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初中生的读书计划

若水分享 1147

  读书,使我们健康;读书,使我们美丽;读书,使我们智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读书计划,仅供参考。

  初中生读书计划

  近年来,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使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走向有序和高效,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以人类的先进文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

  3、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阅读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下: 阅 读 书 目:《西游记》、《童年》、 《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 《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述书目要求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共同阅读,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评价。另外,推荐《三国演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数十部中外名著作为选读书目,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三、实施步骤,以《西游记》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㈠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㈡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部《西游记》的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㈢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及诸神魔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㈣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西游记》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

  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

  初中生读书计划精选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经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减少。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l—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不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指导工作,那么,语文教学只会走向死角,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只是一纸空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

  一、保证阅读时间 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 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呢?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将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指导列表作一参考:

  年级 课内名著导读 课外读物推荐 初一年级(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

  《繁星》《春水》寓言、民间故事的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

  初一年级(下)《童年》《昆虫记》

  《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等

  激发丰富想象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让学生看鲁迅的《朝花夕拾》;上《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让他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我去介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的期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在时尚开放的网络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 争取最佳效果

  读思结合,特别是集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方便灵活,自主性强,深受师生欢迎。但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自觉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与思相结合, 也就是能对所读书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有《阿廖沙来到我们中间》、《新西游记》、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