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白鲸》心得
《白鲸》以裴廓德号的.航行和出艇为主体,从如何在海上寻找鲸的踪迹到派下小艇后如何猎杀鲸鱼,从把猎杀的鲸鱼拖回大船到如何割脂炼油、如何收取鲸脑油,叙述可谓一应俱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白鲸》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白鲸》心得1
最近,我读了一本十分惊险、刺激的书,叫《白鲸》。其中的老船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缺了一条腿的老船长,带领一群勇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白鲸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的故事。书中,变幻莫测的大海令人神往;水手们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精神让人感动;水手们与白鲸殊死较量的场景使人兴奋、激动;玩有那身体残缺、意志坚强、沉稳老练、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老船长的形象,使我深深地震憾。
老船长不怕危险、不怕牺牲、敢于挑战令我震憾。
他在上一次出海时,不幸被一条白鲸咬断了一条腿,但老船长没有丝毫害怕。回家疗养了一段时间后,老船长重整旗鼓,再度出海。在老船长的船上的甲板上,你会惊奇地发现:每隔正好一步,说会有一个洞。这是给老船长安放那只木棍做的假腿的。每一天,老船长都要上甲板巡视一趟。在海风中,他那只假腿的裤筒“啪嗒啪嗒”地随风飘摆,显得十分单薄。再看他的背影,却是那么高大、威武。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或困难时,他总是从容不迫、身先士卒,带领水手们共渡难关。老船长不因身体的残缺而退缩,不因困难而低头,勇于应对困难,向困难而挑战的精神,真令人佩服!
由此,我想到了在即将举行的残奥会中的运动员,他们不也具有这样的精神吗他们不要仅要战胜身体残缺的种种困难,勇敢应对现实,并且还要用他们坚强的毅力在残奥会上勇夺奖牌。他们应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向世人证明:他们的身体能够被病痛折磨,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力量都摧不垮、压不倒的!
小学生《白鲸》心得2
最近,我读了赫尔曼·梅尔维尔写的一部小说,名字叫做《白鲸》,讲述的是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咬去了一条腿,从此心怀仇恨,竭尽全力搜索迪克的下落,最终相遇,他用鱼叉插中了迪克,迪克在愤怒中把“裴廓德号”咬沉了。
其实,文中的角色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类,一个是鲸。鲸的全身都是宝,不知多少西方文学著作在鲸油的照耀下诞生,鲸肉是美味佳肴,鲸的内脏也是上好的食材,鲸须可以制作珍贵的鲸须刷,鲸皮还是优质的皮料,可以说是没有一处地方有被浪费的嫌疑。作者用“鲸”比喻浩瀚的大自然,它同样是无私奉献,但我们对待鲸、对待大自然,都并没有足够的感激和尊重,更可恶的是日本,钻了允许实验用捕鲸(的空子),但是,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鲸鱼是流向了市场而不是高贵的实验室?
我们不能保证,滥捕鲸鱼不是我们人类自己为自己挖出的陷阱,我们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我们会再也见不到这些可爱又神奇的海洋精灵?若不是人类的滥捕滥杀,又怎会引来鲸群的愤死反击?试想,亚哈船长如果不去捕鲸,又怎么可能被莫比·迪克咬断一条腿呢?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借亚哈船长的悲剧来提醒人们——不要再随意猎杀生物,破坏植被,深挖矿坑,过度取水;这些都没有好下场——猎杀生物使大量的生物濒危、灭绝:肥美鲜嫩的渡渡鸟、毛皮美丽的袋狼、毛皮珍贵的华南虎……破坏植被使水土流失: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时期数不清的因被砍光植被而至今光秃秃的小山丘、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以及那因为焚林而田的原始农耕而面积大量缩小的亚马逊森林……过度取水破坏生态环境:因为塔里木河缩短而无法再现的美丽罗布泊、因为过度取用地下水而造成的种种天坑和地陷……种种的破坏,最后的受害者是谁?不还是人么?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加以敬畏,而不应该肆无忌惮,最后弄得个亚哈船长一般同归于尽的下场。
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着,例如长江独有的江豚、日益缩小的青海湖、填湖造地的杭州……相似的破坏不胜枚举,但我们是否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谁能保证当大自然花费百万年继续(积蓄)的资源消耗殆尽(时)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末日?停止吧!愚蠢的人们,你们难道就没有听见大自然的哭泣么?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象以后那不堪设想的未来么?随意的破坏得到的只有毁灭!“
