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8篇
广义上看,课程是一种教育性经验,是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1
一、幼儿园发展现状
优势:
1、附近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及同住子女较多,入园困难,本园解决了外来民工同住子女入园特别困难的问题,让外来人员安心上班、学习。
2、我园地处浦东新区与奉贤交界处,资源较丰富,交通便利。
3、幼儿园周边有警署、消防站,对幼儿园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
4、在同类幼儿园中室内外活动场所地很宽敞,室外是铺有塑胶的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室内活动室环境优美整洁,玩具、教具丰富,各班有电视机、DVD等配套设施齐全;并有独立的午睡室。
不足之处:
1、由于家长大都是外来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对子女的教育缺失。
2、本园新教师较多,教育经验缺乏,要加强对新教师的业务培训。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理念与原则
(一)编制的理念:
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发展需要,符合年龄特点,关注经验水平;挖掘优质资源,体现师生共建,凸显多方参与,构建园本课程。
(二)编制的原则:
丰富多样:创设富有变化,支持性的环境,选择多元化的内容,开展多样式的活动。
合作互动:开展有效的幼儿园,社区,家庭互动,师生,生生互动。
自主选择:在提供教材的同时赋予教师有合理进行课程选择,重组和拓展的自主权。
特色探索:开发我园教育特色,开展“动手乐”特色教育。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和内容
我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以《规程》、《指南》为基础,以“让每个幼儿充分发展”为核心,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形成身心健康有自信,友好合作善交往,主动探究乐表现,积极动手善操作的儿童。
(一)课程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八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主动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为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幼儿园学年目标:
本园的学年目标与内容基本以《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及《课程指南》为基础,并组织教师结合本园的教育发展需要,幼儿活动需求和原有特色,进行了扩展,加宽,以及进一步具体化。
四、幼儿园课程结构与教材使用
(一)课程结构:共同课程和园本课程相结合。
(l)80%的课程是参照上海市二期课改,以运动、游戏、生活、学习四大板块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求,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2)⒛%采用园本课程“动手乐”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把尝试和操作的主动权给幼儿,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引导、鼓励幼儿动手探寻,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而有学、教学相长”。教师学会了观察、倾听、欣赏、积极回应幼儿。
(二)我园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新教材,这套教材涵盖了运动、游戏、生活、学习四大板块,使幼儿教师们能更有效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更方便地操作与实施教材,让幼儿在新教材的沐浴下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
五、幼儿园课程相关资源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一)本园各类课程教材的开发范围及方法
1、本园共同课程以新教材为基础,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合并、筛减、增加,且注意课程中幼儿基本经验的完整,平稳。
2、本园的特色课程:“动手乐”课程
我园的特色课程为“动手乐”课程,以幼儿的动手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以激发幼儿“乐于动手”、“乐于学习”、“乐于探索”的兴趣为宗旨,充分挖掘、利用外来农民工家长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和老师预设的课程并开展结合本地区周围农村实际情景进行园本特色课程,旨在通过系列化的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动手活动项目的实施。使幼儿在思维、能力、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并能初步感受父母章年的生活,起到亲子互动的效果。
(二)由教研组负责,建立课程配套资源库
1、对新课程中涉及的录音机、录象带、多媒体软件等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形成尽可能完整的配套。
2、集中整理来自家长的教育资源。
3、建立教育基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以课程开发为实施所需。
(三)幼儿发展评价
建立以“多种来源”为向导的课程反馈;开展以“整体结构”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调控;形成以“多方参与”为特点的课程评价。
1、由教研组承担幼儿发展评价,定期针对课程的内容选择,组织形式运用,幼儿需求资源准备,师生互动特点与教育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作为课程调整和评价的参考,并组织教师参与评价。
2、以“多种来源”为导向的课程反馈:经常通过非正式访谈,问卷表等形式收集来自于幼儿,幼儿家长、社会热心人士、专家对课程实施方案与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并进行分析,思考,以求有效的对幼儿发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3、重视特色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帮助教师、家长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落实,指导教师、家长能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体现幼儿发展需求和要求的落实,从促进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出发,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2
一、课题的提出
20_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样的划分注重了学科的综合性,以趣味性、活动性为主要目的,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学科科目割裂课程内容的格局,遵循了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幼儿教育前沿的一线幼儿教师们,大多数还没有跳出“学科课程”的理念和规范,仅仅只是给已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新旧内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而已。
因此,我们把游戏作为解决幼儿课程整合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从我县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来看,虽然一些幼儿园课程方案中开始体现生活和游戏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幼儿园也进行过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但对生活和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角度不够宽广,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机制、策略探索不够。因此,在新一轮的幼教改革中,如何贯彻“新纲要”的精神,扎实推进 “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是当前我县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关系到我县幼儿园课程特质的显现,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幼儿的发展。
1、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重要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学科交叉的视角研究生活、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在一个较为广泛的学术平台上探讨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二是试图通过现实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实践,形成与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相关的策略;三是以发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机制为切入点,对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形成一些支撑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新的理论观念,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游戏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相关理论。
本课题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本课题的成果,对于指导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形成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可直接用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之中。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和落实。
