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年度总结

若水分享 1147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各项扶持政策,结合我乡纯农业山区乡镇的特点,进一步壮大农业农村经济。那么有关三农工作年度总结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三农工作年度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三农工作年度总结1

2020年,我局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坚持把扶贫和移民工作与其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三年整体跨越、五年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和扶贫开发“两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继续深入全面落实省、市扶贫和移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投身“三农”建设事业,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工作制度建设、责任体系建设和落实到位检查,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工作总结于后。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键全制度

成立以局长为总负责人,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分管扶贫开发副局长为直接负责人,扶贫开发股以及其他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协同共抓的工作机制。按照市、县农村工作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了农村工作实施方案和联系村帮扶工作计划,努力确保“三农”工作落到实处。

二、切实抓好部门帮扶贫困村工作

(一)强化联村帮扶工作。2020年,我局在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结对帮扶灵关镇大渔村。一是制定了联系工作方案,实行局长带头联系、局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主动联系贫困户制度,全局中层以上党员干部10人,联系贫困户75户,联系贫困人口252人,实现了联系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全覆盖,帮扶措施全覆盖。

(二)积极支持联系村改善基础社会条件,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以贫困村灾后重建、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和社会援建为基础,争取灾后重建资金200万元,规划建设204.5亩红心果,建产业公路硬化5公里,生产生活便道2.5公里。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落实资金5.6万元,帮助建设“哇哈哈﹒爱心桥”一座。落实资金5000元,组织干部群众到名山县学习红心果栽种和管理,增强大渔村干部群众致富能力。上述项目的落实,畅通了大渔村道路通行的“毛细血管”,为大渔村产业发展上台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狠抓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建设,有力促进农村建设步伐

(一)超额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2020年,我县依托贫困村灾后重建、地震灾区产业扶贫、社会扶贫、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和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础,完成民生工程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任务1919人,完成省下达870人目标任务的220.5%,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400人的137%,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贫困村灾后重建取得效果凸显。全面完成总投资2800万元的14个贫困村灾后重建工作。硬化产业公路、生产便道63.25公里、“五改三建”48户,蓄水池8个,提水泵站一个,渠堰1000米,栽种核桃1360亩、猕猴桃704.5亩、茶叶改良1428亩、新栽种有机茶1168.5亩,发展林下养鸡20512只,建圈舍6000余㎡,建兔圈4070个,引进种兔70只。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了贫困村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三)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总投资200万元的地震灾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实施了蜂桶寨乡青坪、和平村和大溪乡村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大溪乡村完建有机蔬菜基地200余亩,有机菊花118亩,建田间便道5公里,渠代路3公里。蜂桶寨乡青坪、和平村栽种“三木药材”1720亩,种植天麻30亩,养殖中蜂1118群。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载体,以贫困村贫困群众为主要目标,切实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脱贫。

(四)社会扶贫援建小微项目取得新的突破。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援建溪桥项目23座,项目援建资金186万元。争取社会援建教育、卫生、人畜饮水、通村公路等14个小微项目,援建资金1066.3万元。

(五)积极协调“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结硕果。主动加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服务协调工作,争取社会援建资金2000万元,助推雪山村和邓池沟﹒戴维村“美丽乡村项目”顺利实施。目前,两个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生态农业为重点”的幸福美丽新村基本建成,有效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脱贫致富。

四、认真履职,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行动

(一)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完善规范建档立卡信息档案资料。协助相关部门和乡(镇)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帮扶措施,完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等内业资料,规范建立县、乡、村三级档案资料。二是强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14支(共计62人,其中市级帮扶干部6人,县、乡帮扶干部56人),制定并印发了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督促驻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落实联系帮扶“四个一”(即:每个村至少有1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有1个县级部门联系帮扶,有1支驻村帮扶工作组,有1名第一支部书记),工作组深入帮扶贫困村,充分发挥“精确滴灌”的管道作用,积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落实生产发展项目。三是强化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创办《扶贫开发工作动态》和《县扶贫攻坚工作简报》两刊动态信息,及时整合提炼报道全县各乡(镇)和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动态和先进经验。与日报传媒广告公司深度合作,签定扶贫开发攻坚宣传协议,第一时间宣传报道“双攻坚”工作情况。大力协调电视媒体对“美丽乡村项目”和贫困村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采访报道,在“卫视公共频道”和“联播”作了三篇专题报道,向外界宣传了“双攻坚”成果和灾区群众“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四是贫困村基层组织得到夯实。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认真落实好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实现了14个贫困村全覆盖,制定了相应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发挥“第一书记”的引领发展作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五是牵头协调,扶贫攻坚工作整体联动。建立了扶贫开发定期会商机制,及时召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传达各级会议精神,集体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事宜,集思广益、集体决策。协助县委办起草拟定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并经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为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推动其法制化、规范化开展。