小学生《白鲸》心得3
轻轻合上《白鲸》,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不喜欢杯具,就像阅读的过程中,我期盼着莫比·迪克的出现,但又有些害怕,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毁灭,不仅仅对于这抹香鲸之王,并且还有睿智又狂热于复仇的亚哈船长、善良冷静的斯达巴克、“裴廓德”号上终年风吹雨淋的捕鲸人……
有一段时间,媒体和论坛上铺天盖地充斥着对日本捕鲸船的谴责,可直到今日我才对这个行业有了模糊的'了解。或者能够把它当作一部历史看,杰克·伦敦笔下记录了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淘金热,麦尔维尔同样向我们展示了另一幅血腥的画面,只可是背景从茫茫荒原转移到了更大的一个世界——浩渺的海洋。
书中一向渲染的莫比·迪克与亚哈船长对决,是一个英雄的盛宴,而结局是早已注定的,我想到了离开南塔特时以利亚的神秘出现,“我”在远处看见的几个模糊的人影。费达拉被捕鲸索紧紧绑在莫比·迪克身上,作为亚哈地域之门的领港人,他很尽责,而“裴廓德”号的覆灭则让这个东方人的预言变成现实。我不明白是否能够将这个故事理解成人与自然之争,亚哈是个英雄,可是当复仇的念头占据他的心灵的时候,英雄却意味着毁灭;莫比·迪克也是英雄,它无意于争斗,但却在捕鲸人为荣誉而战的圈子中纠缠不休,如果是普通的一头抹香鲸,也许它能够在海洋中颐养天年,“做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错的是人,亚哈船长的第三次追击激怒了它,激怒了从来与世无争的自然,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不会留情面的。
国家地理上一期关于澳洲考拉的节目,因为考拉的过渡繁殖对澳洲的森林造成了灾难,有人在争论谁之过,人类的救助固然无可厚非,但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的生物却在人类高度发展之际频临灭绝,而人类的工业现代史,仅有短短可是300年。于是,我们开始付出高昂的代价,对其迁移、节育,谁又能断言,这样违背常理的行为不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麦尔维尔在书中陈述了鲸类不会灭绝的理由时说到了南极和北极,可是在他谢世百年之后,人类把触角伸向了以往的禁区,抹香鲸也失去了最终的荫庇之地。当茫茫海面重归于平静时,我仿佛听到了鲨鱼频频撞击木板的声音,“我”伏在里面,而这是魁魁格的棺材,是人类为自我打造的归属地。远处,是那个白色的神话,莫比·迪克很安闲地浮在水面,喷水孔上插着亚哈船长的标枪,在夕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小学生《白鲸》心得4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被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至今仍被视为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地位尤在马克·吐温之上。而作为麦尔维尔代表作的《白鲸》同样也有“美国的《哈姆雷特》”之称,毛姆亦曾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中,把《白鲸》一书同《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学名著相提并论,《白鲸》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白鲸》中的“白鲸”,也不是现在所说的活跃在北冰洋附近海域的鲸目废宅,而是一头皱额钩嘴的白头抹香鲸,在世界各大海域有着赫赫威名的莫比·迪克。
如果要写一部与鲸有关的小说,那么在整个19世纪恐怕没有比麦尔维尔更加合适的作家。麦尔维尔在21岁那年,曾因生计所困而在捕鲸船工作三年,就像《白鲸》里说的那样,捕鲸船曾是他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而这三年的海洋经历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也成为麦尔维尔最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白鲸》也成为至今无可撼动的关于捕鲸业最好的小说,甚至是可以说是第一部关于鲸与捕鲸业的百科全书。
《白鲸》全书近五十万字,其中与主线剧情——裴廓德号船长亚哈对莫比·迪克的复仇——相关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余部分均是与鲸和捕鲸有关的科普介绍。