选题的意义: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关系到幼儿园课程特质的显现,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生活和游戏对于3-6岁幼儿的发展价值,探讨系统知识与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探寻各种知识、能力及态度在生活和游戏情境中整合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质。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开发一套有助于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生活化、游戏化的策略系统,有助于纠正面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的倾向和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过分学科化的倾向。
2、本课题的研究的重要观点:
(1)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而言,游戏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游戏包容了多学科的知识,也包容了幼儿情感态度和行为发展的机会。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途径。
(3)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科知识和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4)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课程资源,以使幼儿园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5)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纲要》为依据,使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的结合。
2.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或主线。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改善教育行为和优化教学过程,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写出游戏与课程整合研究的论文,积累相关资料,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
(二)研究内容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的整合研究,主要包括游戏主题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指导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材料与课程的整合。
1.构建教师学习模式,探索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方法。
2.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完成子课题研究:
(1)游戏与语言课的整合;(2)音乐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游戏与社会的整合;(4)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5)游戏与健康的整合;(6)游戏与艺术的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理念引领:较系统地学习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纲要》为依据,指导教师在理念上确立正确的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2.实践研究:教学即研究,以一个个研讨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情境为载体,分成子课题进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提炼、加工、合成,提升实践的水平。在实施方案期间,为幼儿提供可利用的游戏材料,保证游戏时间。
3.反思提高:针对研究问题,把理论研究、文献比较、案例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进行。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反思性教学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目标的引领下,历经预论,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相关信息,拟定应对计划,并进行实践,然后通过反思,再论断,解决实际中的一个个问题,并在集体中形成多元反馈循环的过程。
2.文献法:收集有关幼儿教育新动态和游戏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的论文和经验性文章,组织全体参研人员学习。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成功的教育
经验、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4.观察法:由课题组成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约为三年,研究进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和策划开题阶段。从20_年6月――20_年10月,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成员分工,组织开题。制定“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从20_年10月――20_年10月,构建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的教育实验方案,确定子课题,课题组成员针对各自班级特点确定研究方向,拟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期间组织二次阶段性的小结,形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阶段性成果。子课题成员做好分析总结,进行中期成果汇报。开展课题的“中期评估”,对前半段的课题进行总结和回顾,认真策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3.研究总结阶段。从20_年10月――20_年10月,继续展开研究,并做好资料的积累、小结工作。
4.全面总结阶段(20_年11月-20_年6月)。重点理清各个研究的问题,重新思考游戏、生活、游戏之间的关系问题,将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工作。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3
一、概况: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对于家长来说蕴含着新的希望,对于老师来说,面临新的挑战。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上学年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在新的学期里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班级教养计划。
二、幼儿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班35名幼儿,男生多,女生少,大多数幼儿活泼开朗,在经过两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幼儿已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及安全保护意识较之也有一定的提高。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各领域也有较好的发展。在语言方面:幼儿能主动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较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多数幼儿语言比较完整、流畅、用词比较准确。喜欢翻阅图书,对故事,图书的内容感兴趣,会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能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感兴趣,并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进行探索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实数意义及数量关系;喜欢种植,饲养等活动。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活动;能初步感受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和艺术的美,并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表演。
今学期有待加强的地方,由于全班幼儿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个别幼儿(张楚航、桑俊凯)个性好强,自我为中心,不懂的相互谦让,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与同伴的纠纷。操作常规:个别幼儿(姜屹洲、周志坤)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不能较好的控制音量及收拾操作材料。倾听能力:(张伟博、张佳怡)等少数幼儿倾听能力差,在同伴或老师讲述时,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幼儿胆小、怕生、不够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需求(如:李俊峰、张博翔)。(张程斐、张文杰)等幼儿比较好动、散漫、听信号能力差,时常需要教师提醒督促。还有一小部分幼儿吃饭速度慢,出现挑食、偏食的饮食不良习惯 (如:张佳怡、孙燕等) ,针对以上幼儿的个别情况,我们将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培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改变这一状况。
三、家长情况分析:
我班家长基本上全是农村家长,文化偏低,而且农活多,多是爷爷奶奶带,有的家长尽管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但对幼儿教育知识、育儿经验很是欠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忙于自己的农活;有些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接送,和老师很难沟通,对老师布置的事情也不明白,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在生活方面,对孩子过分关心、代替,造成孩子严重的依赖思想。开家长会时,家长们比较关心孩子学会了什么、做的怎么样,而很少关注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养,在新的学期还要在与家长沟通上多下工夫!