(二)措施得力,扶贫攻坚成果明显。我局积极协助和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驻村帮扶为抓手,深入实施“五个拉动”,着力在“六个精准”上狠下功夫,扶贫攻坚成效明显。一是扶贫对象精准,目标到村到户。充分利用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成果,对联系帮扶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一步摸清“家底”(贫困程度)、找准“贫根”(致贫原因)、开好“方子”(制定脱贫计划)。二是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围绕贫困村缺什么补什么、规划到村到户的原则,结合实际落实脱贫项目,排出时间进度表,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如期完成。三是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坚持对照扶贫规划列出的项目单子,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公开公示、阳光扶贫,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措施到户精准,因村制宜因户施策。认真汇总分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准确把好“贫困脉”,实事求是开好“脱贫方”。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因村制宜、因户因人施策,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序开展。五是派人精准,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选派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对全县55个村、1307户、4001人进行精准帮扶,每户贫困户都落实联系帮扶责任人,特别针对71户绝对贫困户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共同联系帮扶,做到联系帮扶全覆盖。严格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联系村不脱贫、联系贫困对象不达标,工作组不撤出的工作要求,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六是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实现户越线村脱贫。实事求是、稳扎稳打的开展扶贫工作,着眼长远,在治本上下功夫,扶真贫、真扶贫,切实做到“四个防止”(即:防止“被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防止“富戴穷帽”、防止“脱贫即返贫”),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20年,在全县各乡(镇)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完成脱贫1919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深入推进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扎实开展,改善移民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完成全县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查动态管理工作,核实直发直补人口3928人,核发资金235.68万元。市级财政下达国家大中水库库区基金185万元,调整往年下达结存资金138.02万,规划建设公路硬化、饮水管网改造、佛手瓜栽种等13个项目,完成10个,完成投资258.02万元,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善了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夯实了移民群众的致富基础。

六、2020工作计划

2020我局“三农”工作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和全局各项工作,立足扶贫和移民工作实际,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和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村灾后重建和移民群众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实现“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和推进我县建设幸福美丽新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

三农工作年度总结2

2020年,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优化农业结构,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夹江县2020年“三农”工作目标责任书》、《夹江县2020年助农增收专项目标责任书》、《新村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对照考核要求,现将我乡2020年“三农”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目标完成情况

1、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2%,达到14898元,农业增加值增长4%,达16102万元。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真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3、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发展茶叶600亩,改造茶叶400亩。巩固和完善1865亩油菜标准化基地,油菜产量40万斤。新种植石斛2000亩。

4、现代畜牧业发展:开展了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强制免疫率100%,确保了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疫病。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全年无重特大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全年出栏生猪10217头,增长3.5%。巩固和完善规模生猪养殖场9个。小家禽出栏17.2万只,增长2%,兔出栏21.3万只,增长30%,禽蛋6.5万公斤,增长2.5%。

5、现代林业基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210.2亩,完成四旁植树6万株。完成了1000亩茶园套种香樟项目。完成成片种植核桃树800亩。确保了5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堰渠维修4000米,整治山坪塘3个,改善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修建村社道路18.5公里,道路通畅率达98%。开展了农村电信、移动宽带网络建设。完成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达标工作,建立了乡村气象信息员。

7、特色产业发展:我乡大力发展石斛特色产业。今年新发展石斛3000亩。我乡在新林村沙坝沟新型石斛规范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新林、杨山铁皮石斛新品种.种植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成活率达80%。全乡石斛种植达10000亩,产值8000万元。积极扶持引导高氏医学博物馆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促进我乡农旅产业发展,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山体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8、农业产业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了茶叶和石斛产业经济专合组织2个;新成立1个石斛合作社、1个林下养鸡合作社和1个养兔合作社。壮大了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我乡石斛发展规模,种植石斛120亩。新建和改建各1个茶叶加工作坊,为茶叶产业扩大生产打下了基础。

9、民生工程: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500余人次。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1户94人。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20口。认真落实种粮补贴91万余元和退耕还林补助27万余元。

