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

若水分享 0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大家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

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1

原想为这篇起名为“如水”---可是我不能悖着自己的心,忽略那另一部分,于是我就给它起名为“纯美与暴力”。

纯美

清澈泠泠然地顺着书脊淌下来了。它流到我指甲边缘,渗入;随后我听见了歌声,是晴雨后的泥土、时未融化的芬芳、时初生的情感;它变成气态的、潮湿的诗,轻覆于我的睫毛。我愿真正读懂,可这时能令我深切感受到的唯有自己思维与语言的迟钝。

《八骏图》、《或人的太太》、《如蕤》我都翻来覆去地读了三遍以上,直今还认为有些许晦涩。可是在阅读的当中,纯美的环境、纯美的人们、纯美的对话,这些是不曾有变的。就好似海浪,唯有那几朵不肯在礁石边迸成零散的珍珠------可你却仍能感知它滚动前进的节奏与态势,然后受它的鼓舞与感动。

这里每一篇的人物都是有名字的。作者好像以“人”为开始,再酿出甘冽的环境,每一个人都富有极鲜明的特征:他们的每一次抬眼、每一次颔首,甚至每一次开口的时间都是自然形成却又不能改变的------就如《边城》中的翠翠,她不答应别人的呼唤,定是心中有什么缠在一起;她总要先解开它们才能回答,否则好似她便不是那个翠翠了。虽是每个人物都独一无二,可他们的相似之处却又如恒河沙数。于是,纯美叠加于纯美之上,虽是不至于令人头昏到只顾陷入、无法自拔的状况,可也足以令人心生淡淡的疑惑与神圣的哀怨。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写到暴力的部分来让自己产生些许明彻。

暴力

《边城》中的暴力形式是非常多元的。有肉体所承受的暴力、有感情所承受的暴力,当然,更有灵魂所承受的暴力。如最后一篇《节日》便充斥了会鞭笞犯人至死的暴力,《虎雏》便显现了一个硕大的希望被落空的暴力,而《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则昭示了人民的反抗被彻底扼杀的暴力。每种暴力总难免给人心灵的重重一击,可这一击过后却会带来从未敢涉足的领域的思考与悲悯,甚至愤懑。

也有少数几篇是纯美与暴力并存的。它们就似一架天平,平衡达到一个令我望而却步的境界。最好的例子就是《媚金,豹子与那羊》。我已不知如何去理解那纯美得暴力的爱情故事。

《边城》,读一遍,便好似仅观览了一番好山好水般。

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2

初读了《边城》,赞叹于茶峒的淳朴的民风。坚持要给过渡钱的渡客,坚持不要过渡钱的、会去买烟草和茶叶送给渡客的老船夫。这里的人如这里的风景,纯净美好,质朴真诚。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细细的淌着,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样的文风,却能够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衬托出一座纯净的边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的走车路,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二人对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知道或分手或结亲——所谓的走马路。这后一种方式,表现了湘西民众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也反映了这块地方人们善歌的才能。

《边城》它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民风、景色的小说,它更是一部堪称绝美的爱情悲剧。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他对天保兄弟的爱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或者说这种爱似乎一直是以梦幻的形式出现的。

在梦里,她“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于是她“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情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痴痴的坐在岸边”,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因为她的淳朴,他无法拒绝大老,也无法向傩送表白,但傩送驾船远走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爱的那么坚定执着。一个弱女子,满心盛的都是“爱”。

作者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读者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也许冥冥之中真的有岁月轮回,母亲的悲剧在女儿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来会怎样,自己的未来终究要靠自己去争取,但愿她等到的不是无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泪水,而是应属于她的那份幸福。

我总在想,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边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护着什么?在怀念着什么?但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

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3

文学巨匠沈从文一部《边城》,将他魂牵梦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书画大师黄永玉走遍了世界,却固执地用一座“夺翠楼”书写他浓烈的恋乡情怀。也许你会好奇,那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会使他们如此眷恋。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当你真的踏上那千年凤凰的土地,相信你也会对凤凰有一份莫名的情愫。

闲适地踏上岁月沧桑的青石小巷,轻轻地抚摸着斑驳的灰墙,他仿佛正在喃喃诉说着凤凰千年的历史。左手边,从沱江引来的江水缓缓流淌在凤凰人家门前,一座风韵小桥悠悠架起。嗬,颇有一种徽派建筑的情调。

悠悠走出小巷,在亭子里吹着微风可真是个享受。面前就是沱江,平稳、静谧得如同一块上等的绿宝石。只有当古城里的居民在江边洗衣时,泛起的圈圈涟漪才会又把你拉回现实。江的那边是一排吊脚楼,虽不如紫禁城般雄伟,但也隐隐透出一种威严。据说,这可是当年土司王的避暑胜地呢!