学期目标针对本班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学期的工作主要目标是:继续抓好幼儿的一日常规,进一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爱清洁、讲卫生,能独立进餐、睡眠、盥洗、入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持环境卫生。初步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的主要特产,喜欢自己的家乡。认识并尊重国徽,会唱国歌,关注家乡的新成就,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讲述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用句准确。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表情的歌唱,能大胆地、独立地在集体面前进行歌曲表演,乐意在集体中尝试用不同的合作表演形式歌唱。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自由地表现,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学会左右分队走,协调灵活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掌握其动作要领。喜欢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乐意探索多种玩法。
内容与措施途径
(一)安全、卫生保健:
安全: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要常抓不懈。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重视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幼儿一日活动不脱离老师的视线。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精神面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知识教育,户外游戏时,老师要先检查室外的玩具是否有损害,游戏场地是否有危险品,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平时利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浅显的安全常识教育,教育不要玩水,不要把手指含在嘴里,不要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要随便把东西塞在鼻子或耳朵里等等。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患于未然。保证班级每一个幼儿持卡接送、没带卡的签名,用我们的高度责任心,确保每一个幼儿的安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幼儿健康,老师才会快乐。
卫生保健:我们利用儿歌、童谣的形式让幼儿形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能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等等,我们一丝不苟的晨检和与家长的真诚交流,幼儿比以前好多了,每天都是洗完脸来上学!衣服也都很整洁。在幼儿园我们也做到:每天早上入园后,询问家长孩子的身体的状况,并做好晨检工作,对孩子的精神状况、有没有带危险品、身体感觉怎样等进行询问观察记录,并随时根据情况做好处理工作,做好一日跟踪记录,把好安全的第一关。请家长做好用药记录,给孩子设好医药袋,做到专人专用,以免药品混淆,并及时根据记录情况为孩子服药,并随时观察生病孩子的精神情况。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空气流通。保持班级环境整齐、清洁、安全,物品摆放高低适中,整齐有序,室内环境一尘不染,美观宜人。执行消毒制度,及时用84消毒液对班内的玩具、手绢和床单、桌椅、地面等消毒。坚持午后散步:天气好的时候,带他们散散步,下雨的时候,让他们在教室做手工、做一些室内游戏。培养好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教育契机,做到保教有机结合,提高保育质量,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修订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加强幼儿握笔、坐、阅读等正确姿势的培养。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提醒和督促,发挥值日生监督作用,开展相关的评比活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体育锻炼,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幼儿一日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注重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训练幼儿当小主持人。结合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祖国多元化的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突出交往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文明语言、文明衣着、文明的人际交往习惯以及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学会做人的基础。重点抓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包括睡眠、饮食及保持个人身体、服装及环境清洁等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生存发展的需要。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喜欢提问,乐于动手、积极动脑的习惯,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配班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阳正确地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三)教育教学:
(1、)教育教学:
1、我们将按照大纲要求和个领域目标,继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学期共八个主题——《我是大班哥哥姐姐》《我是中国人》《多彩的秋天》《奥运宝贝》《神通广大美猴王》《什么联络你我他》《新年乐》《冬天的故事》。在每个主题活动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每个活动都做到心中有教案有孩子;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情况,以便生成新的活动,争取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样的上好每节活动课。活动后根据孩子上课遇到的问题认真写出反思,这样也有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此外,我们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对学习的兴趣,为入小学打好基础。如: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认识自己的名字等。使孩子们从心理上充分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激发幼儿对学习生活的渴望。
同时开展了“创新智慧游戏”课让孩子在情景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进行创新。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每次每项活动认真做好教育工作,及时反思,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现状,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如:科学泡泡、温馨书吧、巧手吧、星光大道、百变玩具等,在这些区域材料中,我们充分利用废旧物制作,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获得知识。此外完善自然角,种植角、饲养角,让幼儿认识各种植物和小动物,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同时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感。
(2、)环境创设:
主题环境布置重视环境创设的价值,根据主题内容,利用环境的互动作用,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我们的主题教学中,成为我们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互动平台,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与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相关的资料,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环境的创设,体现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地对话,同时为下一个主题做好铺垫工作。把幼儿的作品及时粘贴出来,还有幼儿亲手制作的东西来装饰我们的教室,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在环境的创设上,加大家长的参与程度, 我们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并挖掘家长资源,配合教学,收集材料!根据季节特点,幼儿的生活经验等确定主题墙的布置内容,尽量使主题墙的内容新颖,随着主题的进行来作调整,且具有美感和真实感。并随着主题的深入而变换区域材料。
(四)户外活动:
首先以班级组为单位划分了户外活动场地,保证各年龄段幼儿户外活动充足的时间空间,并发动家长积极配合利用废旧制作大量体育器械,器械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体能发展目标,针对器械的不同设计了流动式、循环式、自由区及原地区等场地设置,将多种技能综合的体现,使幼儿在户外活动将各个技能的得以巩固和练习;其次丰富了户外活动内容,将集体操、班级器械操、体育游戏、队列对形练习、民间游戏及大型玩具交替穿插在每日户外活动中,有集中有分散,幼儿活动兴致极高。