10、农村政策性保险:完成农村“小额保险”3680人。完成水稻参保2849亩,玉米参保1051亩。完成能繁母猪保险412头。

11、完成县委、县政府及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12、助农增收工作:成立了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的助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安排乡统计站人员,认真抓好农民收入调查点农户记账工作。坚持每季度对辅助调查员、记账户开展业务培训一次,每个月下村指导一次。确保调查点农户收入记账科学、真实、完整。大力发展传统茶叶和林业产业,新发展和改造茶叶1000亩,进行茶元间种香樟、核桃1000亩。积极发展特色石斛种植,新发展石斛3000亩。着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补助400余万元,完成扶贫道路建设5.5公里,村道扩宽38.4公里,林区公路建设6公里。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全乡外出务工4000余人。全年务工收入上亿元。

13、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广泛发动群众,在余湾村、小溪村规划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现已完成余湾幸福美丽村新建12户新居聚集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已经全部完成。

二、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服务“三农”。乡党委、政府把 “三农”工作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亲自抓,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2、明确职责,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年初将全年工作任务以目标管理的方式下达各村,并按季度进行督察,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3、积极引导,增加投入。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过程中,采取政府资金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解决。村组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上级补助和村民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行建设。

4、推进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为充分发挥和利用我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山区农业资源优势,不断坚持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在石斛发展方面,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今年争取了上级石斛扶持发展资金60余万元,新建杨山村石斛基地一个,进一步打造秧花石斛合作社,带动全乡农户新发展石斛3000亩,引进金钗石斛300亩,全乡石斛栽培面积达10000余亩。石斛在我乡的良好发展前景不断显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2020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20年我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各项扶持政策,结合我乡纯农业山区乡镇的特点,进一步壮大农业农村经济,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达13%以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维修一批堰渠、山坪塘、蓄水池。2、打造现代茶叶基地,新建茶园3000亩,改造茶园2000亩。进一步完善新林、杨山、尖峰石斛基地,新发展石斛1000亩。3、新建1个林下养鸡场和1个养兔场。4、种植李子树400亩,茶叶套种珍贵名木500亩,茶叶套种核桃300亩。5、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新一轮再发展,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农工作年度总结3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_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现将2020年“三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_乡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辖十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989户,总人口10671人。辖区内地形以小丘为主,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在15℃以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植被葱郁,草木覆盖面积广。_乡是纯农业乡,系县水稻主产区,有"小乌克兰"、"天全米仓"之称,水稻珍品"香谷米"相传为古代贡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主要畜产品有生猪、长毛兔、羊、家禽等。逢农历二、五、八赶集。

2020年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11553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全乡人均纯收入约为12645元,预计12月底全乡人均收入能达到12651元,增加额1098元,增幅9.5%。

二、产业发展规划及目前现状

(一)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的道路,围绕“一带两翼”产业布局,着力做大规模主导产业,“一带”即天老路农旅融合产业带,重点发展山药、金银花、七彩林、藤椒等产业;“两翼”即云顶、岩峰茶产业示范片,岩峰在管护好现有茶苗,云顶茶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大田、桐林发展。

(二)发展现状

1、传统产业持续巩固。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持续健康发展,油菜等粮油作物增产增收;生猪、长毛兔、禽类等传统畜禽养殖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2、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李家村、程家村、永兴村建成三个山药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大户流转土地,完成山药种植面积达570余亩,其中永兴村300亩;溪口村、大田村、张家村、石桥村、永兴村等村打造林竹种植示范片,种植、管护笋用竹1083亩;建立云顶村、岩峰村两个茶叶产业基地,规划种植面积3000余亩,完成种植面积达2200亩茶叶

3、小微产业竞相发展。以桐林为核心基地的羊肚菌产业不断壮大,乡域内种植面积达523亩,成功举办羊肚菌采摘节。在李家村、石桥村种植藤椒250余亩。在大田村、程家村、永兴村栽种金银花近300亩。今年在岩峰村新发展羊肚菌350亩,正在建设之中。

三、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整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农“一事一议”、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革命老区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11个,总投资1600余万元,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永兴村、桐林村道路建设3条5公里,新建桐林村便桥1座,启动桐林村安全饮水工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通过流转土地、盘活国有、集体资产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4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26.5

