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若水分享 1147

《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自己在撒哈拉沙漠和丈夫生活的有趣的故事。她描写的撒哈拉沙漠,鸽灰色的天空,蜿蜒起伏的沙丘,奇异怪形的山峦,朦胧神秘的落日。让人对撒哈拉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

撒哈拉沙漠是人人皆知的著名大沙漠。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难以想象在这荒芜,要水没水,要食物没食物,要环境没环境的地方,竟然也会有一群人在那里居住着,像我们一样生活着,只是没有我们这样好的环境罢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撒哈拉沙漠的另一面,也为撒哈拉威人的居住环境而惊叹。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三毛与丈夫荷西一齐来到了著名的撒哈拉沙漠生活。三毛对撒哈拉的生活十分感兴趣。撒哈拉威人与阿拉伯人很相似,不论是衣着信仰,还是对于男生与女生不平等的看法,它们都是一样的。在那里,却也住着西班牙人的移民。虽然在这种地方,可不论遇到什么事,三毛都不会退缩,都会十分乐观的理解,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勇敢,也很有善心,这是普通的人所不能拥有的,也是我最佩服的。而且她在那里呆了那么久,却一向以一个新鲜,不厌倦的目光看待撒哈拉,总能发现新鲜事物,那一双“慧眼”值得我去学习。撒哈拉威人所处的环境在大沙漠之中,没有过多的淡水,咸水却不少。作为一个在好环境中生活惯了的人,突然被扔进大沙漠,必须会难以承受那里的风沙漫天与各种离奇古怪的习俗:比如说把照相机当做收魂器,女生都要包好头巾,宁可死掉也不去医院看病,10岁不到也能被嫁给别人,十万八千年不洗一次澡。而男生呢,相比女生状况就好多了。

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毛对沙伊达的态度。沙伊达遭人侮辱,被人讽刺,却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依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沙伊达信仰天主教,却不信仰回教,使撒哈拉威人认为成她对自己民族信仰的背叛,竭力所能的侮辱她。三毛却尽力的帮忙她,以至于最后也被人厌恶,可依然故我,与沙伊达一样,不去在乎别人的目光,依然帮忙她,信任她,这点十分令我感动。

在这种环境下,三毛以一种愉快的眼光去看那里的人情世故,没有批评与讽刺。就算是这样,她也依然能够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家装修得像一个小小城堡一样,成为这沙漠之中一道独特的景观。抱着一种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态度来干任何事情,让我大为敬佩。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2

对于我来说,三毛就是一个漂泊在异乡的灵魂。

开始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三毛,但自从我读了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之后,我发现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对于我来说,她就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

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么能在撒哈拉沙漠里生存的,直到我看了这本书。

虽然在这本书中并没有用到什么华丽丽的语言来描绘沙漠里的生活,但是却从了她那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了大沙漠里的简单。而又浪漫的生活。给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笔神奇的而温暖的色彩。

翻开《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异国他乡里的生活,总觉得原本并不讨人喜欢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又如走进了一幅 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的画面。使我了解到了大沙漠里的地势地貌和风土人情。但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在沙漠里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其实读这本书,最使我感动的就是我佩服三毛的勇气,她能够抛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贫困的大沙漠,这里没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没有家具没有床,但是她与荷西却还是生活着很快乐。因为她以她那积极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简单并快乐的活着。在这个大沙漠里,她留下了那么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

在《悬壶济世》主要是说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帮邻居们治病,这就看出了她是个聪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就好像她所说的:“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或许就是她那积极的心态和友好的态度使她赢得了一次次珍贵的友谊。

在《素人渔夫》中,我也体会到了她与荷西在沙漠里生活中的另一种快乐。由于沙漠里的物质昂贵,所以,他们的钱也不高花,虽然他们可以用家里给的钱,也可以将包袱回家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也没有抱怨,而是想出了另一种方法去挣钱,虽然到了最后并没有挣到什么钱,而且还赔了一千五百。但他们还是很开心的去大吃了一顿。或许这就正如她自己所说的:“爱情是一种奥妙,在爱情中出现籍口时,籍口就是籍口,显然已经没有热情的籍口而已,来无影,去无踪。如果爱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强求再得,这,正如强收覆水一样的不明事理。”这就是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爱情,不是要什么多好的物质生活。只要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开心的生活久足够了。可现在的人还会有谁能做得到?