民间游戏:时间主要在上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我们每个级部找出了15种户外游戏来供幼儿玩,以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一些小型的民间体育游戏如:骑车子、老鹰捉小鸡、捕鱼等,因其简便易行,小巧有趣,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可用“顶锅盖的游戏”既让孩子学会了儿歌,又在欢快的游戏中活动身体。
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上午间操和民间游戏,下午户外八个一跳绳和民间游戏,让孩子们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在户外玩耍。
(五)班级特色:
室外跳绳:跳绳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能确立儿童的数字概念,儿童跳绳时自跳自数,有助于他们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使其初步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概念;能提高儿童记忆能力,由于儿童在跳绳过程中不断地数数,使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其将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能促进儿童心灵手巧,人的机体在运动时会把信息反馈给大脑,从而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儿童跳绳时自跳自数,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敏度和判断力,有助于儿童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能培养儿童的平衡感和节奏感,跳绳时的动作可谓左右开弓,上下齐动,有助于儿童左脑和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能帮助儿童确立方位感和培养其整体意识,儿童在跳绳过程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有时是多人数,这有利于儿童形成准确的方位感。儿童在跳绳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形成组织纪律性,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室内魔尺:魔尺是一个很好的智力玩具,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做造型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磨练智力的好课程,当孩子完成一个想象造型时,也将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同时孩子的智力,观察能力,想象力都充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利用晨间时间孩子们自由玩魔尺,晨间玩魔尺已成我我班的一大特色,孩子们自己闯出了很多造型,如:流星锤、小人、钥匙、火箭等等。以后每当发现一个孩子创出新的造型,就让其孩子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这样最能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积极性。
特色剪纸:每周四的剪纸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眼协调工作的有效途径,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在开发孩子的右脑,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幼儿的动手动脑,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性,特别是让幼儿从剪纸活动的实践中敢说、敢想、敢剪,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家长共育
(一)利用晨间和离园时间与家长交流,了解一些幼儿近期在家的表现情况,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
(二)通过主题调查表(每两个主题下发一次调查表),对幼儿在园的情况和家长进行互相交流,通过上面的题也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
(三)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亲子游戏增进了幼儿和家长,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情感。
(四)每周一出示出示主题活动计划,向家长公布本周的教育活动内容、重点及家长配合的工作。并张贴“评比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表现。
(五)幼儿成长档案,认真做好“成长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充分利用幼儿成长档案的平台,把这平台做细、做好、做活。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时间,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继续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
(六)为了让所有孩子的家长充分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我们建立了家长飞信业务,定期的飞信给每位家长。飞信的建立更加促进了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拉近家园距离。
不定时利用入园、离园、电话形式交流孩子的表现等。
四、班级教师成长:
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养,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规。两位老师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班级的各方面水平。全力支持园长在幼儿园建设、教学管理、群众政治思想工作、幼儿园规章制度完善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团结一致,扎实的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幼儿园再上新台阶作出一份贡献。
总之,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每天带着信心、爱心和童心和孩子们快乐的相处,希望永做孩子们的好老师,家长们的好朋友。20_年9月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4
一、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黄土坡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
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课程阶段目标
4-5岁
1) 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
自信。
2) 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 爱父母、老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和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4)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
5) 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的变化,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和信
号能及时地做出反应。
6) 通过尝试、模仿、练习,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
7) 亲近自然,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8) 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
方位和时间等概念,学习比较和测量等方法。
9) 学会用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
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10) 喜欢阅读,初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学习欣赏各种中外儿童艺术作品,初步
留意周围符号的意义。
11) 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有初
步的想象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12) 在游戏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13)有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见
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6岁
1)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
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 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
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3)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
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自我保护的能力。
4) 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
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
境的意识。
6) 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7) 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
用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