五、住户抽样调查工作有序进行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报表工作,每月按时上报红军村10户记账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台账。定期进行记账户培训,提高记账质量,做到日清月结、不重不漏,严格按照“六有六无”标准记账。今年记账工作电子化,我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截至11月电子记账户已达到80%。

六、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打造情况

_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以产业为基础、以民居为关键、以生态为依托、以乡风为灵魂、以富民为根本,实施“11332”战略,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进行整村打造,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农耕文明、发扬山歌文化,彰显本地特色,稳步推进红色旅游与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运行管理通畅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努力建成具有特色的“五美乡村”。

1、聚焦一个主题基地建设,凸显田园综合体核心要素。红军村拥有人文、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我们在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周围方圆1公里范围内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通过实施红军村改造一期工程,修复了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物,修建了荷塘、改造了红军广场、新建了练兵场等。通过整体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使红军村教育基地向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延伸。近来,已接待各类考察学习、参观旅游、开展主题活动等团队120余场次。

2、聚焦一条环线建设,拓展田园综合体纵深载荷。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修建集观光步游、便利产业发展的环形道路4.6公里。现观光旅游环形道路正在进行道路黑化,适当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一览或拍摄_梯田、云中红军村、特色规模产业等美景,为整村推进创造条件。红军村二期工程已启动,将对环线内180余户房屋及庭院进行个性化改造,使民居具有本地特色,并将红军村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同时,大力改善了村内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旅游接待要素,新建了1个旅游接待点、1家特色民宿、1家星级农家乐、4家红军食堂、多个土特产购物点等,真正让游客吃得好、耍得好、愿再来。

3、聚焦三大产业发展,增强田园综合体经济收益。坚持“有机、绿色、优质”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召开院坝会、组织外出参观、大户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群众传统观念,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到示范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山药、七彩林、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宽增收渠道,带动群众致富奔康。目前,已建立370亩山药、100余亩油茶苗圃种植基地各1个,正在建设800亩七彩林种植基地。

4、聚焦三大特色文化弘扬,提升田园综合体底蕴内涵。红军村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地方,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发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我们将十八道水农民艺术团挂牌在红军村,吸纳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人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5、聚焦两大机制模式完善,保障田园综合体健康运行。以“绿美_”为切入点,实施“143”即:“组建1个机构、健全4支队伍、构建3大机制”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坚持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不断强化自治管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在红军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入“法治教育长廊”,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同时,通过农民夜校,增设德孝课堂,以文化传承_道德,通过评选“敬老孝老好人”“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七、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组织各村经常性对辖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对养殖户面源污染处理的宣传,采取强硬措施关闭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内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对全乡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3、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巡查、宣传和处罚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采取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措施,采用科学施肥、施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全面推进河长制,细化工作举措,加强了河道管护治理。

5、加强场镇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店铺店招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八、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群众普遍关心的发展难等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农民增收乏力。

三是无专业营销推广人员,销售信息不畅等现象。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时,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九、工作打算

明年我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依托农业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农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4、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小额贷款等措施,确实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5、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及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增产钱增收。

6、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7、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倡导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8、认真落实各项助农增收措施,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农工作年度总结4

一、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三是落实农业农村改革各项任务;四是推进农业供给册结构性改革;五是以“四个好”创建为抓手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

二、积极支持“五美乡村”行动工作。一是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二是积极配合县级部门开展督查;三是按时报送材料;四是完善档案资料。

三、工作落实情况。一是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二是加强组织,落实专人负责。

三农工作年度总结5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精神,我行依托现有物理网点布局,加大自助机具和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力度,以“牡丹灵通卡”和“牡丹福农卡”为主打产品,积极营销网上银行、转账电话等新型支付工具,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和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助推经济发展。

一、支付服务基本情况

我行现有营业网点2个,其中:县城网点1个,农村网点1个。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有县城1个网点,行内主要通过NOVA系统核算业务,实现了全国资金实时到账和业务办理电子化,跨行资金清算主要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处理。目前,我行支付结算业务主要以现金、支票、汇兑、银行卡和单折为主。20_年,现金业务量71.83万笔,占比62.17%,其中:农村网点17.99万笔,占比71.16%;非现金业务量43.70万笔,占比37.83%,其中:农村网点7.29万笔,占比28.84%。20_年,我行存量对公人民币结算账户416户,办理支票业务16896笔,批量代发工资业务9.57万笔。

1、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10月末,我行布放ATM机5台,查询机和补登折机2台。其中:农村ATM机2台,查询机和补登折机1台;营销特约商户POS机47户47台,其中:农村11台。

