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2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1
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感受颇深。
毛泽东,我们伟大的领袖。一个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朴素的人。在长征途中,-和他的夫人只是住在两间窑洞中,四壁简陋,空无所有,仅仅挂了一些地图。虽然他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千百次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可是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只是一卷铺盖和几件随身的衣物。他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伙食普通,衣着简朴。
毛泽东认真研究哲学,一丝不苟。有一阵子作者向他采访共产党的-,中途一次一个客人带来几本哲学新书给他,于是他要求作者改期再谈。在接下去的三四天中,他专心读书,似乎其他什么都不管了。他是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人。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不是一下子就这样的。少年时代的他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在学校刻苦读书,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知道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艰难困苦的能力。
毛泽东是一个重感情,有着相当深邃感情的人。当他讲到在战争死去的同志或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的死人事件时,他的眼睛总是湿润的,他和红军战士们共进退,因为有了他卓越的指导,红军变得更加强大。
读了书中的11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我知道了好多事情,里面的情节深深影响了我。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2
现在的我们,有着无比美好的生活,而我们现在都生活,可是在多久以前的人们渴望的生活,渴望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他在1936年6月时来到中国开始真实记录到10月的一本书。这本书,深深的牵动了我的心灵。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这一个又一个都领导人都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可他们却怀有一颗救国救命的心。而只是因为这一份心,壮大了我们的祖国。他们与战士们同吃同喝同睡一起吃苦,不是更好的待遇却愿意付出一切,只为了70年后的和平,为了给子孙后代更好的生活。
再说红军战士们,不求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为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战士们,百姓们的那朴实回答触动了我是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就不禁的湿了眼眶,因为那时候的红军战士们为了和平都可以奉献出一切,我们又怎能不更加努力。
万里长城,是古时候千万人民用血肉铸成的不倒长城,而今天又何尝不是呢?拥有着美好生活的今天也是80年前伟大的领导人与无数红军战士们经过漫长的岁月与不懈努力才打下的大好江山!
80年后的今天,就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3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斯诺所写,他客观详实地报道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不仅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这是一部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的书。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挥向人民,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大局,这个人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
党在成立初期,由于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曾受过很大的损失。新的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领导们的智慧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只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击退,在无数人流血牺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站出来。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逐渐壮大,在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了,这是一个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了解过去,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4
打开《红星照耀中国》,序言告诉我,这不是一本小说,不是一部散文,也不是一本“历史著作”,更像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
细读这本书,我仿佛跟着斯诺这个美国记者的脚步,来到了1936年的陕甘宁边区。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是荒气的田地,饥饿的人民和平凡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下,人们听到的是各种混乱的传言,以至苏区以外的人们都对红军队伍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红军不能克服物质上的匮乏,不能突破层层严密的封锁,最后必然会陷入惨败的境地。
作为在红色根据地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如实的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用冷静客观,又带着些许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乏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在他笔下一个个生活,战斗的场面扑面而来。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的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告诉他他们所知道的一切。
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还是一个年纪虽小,但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
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斯诺还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的破破烂烂的头上扎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形象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
斯诺用事实证明红军精神: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生死相依,艰苦奋斗,患难与共。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名美国记者写的,描绘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英勇卓越的艰苦斗争。“红小鬼”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文中的有些孩子才十岁就踏上了长征的路径!几曾何时,十岁的我们仍然是不懂事的孩子,都是少先对对员,而他们已经成为不怕牺牲,顽强博斗的男子汉!比起他们,我们是幸福的。 在长征的路上,不少的人是饿死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人民、为了我们的今天,他们没有半点松懈!我们对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条件优越。可是他们,对于他们来说:红米饭、南瓜汤、水就是美味了,他们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我们现在却在浪费。在饭店里,豪气的点一大桌菜,吃不完的就扔掉。如果这些东西没有浪费,可以送给他们吃,就会拯救很多人,为我国而奋斗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做。 想起最近刚出的电影《八佰》,战士们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后来有人问导演为什么是“八佰”而不是“八百”?原来为了强调出单人旁的“人”,所以特地用了这个“佰”。 英雄应该被铭记!而不是被遗忘……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6
祖国是实现我们梦想的摇篮,帮助我们踏进理想的殿堂;祖国是一幅壮阔美丽的风景画,带给我们无限的自豪与荣耀;祖国是藏在中国人心中的一个信念,让我们永远不低头放弃。我们每个人都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成长,我们也应该怀揣着一颗爱国的心,热爱祖国,回报祖国。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带着“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有怎样的目标理想?”等问题,化身一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生活。
书中描写了毛泽东,他是一个博学多才而又有反抗意识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革命家和政治家,他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而斗争。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是个不可多得的领袖,他的行为举止成为我们爱国的榜样;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像老虎一样强悍让人闻风丧胆的贺龙;徐特立也有着轩昂有力的步态,明亮而愉悦的眼睛,一双曾在长征中克服任何困难的健腿。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土地,而当权者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使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毛泽东领导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共产党,领导人民前赴后继地参加斗争,更有医生白求恩等奔赴中国战场,正如夏明翰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献身精神。
共产党是人民的队伍,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如斯诺所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中国共产党以其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伟大而平凡的领袖使中国走上富强,使人民安居乐业。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祖国哺育了我们,但是祖国也需要我们,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儿女,所以我们不应只说爱国,而且要做到爱国。彭德怀也说过“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所以我们不能忘本,正如抗日英雄所言:“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当祖国遇到困难时,一代代的人们用自己的血和肉筑构起新的长城。
中国梦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目标,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们青少年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建设祖国的未来栋梁,但我们现在不需要为祖国母亲遮风挡雨,而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茁壮成长。以知识武装自己,以挫折磨练自己,以爱国之人为榜样充实自己。并不是空喊“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作中国人”,而是付出行动,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干万个微薄之力合成的拳头力量是无限的!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7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 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 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篇8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
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