8) 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
化意识。
9) 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
一些时间、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10) 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
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
11)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12) 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
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13)喜欢探究,学会观察,敢于问题,乐意与人协商、合作,有初步的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体系
建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选择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等),又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选择性课程占总课程的20%,二者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使幼儿园逐步形成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
2、课程结构
(1)共同性课程
以“生活” 、“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渗透,有机整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 旨在帮助幼儿形成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 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 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幼儿后续学习打基础。
游戏 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2)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内容主要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启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渗透性为原则,其目标是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积累关于周边事物粗浅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儿童。
五、课程管理
课程安排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幼儿园对各年龄段一日活动中的各类课程配比,规定了一个大致的、原则性的范围和时间,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协调下适当调整一日活动的课程安排。
(2)开放性原则。各年龄段可根据主题教育实践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课程的评价
1.课程的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
2.幼儿发展水平观察评估指标体系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5
一、幼儿园课程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农村儿童。
三、课程的具体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四、课程特点:
1、本园的课程特点:生活性、体验性、互动性、整合性
生活性——强调学习内容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通过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的经验积累和视野的拓展”。
整合性——注重课程组织的平衡性,使课程内容有机联结,充分挖掘和利用周边乡土资源,整合教育力量,使幼儿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强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体验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思想,创设富于变化的、支持性的环境,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互动性——关注幼儿与周边人与物的有效互动,注重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与同伴、教师、社区的积极互动中发现世界。
五、幼儿园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
课程设置:我园全日制招收3~6岁幼儿,按幼儿年龄设置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三个年龄段,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我园课程的设置以《纲要》为基础和指导,主要包括:
幼儿体验活动:每月一次体验活动和各类亲子体验活动(亲子游戏、亲子制作、亲子表演、亲子运动会、亲子春游等)。 幼儿阅读活动:每周阅读集体活动、每学期1-2次阅读专题活动(亲子阅读、讲故事比赛、看图编故事比赛等)、每周专室活动、每班阅读区等。
基础性课程:参照《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包括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种课程类型。通过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实施基础课程,关注幼儿多种经验的感受和获得,促进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农村儿童。
生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主要内容有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
运动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有体操、律动、体育游戏、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
游戏活动: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游戏活动主要由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由活动等构成。
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幼儿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多个有层次、网络状的主题活动及各类专用活动室活动来展开。主题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大、中、小三个年龄段9大主题。
六、幼儿园课程实施评价与调整:
幼儿园课程实施评价: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承担课程实施的信息收集、课程评价与调整、指导等工作,定期针对课程理念的贯彻、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运用、幼儿需求、资源准备、师生互动特点、即时及长远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具体途径包括:随堂听课、半日活动调研、专题交流、各类教师例会(教研组长例会、主班例会、教研活动等)、各类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幼儿水平测查、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多途径、全方位的了解课程目标及内容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作为课程调整和评价的参考。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6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下面,我来谈谈对制定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于个性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对幼儿园课程的预设性规划。理想的课程实施方案既应契合课程改革的主流价值观,又应充分展现幼儿园自身的特点。
1.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现在,有的幼儿园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实施的自主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适宜的评价标准,一些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课程方案的实施中十分随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经验,对形态各异的课程资源缺乏独立的分析、评判能力。这使得他们的课程实施方案缺乏科学性、适宜性与可行性。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不论是“园本化”还是“班本化”,课程目标与内容都要体现国家与地方法规的精神,并与本园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课程设置与结构都要清晰、合理,能体现学前教育启蒙性与整体性的特点;课程的编排和设计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兴趣及经验;课程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价要定期化、经常化,评价标准应与课程目标相呼应。这是编制课程实施方案的基本依据。
2.基于幼儿园现实条件与发展需要
如果一个课程实施方案普适性强但针对性弱,就不能适应各幼儿园的具体需要。因此,“因园制宜”是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的重要准则。