尽管在鲸油与龙涎香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捕鲸业在世界上得到飞速发展,在19世纪更是一跃成为全球产业,然而彼时仍然缺乏对鲸的了解,当时许多博物学家依旧把鲸描绘成半鹰半马的怪物甚至南瓜一般的形象。因此《白鲸》当是首部对鲸的形象做出正确描述的文学小说,麦尔维尔不仅在书中对鲸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做出描述甚至对比,还破天荒地以体型的大小对鲸的品种做出首次分类。虽然麦尔维尔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他认为鲸是“一种会喷水,尾部平直的鱼”并把抹香鲸作为最大的鲸类。而麦尔维尔对捕鲸船作业的描述则翔实而专业,能让读者瞬间成为纸上捕鲸的半个内行,而这一部分也占据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白鲸》以裴廓德号的.航行和出艇为主体,从如何在海上寻找鲸的踪迹到派下小艇后如何猎杀鲸鱼,从把猎杀的鲸鱼拖回大船到如何割脂炼油、如何收取鲸脑油,叙述可谓一应俱全。而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麦尔维尔对捕鲸作业凶险和残忍的透骨描述。只能搭载五六人的小艇和体长十数米的大鲸之间的搏斗,即是技巧与力量的争锋,更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在19世纪那个没有对鲸火炮的年代,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捕鲸索限制鲸的行动,用带有倒刺的标枪消耗鲸的体力,最后用长杆鱼枪终结鲸的生命,这是场发生在小艇上的斗争,也是场杀人的捕鲸产业。而在第九十章,麦尔维尔通过一句“鲸头属于国王,鲸尾献给王后”则更说明这个事实,毕竟鲸鱼去掉头尾什么都剩不下。而《白鲸》主线情节的描述同样是上乘之作,亚哈船长在过去与莫比·迪克的战斗中失去一条腿,而这次裴廓德号的出航则变成亚哈船长的复仇之战。
《白鲸》刻画的亚哈船长既是一个疯子,也是一个悲剧英雄。亚哈把自己断腿的全部责任都推给莫比·迪克,然后偏执地在世界寻找白鲸的身影。他不顾裴廓德号股东的利益,也不顾裴廓德号船员的生死,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胁迫船员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复仇路,让整条船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品。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悲剧英雄,他从18岁开始就以捕鲸为业,40年来在岸上的合计时间却不足三年,甚至五十岁新婚当晚就不得不启航出海。然而这个杀人产业却没有给亚哈船长四十年出生入死相匹配的报酬,只是把亚哈视为捕鲸的工具。而对于莫比·迪克的描写,麦尔维尔却不吝赞美之词。如果裴廓德号代表人类队自然的征服,莫比·迪克就是大自然的守护者。它行踪不定,整个海域都流传莫比·迪克无处不在、永生不死的赫赫凶名,所有试图捕杀它的捕鲸船都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就像麦尔维尔所说,白色既是天使的圣洁,也是荒漠的死寂,亚哈船长与莫比·迪克最后一战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世界动物史诗中,《白鲸》单以主线故事,就毫不逊色于《老人与海》,而其中掺杂的关于鲸与捕鲸业的翔实介绍,又使《白鲸》成为一部出色的科普小说。麦尔维尔和《白鲸》能在文学领域有此地位也算实至名归。
小学生《白鲸》心得5
这本书还是我初中的时候冲着它世界名著的头衔买的,在上次回老家的时候一并带回来了。因为挺薄的,所以便选来看了。封皮内有翻译及编辑的简介,说本书描写了人与自然斗争的顽强不息的精神。
但本书,我是边吐槽边看完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了十几年,大家的价值观变了。特别是前几天我的朋友圈被北极32°的文章刷屏了,我们知道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导致的环境灾害一日深过一日,动物们因为栖息地的破坏等原因,灭绝的越来越多。所以这描写捕鲸的书,从立意上就已经不得人心了。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挺简单,就是有个船长因为捕鲸而失去了一条腿,于是他立志找到并杀死那条鲸,最后却被鲸所杀。
根据作者的经历来看,本书带有一点纪实的味道,捕鲸的过程描写的非常精彩。但是也掩盖不了我内心的不适。
原来人类为了鲸油竟可以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来,原来真有人会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其他人。船长因为被鲸咬掉了一条腿而要找到那条鲸去报仇,好像说得通。等等,鲸有招惹他吗?鲸在大海里活的好好的,是人类为了鲸油而挑起的战火,船长要鲸鱼的命,鲸鱼反抗而咬掉了他的腿,让他长个记性,不是很正常吗?可船长就开始记仇了,再次出海在已经杀死了一只鲸可以返航的情况下,非要继续追踪那条咬掉他腿的白鲸,一定要你死我活才行。他自己要这样也就罢了,但是船上还有其他船员啊?其他船员凭什么要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要陪他赴死?其他船员明明可以带着鲸油回家与家人团聚,却因为船长的私仇而葬身大海,值得吗?
人类在各种自然灾害中,顽强生存的精神是值得歌颂的。但是这种主动找死的行为,主动挑战自然的行为,我是不理解也不支持的。
其实人类比起大自然来说,是渺小的啊,为什么要与自然斗争?我们是这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地球的主宰,不管是白鲸还是什么,都应该有他们生活生存的空间。而为了自我生存去剥夺其他物种在这地球生存的空间和权利,是极度自私的行为,而人类自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品尝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最后引用一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