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初中优秀读后感
《论语》半月刊是林语堂创办的三大小品文幽默杂志(其他两种分别是《人间世》《宇宙风》)之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初中优秀读后感五篇,欢迎查阅!
论语初中优秀读后感1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我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博学多才、诲人不倦的孔子。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讲孝道是我在读《论语》后感受最深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中的孝道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更深层的孝的含义。
论语初中优秀读后感2
这个寒假,我又温习了《论语》,通过学习,我对《论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论语》一开始就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老师曾告诉过我们,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常常温习,一定会十分愉快。后来,当我学到一些知识后,都会主动的多复习几遍,每次复习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别人提到的相关问题也能很快的回答,我高兴极了。
《论语》还说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这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盲目的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的。只有在学习中思考,使知识深化和升华,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论语》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用朴实的语言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认真的、反复的阅读这本书,总能给我们更深的体会。
论语初中优秀读后感3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初中优秀读后感4
”香九龄,能温席。“小小黄香,九岁就懂得孝敬父母,为父亲温暖床席,他多有孝心啊!黄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黄香是一个君子,长大后成为一名好官。
黄香的故事正应了《论语·学而》篇第二条的一句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有了,”道“自然就形成了。能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实就是有了”仁“的根本。
看一个人会不会有所作为,成为有用之人,就要看这个人能不能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能做到这一点,他才会爱民、爱国,做一个群众喜欢并支持的好官,才能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
学习了这一篇《论语》,我想,我也要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一切都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为父母铺床、打洗脚水,帮他们做家务,给疲惫一天的父母做饭……
总之,我要努力了!
论语初中优秀读后感5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的着作。今年寒假,郑校特意挑选了这部书给全校教师学习,让我进一步亲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细读《论语》,它不时激发着我思考,使我迸发出一丝丝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论语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需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来说吧,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十四,五岁了。记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对我的事情样样提醒,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大学毕业那一年的夏天,我妈妈去检查身体,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时她检查出来的血糖值是11。7,医生建议我妈妈马上住院治疗。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害怕,因为我知道,肯定是病情严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马上跑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可是,那时我还在学校上课。我无时无刻地牵挂着我的妈妈,尽管她在电话里一直跟我说叫我不要担心,她的病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严重。那是我第一次对妈妈如此强烈的牵挂。因为我很怕改变现状,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爱,所以我要更好的爱我的父母。
自从那时开始,我十分关注我妈妈的饮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好处,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害,我都了如此掌,还定期提醒她检查血糖值,有时间就多陪在她身边。幸好我妈妈现在的血糖值都很稳定,但每天都要吃药。以后,我一定会更好地关爱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现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