2、支付工具应用: 2020年10月末,我行发行“借记卡”38599张,人均持卡0.6张。其中:农村网点发行10200张,服务区人均持卡0.63张;发行“贷记卡”2170张,其中农村网点44张;营销“个人网银”17915个,其中:农村网点4615个;营销“企业网银”171个,其中农村网点47个;营销“手机银行”6928个,其中:农村网点1825个。

二、主要的做法和措施

我行现有物理网点相对较少,还不能为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广覆盖、普惠制的支付服务。为此,我行从农民群众对支付追求便利、安全和低成本的实际出发,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支付工具使用为抓手,以努力压降现金交易和提升非现金支付为目标,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产品,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1、加强领导、有序推进。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行从开始就对这项工作科学规划、精心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和下达目标任务,对银行卡和电子银行等支付工具营销实行产品计价的正向激励措施,增强每一位员工的紧迫感、使命感和积极性,确保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落实到位。

2、做好宣传、重视培训。针对农村地区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意识不强的实际,我行结合各种营销活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详细介绍我行现代支付工具,让广大农村客户认识和掌握现代支付工具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另外,我行充分结合当地民俗习惯,采用农民特有的信任和接受方式开展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产品的宣传推广活动,真正使支付服务宣传走进千家万户,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的认可度。同时,我行通过开展业务技术比赛和岗位练兵等形式,不断提高营业网点临柜人员的宣传和服务水平。

3、完善设施、推广工具。一是增加ATM、POS等自助设备的布放,发展农村地区特约商户。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推动下,我行近年来特约商户发展较快,特约商户POS机涵盖到重点商业街区、酒店宾馆、大型超市、车站和医院,定点药店POS机安装到农村地区的乡镇,用卡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同时,加快营业网点转型,做好客户引导、分流和维护工作,不断加强“软”设施建设,自助机具对柜面业务和现金业务的分流较为明显,便民服务措施得到落实。二是代发工资业务得到发展,有效压降了工薪现金支付需求。三是银行卡得到有效覆盖,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有效推广。近年来,我行为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和实施整村推进战略,不断加大牡丹灵通卡的发卡力度,近两年年均新增发卡量0.5万张,并迎合农村地区客户对银行卡安全有疑虑的心理,配套银行卡对账折、短消息服务和电话银行等业务,使客户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自己账户的资金状况,有效提高了我行银行卡的发卡量、覆盖率和使用率,银行卡已培植成我行中间业务支柱产业。同时,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转账电话为特色的新型支付工具营销取得突破,使客户能够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等资源,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转账、汇款、缴费和理财等业务,满足了城乡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四是注重风险防范,

增强支付服务环境的安全性。我行按照制度规定认真落实账户实名制,加强身份核实,严把特约商户准入关,建立健全特约商户检查监督制度。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防伪能力,加强对ATM、POS机具的监控、巡检和维护,切实加强电话POS等新型终端设备的风险管理,完善各种安全措施,不断提高农民使用各类非现金支付工具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其正确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是以灵通卡为重要载体,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战略,有效推动灵通卡发行,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提升灵通卡的覆盖面,努力做好“三农”服务工作。

二是加大自助机具的投放力度,积极与重点乡镇政府部门协商联系,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尝试离行式ATM机的布放。

三是大力营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转账电话,努力在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中小企业、物流业、种养业大户等支付结算活跃的行业和客户取得重大进展。

四是提高贷记卡的发行量,进一步以代理医保业务为契机,不断投入POS机具。

五是加快营业网点转型进度,加大配备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和理财经理人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努力改善物理网点的服务水平。

六是充分利用柜台、各类媒体、露天场所等渠道,积极参加金融服务活动,开展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不断加大支付业务的宣传力度。

七是对营业网点柜员进行穿透式的培训,通过举办业务知识竞赛、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促进员工支付结算知识的提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八是建议国家财政能够比照“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对投入到农村地区的自助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加快农村支付渠道建设进度。


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年度总结相关文章:

做好三农工作总结5篇

2019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重大意义

2020乡镇农业工作总结精选范文【五篇】

2019坚持思想建党理论,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

关于乡镇干部2020年度述职报告

2020年度工作总结最新范文五篇

2020个人年度工作总结通用版五篇

2020脱贫攻坚年度工作总结精选最新5篇

最新2020年度总结5篇

做好年终总结和铺排明年的工作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