在《哑奴》当中就是写了一个在沙漠里的奴隶的生活,那奴隶的善良和财主们的残忍,三毛看不惯那些财主对哑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给那哑奴。还给他送钱和送一些物质。虽然说,哑奴的一家都已经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还是觉得内疚,因为她不能够帮助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和改变他们的命运。或许就如她所说的:“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命运就是这般,不随你我而易。当哑奴被财主卖走的时候,三毛泪流满面,想说什么,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着前所未有的无奈和伤心。原来,这就是三毛,充满了爱心和乐于助人的关怀,一朵沙漠了常开的花。

在读这本撒哈拉的故之后,我也读懂了三毛,读懂了她的美,她的灵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寻找幸福的国度。从她的身上我开始感知并感悟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学会了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3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在我读完三毛——陈平的《撒哈拉的故事》之后,尤其对其中的《哑奴》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理解了一些名人的名言。

在撒哈拉,奴隶都是捉来的。沙漠里看见有黑人住着,就去捉,打昏了,用绳子绑一个月,就不逃了;全家捉来,更不会逃,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财产,也可以买卖。

可是,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平等的吗?人与人之间,不是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可为什么这些奴隶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都不能像普通的人一样活下去呢?难道仅仅只是应为种族的歧视吗?

当我再往下看时,才发现,原来我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其实一个人,就算他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卑微,也照样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照样可以让自己精彩的活下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虽然卑微,但是却依然活得精彩。比如,有一些已经得了绝症的人,当他们被告知自己的生命已经要走到尽头时,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坚强乐观的去面对,在生命之树即将枯萎之时努力实现自己还没有完成的愿望;又比如,有一些盲聋哑人,他们虽然有缺陷,可是他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又或是旁人的嘲讽,像海伦.凯勒一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像瞎子阿炳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去演绎出一首令人感慨良多的乐章……

在我的理解中,当一个人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的时候,并没有必要去过多的理睬,因为你就是你,你的生活是怎样的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当连你自己都不肯定自己的时候,你的生活是消极的,面对黑暗的,相反,当你对自己变得自信的时候,你的生活也会是精彩的,面对光明的。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寂。”因此,你应该相信自己一定是最好的,一定可以活得精彩。

生命无分贵贱,只要你做了,纵使它并不完美,纵使它依然平凡,它依然是一首美丽的乐章。你就如一个个音符,人生就如五线谱的痕迹,穿过它,生命就谱写了一首首完整的乐章。有你生命的存在,有你生命的过程,有你生命的平凡,有你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构成了一首美丽的歌!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4

早有听闻三毛的书撼动人心,却一直不知道选哪本作为开启她的世界的钥匙。偶然听说三毛后期文章如阴霾般灰色,于是选择了代表着她幸福生活的《撒哈拉的故事》。

书的扉页是这样介绍三毛的:“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我羡慕和佩服这个从骨子里就散发着一种向往自由、不畏流浪的女子,在那个年代,也就只有像她一般有丰富游学经历、却又经历未婚夫逝世的人才会选择去撒哈拉沙漠居住,凡尘俗世,困不住她。

幸好她遇到了荷西。“在这个人(荷西)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三毛在《白手成家》中写道。即使三毛比荷西大八岁,荷西仍然深爱着这个不能受拘束的女子。因为与荷西结为连理,三毛的生活开始安定却又不平凡的撒哈拉生活。

她描写了在沙漠中与荷西有趣的婚后生活,就算是普通的做饭和简单的登记结婚,她都用平实而又活泼的语言告诉我们,她很幸福。即使刚到撒哈拉,他们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精打细算,要亲自动手布置新房时,我感受到的仍然是他们乐在其中,而不是苦不堪言。在和荷西的沙漠历险和她误戴“死果”的记叙里,那种惊魂时刻、生死关头,她都能用看似简单的文字娓娓道来,似乎这些事情都与她无关。或许她生来就是文字的驾驭者,能这样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这样展示在大家面前,也是她的奇妙所在。

