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作文 > 读后感 >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7篇

美琪分享 0

很多人看过《傅雷家书》这本书,在《傅雷家书》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阅读启发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7篇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篇1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同时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努力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升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获得一些知道,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身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身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觉得书信是比较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由于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便是傅雷自身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便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己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小朋友,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小朋友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很多,我更知道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小朋友的一本书,让小朋友更知道父母,让父母更知道小朋友。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篇2

父爱不像母爱那般温柔,那般体己,父爱外表裹了层严厉的外壳,壳下却同样是对孩子的满心关怀。读《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

傅雷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严格的父亲。傅雷去世后,他的家人把他和两个儿子的家信辑录为《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十二年间傅雷对其儿子的谆谆教诲与关爱,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书中,因为大儿子傅聪远在海外学习音乐,傅雷便隔着重洋,用书信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封封信里,傅雷对儿子的艺术学业是十分严格的。对于傅聪音乐比赛的排名,傅雷列出一条条对傅聪的问题:傅聪的总分多少?第一二名的总分各多少?第一二名与傅聪比较之下,有何优势劣?老师对傅聪的评价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体现出傅雷对傅聪学业的关心,体现出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迫切的心。

傅雷严格的家教还体现在对儿子生活的指导中。傅雷经常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他教育孩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苦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对傅聪生活、理财、爱情方面的问题都有悉心指导,提出自己的建议。爱子之情,融于字里行间。

看完《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生活中我常常埋怨父亲不像母亲一样细致入微、善解人意,还总用各种方式让我去学习。现在我明白了,这些强硬的命令下,是父亲想让孩子过得幸福、取得成功的心。

父爱是不易理解的,不如母爱讨人喜欢的。但当我们剥开裹在父爱外表的一层层壳后,就会突然发现,父亲的满腔爱意都藏在外壳下,等着人去发现、了解。

《傅雷家书》向我们证明了父爱的伟大,让千万中国孩子理解了父亲,明白了父爱。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篇3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篇4

其实,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并不是每个父亲在疼爱的同时,却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这般伟大的父亲,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对傅雷先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愿望。它大到人类对世界的贡献,小到对事业的严谨,甚至于对儿子的言行举止的教育也离不开“人”一字。它不仅在信中如此写,在生活中他也实际做到了,并且把这思想、理念传给下一代。

对他儿子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幸福对他来说莫过于此,与儿子成为知己、朋友。父子之间没有隔阂,没有沟壑。因为他从不以一个高高在上的父亲或教育家出现在儿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对他说出自己的建议和他商议。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笔就怎么写,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

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相处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他真诚深情地对儿子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们的父亲,他的话也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学习。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每一位父亲、母亲也是这样深爱着我们,教导着我们。听见他们的唠叨,其实是我们的福气呀!”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篇5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离家在外,有哪对父母不牵肠挂肚呢?《傅雷家书》这本书充分证明了这句话。这本书汇集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和夫人写给远在海外的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对待儿子就像一个慈爱的朋友,他的教子之道是我最为欣赏的。爱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儿子的爱却不是普通的脉脉温情,而是一直把人品和艺术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体现在对儿子生活细节的关注中。比如:傅雷交代儿子围巾和大衣要一同放在衣柜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上;演出结束出台谢幕时,面部表情要温和,不要太严肃……这些傅雷对儿子细节的教导,让我感动,他是一个多么细心的父亲啊!傅聪从事音乐专业,傅雷对于儿子的专业成长尤为关注,但他没有去强加要求,而是谈自己的体会心得,和儿子做平等亲切的交流探讨,这样的教育,傅聪怎能不优秀。

我常想:傅聪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是多么的幸运。傅雷像一个朋友,温和体贴,炽热真诚,耿直坦率,智慧睿智的朋友。而我的爸爸他好像从来都没有和我有过这样的交流,他在我眼里只是一个负责生我养我的父亲,尤其是近些年,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因此我对父爱的印象是模糊的。通过读这些家书,让我也忆起父亲对我的那种爱,也许普天之下父爱都是统一的。小时候我喜欢跳舞,爸爸经常陪我一起跳舞,每次跳舞都很快乐,虽然满头大汗,但是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光真的让我很享受。爸爸很和蔼,也曾经把我捧在手心里,是一位妥妥的“女儿奴”,只是这些年随着我的长大和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外出谋生,为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何尝不是换一种方式在爱我。也许相比傅雷,我的爸爸并没有他那么的有文化,有很明确的教育理念,但他一直都在以他的方式爱着我,他的爱虽然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却一直在静静地包围着我!

读着傅雷笔下的纯纯人生语,感叹于两辈人之间那悠悠亲子情。我想,我已经长大了,也更应该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篇6

傅雷在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内容涉及生活、社会、音乐、婚姻、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

每当翻开这本书时,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起许飞的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管是这些信还是那些日记,无不包含着父亲们平日里那不轻易说出口的爱。信中的语气殷殷切切,读不尽的关怀和恨不能自己冲上前替孩子经受枪林弹雨的热切。

原来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儿女面前,父母总是卑微的,尤其是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不断地小心试探,我亲爱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有空多回复我哪怕是一两句。即使孩子长大,生活方面,他们担心的依旧是他们吃饱了没、加衣没,有钱花没、遇到问题会解决没......仿佛他们还是自己掌心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当然,这本书能够收获的不只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爱,更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生活处事、文学作品、艺术体味等方面的讨论和教诲,比如,学习的时候不要求速度,天下没有速成的学问。时刻牢记自我批判。“艺术家需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性”。智慧使人醒悟,信仰易让人偏执......

读的时候只感觉像多了一位拳拳关心问候你的老父亲,不仅有满满的关爱,还有谆谆的教诲。里面提到的许多傅聪的问题我也有,许多年轻人也有,比如遇事容易感情用事,不会拒绝别人,对人没有戒心....傅聪都对傅雷提出了适当的建议。这是一位来自爱子的父亲的忠告,自然不会有私心。他只会把他所经历的、所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只为了你哪怕少走一点点的弯路。读完以后许多问题豁然明朗。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当然,初中生往上会更容易读些。不一样的年纪读自然是不一样的味道,上面是我读出的东西,你呢?

傅雷家书阅读启发篇7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教导,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书,短不过上百字,长则有上千字,没有许多优美华丽的语言,也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经历化为简单而又朴素的建议和忠告,为儿子摆正人生的旗杆,无怨无悔。

无数的家书,写不尽的忧愁,无尽的担忧,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笔下,处处开花。不问自己的身体,信上也只是轻轻带过,有时却只字不提,只时时刻刻关心着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生活、音乐的进展。儿子仿佛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压在他们的心头。儿子的思想、活动、花费,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俩却无不担心,看似无尽的唠叨,却是忠言利于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为其着想。

国家一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许多人常把国家挂在嘴边,打着国家的旗号,吞食国家的利益,干着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实打实的爱国,把国家一词植在了自己的心里,生长发芽。不仅是自己爱国,还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地教导两个孩子一起爱国,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乱花国家的钱,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时时彰显爱国之举。中国是礼仪之邦,傅雷也深谙礼仪之道,从送画而不是送钱这件小事,可见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礼尚往来的礼仪风度发扬到国外,尽显泱泱大国风范。

每个人都生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的时候,感到的却是另一番关爱,不同于老师的教导,不只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就像一个乖孩子,阅读着,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22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