继续向前漫步,穿过虹桥,又走进了凤凰城内条条相通的古朴小巷。巷内安静得不可思议,朝阳宫精美的雕饰透露出凤凰当年的雍容。不过,如今的凤凰更像一位古稀老人,历经沧桑才能如此淡定。如此,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油然而生,令所有身心疲惫的人都卸下了伪装。凤凰又多了一种纯净之美。

不久,我们就踏上了凤凰古城的城墙。城墙上的一个个小孔,据说是当年凤凰勇敢的人们把枪伸出去击退侵略者的通道。游客们都静静地沿着望不到头的城墙漫步,轻轻地抚摸着古旧的城墙,好像也在回忆着点滴的过往。

依着城墙缓缓流淌的沱江,哺育着古城世代的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沱江的水十分清澈,水流或缓或急。如果幸运的话,还能看见水底招摇的水草。忍不住把手伸进江中,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迅速蔓延。凤凰这座古城,似乎要替你洗净所有的凡尘喧嚣。

难怪凤凰古城会被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城内石板小巷,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桨声舟影。这一派宁静安详的小城风光,怎能不令人动情呢?

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4

来到地下室,东西杂乱无章地堆着,母亲让我好好收拾收拾,我有些心不在焉,随意的翻腾着,眼前一个小盒子孤单的在墙角放置着。思绪来到几年前。

那是外婆去世的几天前,她已经被病折磨得下不了床,整个人面黄肌瘦,讲的话也不清不楚,当时她喊来我,指了指床底下,我知道那有个小盒子,是外婆最宝贝的,之前外婆时不时的就会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轻轻的擦拭着,但是那时的外婆,已经没有这么多力气去再将它擦洗。我小心翼翼的拿了出来,轻轻掸了掸上面的灰尘,打开了正前面的小扣,里面躺着的是一本破旧的书,书名依稀可以辨认,是《边城》。

我拿着走上客厅,母亲和我一起翻阅了起来。《边城》的主人公有翠翠,翠翠的爷爷,傩送还有天保。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故事,情节朴素优美。湘西山城茶峒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选择了退出。这种手足情深让我有些情不能自己,我知道这是哥哥对弟弟的爱。结果却是让我意外,天保孤独的外出闯荡,死于意外。天保的死给傩送也带来了承重的打击,以至于最后傩送也离开了,看到这,我觉得为了亲情放弃了爱情,是可悲的,而翠翠独自承担着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人。

《边城》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也让我向往。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比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每一个人都有宁静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心,爱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建造一个家一样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像《边城》中的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生活。

故事的结尾,不是那么坚定有力,充满希望的,我看到了无奈。但是让我回忆更多的是人性的美丽,是爱情的美丽,亲情的美丽,邻里之间友爱的美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好似一股清泉流淌于全身。

或许全书着重在于爱情,但是我看到的是更多的亲情,在我心中,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一直挥之不去,久久萦绕。

高一以边城为题的精彩读后感5

“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就是《边城》的结尾,看似和全文基调一致,给人平淡、清丽、悠远…甚至有些仓促简单,残缺的感受, 但细细品味,却又能寻见些许耐人寻味的“边城”之美。

“边城”之美,美在残缺。

维纳斯之所以令天下人倾倒,在于她的断臂给人无穷想象;彩云遮月之所以美,就因它半遮半露,有既不能一睹为快,又不忍弃之的矛盾美。而《边城》恰恰因为这种充满遗憾的结尾使它锦上添花,更显风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下谁不想有情人终成眷属呢?翠翠既然与傩送两情相悦,理当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倘若如此,似乎又落入了言情小说的俗套,怎会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呢?

试想,傩送不去流浪,他们真的会幸福?傩送既有对哥哥之死的愧疚,又有对翠翠的依恋,左右两难,如何能以笑颜面对翠翠?而纯情的少女翠翠,不谙世事,自然无法了解傩送的复杂心理,岂不是空添愁怨....长此以往,怎会不心存芥蒂,亲极反疏? 既然天保之死的阴影会压倒两个纯情之人,那么又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本来的圆满,幸福的记忆为何要画上一个不完满的句号呢?等到海枯石烂,或许那个人不可能回来,流浪沧海桑田,或许那心结也不能打开。那痛一寸一寸地、蚀心刻骨,难道这算美吗? 是的,一件古董放在那里,绝对只是看看而已。倘若有裂缝,自然心痛,但更多是遗憾与欣赏。“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难道残缺不是一种美吗?

傩送会回来吗?不回,与母亲相比,翠翠与傩送甚至不成相爱过,这岂不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令人痛彻心扉,又让作者如何忍得下笔?回来,又让故事落入了俗套。由此看来,此刻戛然而止,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任这故事最后如何,都由我们去想象,或喜或悲,都由我们选择,残缺,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边城》独钟残缺一种。边城之美,美自残缺。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06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