价,称为购销倒挂,今后应力求做到比价合理。粮食是物价的龙头,一直来有着合理的比价,常言道,斗米三斤肉。粮食调运,是物流中流量较大的商品,如今粮食流转方向起着变化,由南粮北调改变为北粮南运。我市所需粮食很大一部分从数千里之外的吉林、黑龙江等地运来,运载工具要车船连接,十分费时。今后应努力做到自身发展粮食生产,逐步减少外地输入。粮食储存是稳定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国库有了充足的存粮,才能达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国库存粮,更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粮食加工,是原粮加工为成品粮,数量最多的是稻谷碾成大米、小麦磨成面粉,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粮增加,利用粗粮配制成饲料,也是势所必行。在粮食加工中,还应考虑到粮食复制品,诸如各种酒类及酱、醋等各种调料,以及生产糕饼等干粮,在加工中力求做到节约用粮,综合利用。
粮食是生产在自然界的资源,经常受洪涝、冰雪、风霜等灾害侵袭,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深化,世界形势复杂多变,这对粮食安全不是没有影响的。我们在学习实践中,即使国内粮食形势宽松,也应高度重视,警钟长鸣,牢记在心。五十多年前,陈云同志在粮食“三定”时告诫我们“粮食定、天下定”的道理。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3
一、维护国家利益
墨子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中储粮是为国储粮,要做到优收优存优售,在面临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维护国家粮食稳定。国家为此的投入是未雨绸缪,是高瞻远瞩的。
二、服务宏观调控
“粮安天下”这四个字告诉我们粮食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中国古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粮食贸易,提出了有效的粮食贸易理论——平准论。平准论是国家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以宏观调控为基本手段,以国营粮食商业为依托,适时吞吐,以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平抑粮价,稳定社会经济生活为主旨的粮食贸易理论。中国古时就有“谷贵伤民”、“谷贱伤农”的认识。管仲的准平论公元前7世纪,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实践中,提出国家参与粮食市场购销以调节供求, 管仲认为,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当政者只要掌握了足够的粮食,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就能有效地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统治地位,所谓“人君操谷币准衡,天下可定也”。
中储粮也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市场稳定的使命,要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三、严守三条底线“安全、稳定、廉政”是我们的三条底线。安全是第一位,没有安全,生产和发展无从谈起。稳定,要求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突出主业,围绕轮换搞加工,围绕轮换搞经营。廉政底线不能破,要遵守企业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运转这“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中储粮__年底成立以来,经过理清发展思路、顶层设计集团管控、全面从严治企,使企业管理转型、正气回升、总体向好。在新的管控架构业已成型基础上,中储粮正在打造让中国人民信得过的“金字招牌”。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集团管控穿透系统“人财物”;智能化粮库和科技储粮全覆盖;粮食数量质量监督自成体系;两大专业化公司成为发展新引擎;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在中储粮人的努力下,中储粮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4
突然有一天,我从电视中听到了一句话: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活两亿人。两亿?!这个数字使我大吃一惊,我连忙上网查了查资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中国每年浪费粮食800万吨,能够两亿人吃一年,并且,这些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中国的某些地方,却有四五千万人民吃不饱啊!
我们不谈其他浪费,就谈我们身边的浪费。比如,有一次,我在学校吃过饭后,发现与我邻座的一位同学饭还没有吃完一半,便拍拍衣服,转身走了。这让我感到很生气,她不仅仅浪费的是一碗饭,还浪费了农民伯伯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呀!像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很多,这不由得让我深深地思考起一个问题来: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浪费?中国人特有的美德一一节俭到底哪去了?
渐渐地,我从生活中找到了答案:一张餐桌上,就只有两三个人,而菜却点了十一﹑二种。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讲究”吗?讲究吃穿,讲究房车,讲究面子。中国人的经济条件一天一天的在进步,而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廉洁﹑节约的美好品质正在一天天的退化,终有一天,我们会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5
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虽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耕地的账面数字有所增加,但耕地还是那么多,产能也还是那么多,实际并没有增加。对此,必须有清醒的“红线意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农民可以非农化,耕地决不能非农化。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地可种”。集中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__年,全国要新建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69.6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接近70%。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更要发挥好科技增产的潜力,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快筛选应用一批适宜本地特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继续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抓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
坚持不懈强化完善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今后在完善强化政策的同时,要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继续落实好“四补贴”政策,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加快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调动主产区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促进农民种粮增收,让农民爱种粮种好粮。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的应对之策,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供种育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这是实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各地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部门联动、上下配合、合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强化监督检查,把粮食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技术推广等方面列出硬指标,推动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靠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主产区增产,全国粮食就稳定。目前13个粮食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5%、商品量占80%、调出量占90%,全国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产粮大省、大县在全国粮食生产全局中举足轻重,中央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让重农抓粮的地方在政治上有荣誉、财政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6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站在粮食稳定发展的新台阶上展望未来,继续推动和强化“两藏”战略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对此专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其中,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味稻、加工专用稻。巩固提升生产功能区、优势区玉米产能,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等作物。
同时,优先在“两区”和符合条件的国家种子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选择已完成“两区”划定工作的典型县为试点,利用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开展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作物长势等监测。
今后,我国每年将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的县,整建制开展粮食等主要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7
粮食是宝贵的,要珍惜粮食。这谁都会说。但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体会粮食重要性的人却为数不多。
近段时间,由于天气变热,学生倒剩菜剩饭的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小学少先队组织了一次爱惜粮食教育。没有经历过苦难,就很难体会幸福的欢乐;没有经受过饥饿、寒冷,就难以感受到衣食无忧的幸运。我们的学生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饥饿,为此对他们来说,没有节约的概念。无形当中,造成了一些浪费。
只有通过学校经常性的教育,通过一些故事,一些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从会读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用于行动中。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饭,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供生产粮食的耕地并不多,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被不断地蚕食。就全世界而言,粮食并不富裕。
每年都有好几亿人口因贫穷或自然灾害或战乱经受着饥饿。可以这么说: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思政大课观后感篇8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也就是800万吨蛋白质和300万吨脂肪。
看看这些数据,是不是令你大吃一惊。想不到平时浪费一点点粮食,积累下来,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吧。
其实浪费现象最严重的`不是我们平时的吃喝,而是公款请客。我妈曾经在酒店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员,放假的时候,我喜欢去那里玩并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偶尔也客串一下小服务员。在那里我经常看到,很多酒桌上,人民只顾着拼酒,很少动筷子吃菜,所以大多数时候桌上的食物只吃了一点点,到最后却不打包带走,只留下一桌子动了几口的丰盛佳肴,服务员也只好将它们拿去倒了。看到这些,我看真心疼。
我国人民现在仅仅跨过小康线,仍有一部分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但是总有那么些人一请客,不管人有多少,菜一点就是一大桌子,不吃完也不打包。这无疑是一种很严重的浪费。
很多人认为,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如果桌子上都是吃的很干净的盘子,就会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很没面子,或不够诚意。
讲排场,出手阔气,就是大方,反之,就是小气。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是非常错误的,却不知,爱惜粮食是文明,拒绝浪费是文明。
在那些人们大方的同时,殊不知,有多少贫困的儿童吃不饱穿不暖;秋天农民伯伯们是如何“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气”,辛勤劳作的。是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那么让我们一起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开展“光盘行动”吧!
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