一要基于幼儿园的发展基础与现实。地理环境、师资水平、生源质量、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幼儿园具有不同的办学条件与教育基础。幼儿园在制定课程方案时要正视这一点,从现实条件出发,脚踏实地地确立适宜的课程目标与发展愿景,规划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二要着眼于幼儿园课程的传承与发展。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课程文化与课程特色,幼儿园应对此进行系统的思考与梳理,着力分析和总结本园课程的强项和弱项。强项是形成幼儿园特色的基础,弱项往往既是发展的“瓶颈”,又是新的生长点。因此,有效利用自身的课程文化和课程特色,处理好课程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能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使幼儿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二、课程结构清晰,体现发展需求
一份完整的课程方案应该包含幼儿园发展现状、课程理念和办园特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等内容。其中,对大部分幼儿园来说,最难把握的是课程结构与设置,即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哪些活动,又如何协调这些活动之间的比例。对此,笔者有三点建议。
1.优化结构
所谓“优化结构”是主张幼儿园在审视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新分析各种活动类型和活动项目在课程系统中的价值、功能以及相互关系,既注重目标上的一致性,也关注形式、功能上的互补性,由此确定本园的活动类型与活动项目,形成课程结构。幼儿园在具体操作中可突出两个意识:
一是全面意识。在规划课程结构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系统组织与安排多种活动保障幼儿的基本发展,又要以幼儿园已有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为依据,将幼儿园的办学特色(满足幼儿的个性爱好、特殊需要)及个性化发展在课程结构中得到体现与落实。
二是科学意识。正确处理各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项内容在不同年龄班的适切性;采用一定的形式将各种活动类型与活动项目组织起来,形成清晰的课程结构。
2.平衡配比
平衡配比是主张幼儿园课程结构中的活动项目与内容应保持合理的比重,即教师要平衡各项活动的内容与时间,在相对科学的原则指引下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避免给教育教学带来太多潜在的随意性。幼儿园在具体操作中可把握四个平衡:(1)幼儿园四类活动的平衡:对各年龄段幼儿四类活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时间作出明确、适宜的规划,以作为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依据。(2)特色活动与共同性活动的平衡:从整体性上考虑特色项目的价值定位、内容以及比例。(3)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内容的平衡:既要考虑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的联系,也要关注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的平衡,以及主题和非主题活动的平衡,使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安排。(4)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间的平衡:既要保证幼儿自主游戏和娱乐的时间,又要保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时间,同时也要关注这两类活动的融合与转换。
3.细化安排
虽然幼儿园在课程规划中给予教师弹性空间,但这种弹性空间并不是越大越好。理想的课程管理应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作出细致的安排,然后由各年级组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使保教工作形成稳定有序的良性发展态势,使课程目标更好地落实到每一天。
1.幼儿园一日(周)活动的安排及作息时间安排。首先,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各项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次,时间安排要根据各年龄段、季节、地域等特点作出调整。第三,要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室内与室外,全班、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幼儿园大型活动以及专用室活动等安排。除了常规性的一日活动外,幼儿园在开展各种大型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用活动室活动、混班混龄活动、亲子活动前应事先作出计划与安排。另外,幼儿园还要对户外公共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多功能室等资源的分配作出具体安排,编制详细的规则与要求,以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设置既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又要关注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需求,使幼儿园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三、研发与实践互动,提升课程品质
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发与制定需要教师共同倾注热情,奉献智慧;同样,课程方案的实施与发展也需要教师全力以赴、同舟共济。只有研发与实施实现“无缝对接”,才能真正发挥出课程方案的规划、指导作用,提升课程的实施品质。
反思当前一些幼儿园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不难发现一些应该极力避免的问题。例如,脱离幼儿园的现实条件与基础,好高骛远,方案可行性差;方案制定流于形式,与实践脱节;闭门造车,由少数人垄断方案的制定权;过分追求幼儿园的特色,标新立异,不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等等。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制定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地研究,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7
一、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天勤幼儿园课程计划》,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课程阶段目标 4-5岁
1) 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2) 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 爱父母、老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和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4)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
5) 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的变化,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和信号能及时地做出
反应。
6) 通过尝试、模仿、练习,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
7) 亲近自然,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
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8) 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等
概念,学习比较和测量等方法。
9) 学会用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积极的表达自
己的主张。
10) 喜欢阅读,初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学习欣赏各种中外儿童艺术作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
意义。
11) 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想象能力,
体会成功的快乐。
12) 在游戏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13)有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6岁
1)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
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 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
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3)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
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自我保护的能力。
4) 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5) 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 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7) 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用多种媒体,学
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