在书中,我更喜欢看三毛描述撒哈拉沙漠里千奇百怪的人。娃娃新娘姑卡,从一个快乐无忧的小女孩变成问三毛要避孕药的忧郁新娘,撒哈拉的结婚风俗实在是粗暴而不通人性。没有姓名的沙巴军曹,即使对撒哈拉威人怀恨在心,却仍奋不顾身扑在地雷上,保护了撒哈拉威的孩子,和十六年前死在这片土地上的弟兄一起长眠。勤恳而老实的哑奴,即使认识了三毛这个朋友,依然逃不过被财主卖掉的命运。还有三毛那群骄傲却又总是理所当然去借东西的“芳邻”,让她在大漠中能有更多“烦恼”,没有那么寂寞。一个让人深爱的地方,无非是有难忘的人或不平凡的经历,而三毛和她的撒哈拉沙漠,无疑满足了这两点。

如果不是荷西的意外离世,或许我们能读到三毛更多有魔力的、快乐的文字,精彩的撒哈拉生活也是因为有荷西才变成幸福而不枯燥。这样一个奇女子,一生情路坎坷,即使阅历丰富也不能弥补她失去挚爱的锥心之痛。此后,她的作品便很少能看到彩色的世界。

她的人流浪了一生,她的心也流浪了一生,若真要让我给她起一个笔名,我想,“流浪”要比“三毛”更贴切。这位流浪的奇女子,最后带着她自由不羁的灵魂,继续在无人之处浪迹天涯。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5

用三毛自己的话,不知哪年无意间翻到一本国家地理杂志介绍撒哈拉沙漠,感到属于前世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交给了那片陌生的大地。与恋人荷西在沙漠结婚,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平淡却不平凡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提到三毛,有的人会想到三毛流浪记,有的人会说到她是大学时代的精神寄托,是信仰。还有人说她是个骗子有幻想症,书中的故事都是杜撰的。就是这样一个褒贬不一的人却给人们带来了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让读者跟随着她的笔迹,或是欢笑或是悲伤。

第一次接触三毛是在毕业季的时候。人们都说毕业季是个伤感的季节,那时的我也非常矫情地陷入这节奏中无法自拔,生活中充满了张小娴、张爱玲、三毛等一大堆心灵鸡汤。然而工作后食之无趣弃之。

这次接触是因为工会组织的读书活动,完全是机缘巧合下购得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一开始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渐渐地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其实这本书并没有很刻意、很特别地突出哪个道理,但是却能够通过三毛的生活,她身边的人,当地的风俗,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韵意。

如《娃娃新娘》中只有十岁充满童真的孩子姑卡还没有成年却不得不嫁给陌生人而为家里换得一大笔收入,记得故事最后写到:房内的光线很暗,空气非常混浊,姑卡坐在墙角内一堆毯子上。她看见我非常高兴,爬上来亲我的脸颊,同时说:三毛,你不要走。三毛,你想我这样很快会有小孩吗?她轻轻的问我。我不知怎么回答她,看见她过去胖胖的脸在五天之内瘦得眼眶都陷下去了,我心里一抽,呆呆的望着她。给我药好吗?那种吃了没有小孩的药?她急急的低声请求我。我一直移不开自己的视线,定定的看着她十岁的脸。这样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却因为这种可笑的风俗对生活充满了无助和迷茫。

如《爱的寻求》中那为爱追寻,就算明知道对方在欺骗自己,哪怕遍体鳞伤也在所不辞的沙仑,或许这可怜的人正如书中所写他要的是爱,是亲情,是温暖。这么一个拘谨孤单年轻的心,碰到一点即使是假的爱情,也当然要不顾一切地去抓住了。

如《沙巴军曹》中那个被仇恨充斥了十六年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扑向死亡,来换取那些他一向仇视的撒哈拉威孩子性命的沙巴军曹。

如《哑奴》中那一生为奴却无怨无悔、勤勤恳恳,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是心是自由的哑奴。

这本书中并没有那些波澜壮观的景色,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没有那么华丽的文笔,有的却是用一种平淡的写法叙述书中人们不平凡的生活,或许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书中的'故事是杜撰的,甚至荷西本人都是三毛自己遐想出的,但这真的重要吗?逝者已逝,何必再为这些事情徒增烦恼。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读的不是那些惊心动魄,而是作者对理想对生活敢于追求的心,再苦再累也勇于面对,笑着面对!



读后感相关文章:

赋能读后感

《学弈》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读书心得800字五篇

中国四大名著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摆渡人》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说勤奋读后感

《海狸的记号》读后感读书心得600字五篇

小学读后感范文大全【7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8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