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

若水分享 4360

《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感谢您的欣赏。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1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来也算是个幸福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个人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爱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结婚十余年,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也会对安娜好,但是这些的“好”,只不过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舆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裕,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了结的孽缘。她拥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如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如果没有婚姻制度、如果没有生下爱儿、如果没有社会舆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且来得让人感到欣慰。但是现实便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看来违反婚姻制度,失去母亲职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体面的游戏规则。但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己做了主——她想拥有完整的爱情。

可是,最后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爱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爱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难道不是吗?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2

当初抱有一种不太情愿的心情读这本书,因为关于爱情的故事看的太多了,并且感觉自己已经不太适合看这类故事了。不过由于托尔斯泰的大名,我还是坚持看了下来。而看完之后,不得不感慨:一部艺术精品,太值得一看了。

其实和大部分读者一样,我也觉的安娜罪有应得,并且对她的故事不太感兴趣,反而是列文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当我读到他在上流社会那种笨拙的行为时,便充满鄙视的态度。他看上去是一个很有思想,很顽固的一个人,但无法适应社会规则,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我一点也不同情他,反而更认可风流潇洒的奥勃朗斯基。奥勃朗斯基在我看来更懂得生活,既有稳定的家庭,又有上流社会的地位,还有情人。这才是社会的产物。

不过如果这本书只能带给我这种感受就算不上名著了。越到后来,我越被列文的内心活动所吸引,并开始敬仰那纯洁的灵魂,他不为世俗的观点左右,他接受一个观点必须要说服自己,所以他甚至反对为农民开展教育,以至于他总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甚至是故意搞怪,甚至只是固执已见。其实不然,他一直致力于解决实际农业问题,并且在寻找自己存在的原因。他不但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并且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变得充实。那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是我们这些凡人无法达到的。

在结尾处,列文说:真理一直与我们同行,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这让我想起来阳明学说,或者陆九渊提出的心即理。其实上天在我们存在的时刻起已经将真理赋予我们,所以说人的内心比大海还要深,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重要的不是如何急功近利的去寻找真理,而是修炼自己的内心。列文是如何修炼的呢,通过割草之类的劳动,他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真理。

总结一下:我们中国的儒家学派在千年前提出的真理与托尔斯泰提出的真理不谋而合,不同的是儒家信仰天,托尔斯泰信仰上帝。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3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得意之作。这部著作在我国的文学地位可以与我国的四大名著相媲美,由此可见《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学造诣究竟是有多高。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俄国文学的代表得意之作却为何要给文章主人公安娜安排一个惨死于车轮下的悲剧结局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感情纠葛?安娜的死究竟是谁之过?

卡列宁、伏伦斯基、社会、安娜这四个点。同样,我觉得安娜的死与这四个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关系。

那么首先来说说卡列宁,卡列宁是安娜政治意义上的丈夫。安娜出身贵族,按照当时贵族和教会的婚姻制度嫁给了卡列宁。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但是官运亨通。他虚伪冷酷,野心仕途,是个十足的做官机器。而安娜却同他正好相反,她热情善良,生气蓬勃,但在与卡列宁结婚后,她的生气被死死地压抑住了。所以安娜并没有得到丈夫应有的爱,她对此感到很失望,因此便会有了优伦斯基。

其次,伏伦斯基是安娜心目中真正的丈夫,但是用一个准确的描述来说更应该是“情夫”。安娜对伏伦斯基一见钟情,赛马时伏伦斯基的受伤。也让安娜痛心不已。但也因为卡列宁对安娜没有爱,安娜对卡列宁列是毫无感情可言,所以安娜将自己的爱都倾注到了伏伦斯基身上,有一句话叫“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当安娜觉得伏伦斯基不爱她了以后,看到了火车,便扑向车轮底下,结束了自己的年轻岁月。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当社会的舆论遣责加在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身上,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是多么的紧张,多么的痛苦。

安娜与一个“丈夫”生活在一起,她一点也不快乐。但她为什么没有权利可以去寻找自己的真爱?当然,安娜没有能够与卡列宁离婚,也一定是迫于社会教皇的规定。

安娜的卧轨自杀四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责任。但总的来说我自己认为是安娜自己之过。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4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小说的开篇便表明了书中的主旨——幸与不幸的家庭。列文同吉娣是这个腐朽时代里的清流,他们经历坎坷后幸福的生活着,而安娜是一个悲剧,她的勇敢追求却为她酿就了悲惨的结局。

小说开头安娜到达莫斯科时,她初遇伏伦斯基还有那个被火车轧死的看路工。那时安娜感到十分害怕,而伏伦斯基在她面前作出一幅慈态,给安娜留下了好印象。而后,舞会上的第二次见面就使伏伦斯基拜倒在她的裙下,深深地迷恋安娜,追随她到彼得堡,不顾身份体面地追求安娜,尽管安娜表明自己已有家庭。而安娜,她渴望爱情,也厌倦了卡列宁的虚伪、功利,最终还是接受了伏伦斯基。

她爱上了伏伦斯基,伏伦斯基成了她的全世界。她为了追求和伏伦斯基的爱情,抛下丈夫儿子,被整个上流社会所嘲笑、厌弃,可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从未后悔过自己爱上伏伦斯基。

可安娜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伏伦斯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早前他勾引吉娣,却不曾想过要结婚,只满足自己享受乐趣,一点也不顾忌吉娣的感受,被安娜吸引后便抛下了吉娣,且没有一点自责之心。安娜早就该明白,伏伦斯基并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自私自利、花心,是注定不会给安娜幸福的,他所能给的只有那么一段时间里的“深爱”罢了。安娜早该想到吉娣的遭遇,早该认清伏伦斯基的。她在伏伦斯基身上寄予的期待越大,后来被厌弃受到的打击失望就会更大。

安娜本身对伏伦斯基的依赖及她的冲动加上伏伦斯基的毫无责任感是造成安娜悲惨结局的绝大原因。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死了,可她勇于追求的精神却永远活着,托尔斯基传递出的对腐朽时代的抨击精神也永留心间。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5

爱情固然美好,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爱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希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爱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爱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起。

不过,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爱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

我敢相信在现在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现在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爱情是什么?对安娜来说,她又是否得到过?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抛弃她,在任何时候都在背后永远给她依靠的人,但她却得不到。

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因为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人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人的宿命。

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要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的观后感600字5篇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读后感感悟5篇

看《安娜卡列尼娜》世界名著最新观后感600字5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把一切献给党读后感

师德读后感600字五篇

读一本书有感400字十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94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