8) 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识。 9) 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
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10) 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
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
11)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12) 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
思。
13)喜欢探究,学会观察,敢于问题,乐意与人协商、合作,有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知道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体系
建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选择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等),又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选择性课程占总课程的20%,二者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使幼儿园逐步形成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
2、课程结构 (1)共同性课程
以“生活” 、“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渗透,有机整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 旨在帮助幼儿形成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 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 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幼儿后续学习打基础。
游戏 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2)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内容主要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启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渗透性为原则,其目标是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积累关于周边事物粗浅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儿童。
3、时间安排(每天450分钟/每周2250分钟) 3-4岁
5-6岁
五、教材选择与内容安排
1、教材的选择
(1)、将幼儿园新课程新教材(运动、游戏、学习、生活)作为主题活动实施的共同性课程教材。
(2)、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作为辅助教材。
(3)、将科学启蒙教育园本化课程内容(主题和非主题)作为选择性课程教材。
六、课程管理
1、课程安排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幼儿园对各年龄段一日活动中的各类课程配比,规定了一个大致的、原则性的范围和时间,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协调下适当调整一日活动的课程安排。
(2)开放性原则。各年龄段可根据主题教育实践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2、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调控,必须建立一个互动的教育反馈系统。幼儿园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由业务园长、保教助理、科研室主任等人员组成,业务园长任组长,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各教研组在课程研究组的指导下,组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心组,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特色组长与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与集体备课活动,进行班级情况交流、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另外,幼儿园将课程权下移,由班级管理,使课程管理更具开放。(见图)
幼儿园课程管理网络
3、课程实施保障。
经费保障。积极投入幼儿园课程改革经费,用于课程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培训与奖励,教学具的添置等。
制度保障。建立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见附件四)
机制保障。建立幼儿园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机制,课程改革奖励机制、教师课程技术培训机制等,确保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
七、课程的评价
幼儿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8
一、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课程阶段目标
4----5岁
1) 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2) 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 爱父母、老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和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4)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 5) 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的变化,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和信号能及时地做出反应。 6) 通过尝试、模仿、练习,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 7) 亲近自然,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8) 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等概念,学习比较和测量等方法。 9) 学会用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10) 喜欢阅读,初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学习欣赏各种中
外儿童艺术作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意义。 11) 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想象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12) 在游戏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13)有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6岁
1)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 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3)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自我保护的能力。 4) 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 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7) 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用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 8) 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识。
9) 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10) 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 11)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12) 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13)喜欢探究,学会观察,敢于问题,乐意与人协商、合作,有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课程体系,建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选择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等),又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选择性课程占总课程的20%,二者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使幼儿园逐步形成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
1、 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并与《纲要》目标的精神一致。
2、 目标突出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3、 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对操作能力的培养。
4、 目标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
5、 有与课程目标相配套的教育内容。
6、 有课程实施的具体计划和方案。
7、 在课程实施中有检查、反馈、总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