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读后感大全
现在的社会是个信仰缺失、盲目跟风、大众浮躁的社会,说其病态也不为过。如何在迷茫中保持清醒、摆脱迷茫,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稻盛和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稻盛和夫读后感1
网上订购了《稻盛和夫自传》和《干法》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由稻盛和夫亲自撰写的。
昨天下午刚刚才收到,我基本上花了通宵就看完《稻盛和夫自传》,只是在昨晚11点多钟时睡了2—3个小时,然后醒了就继续看,等看完了,都已经天亮一段时间了。
我看完《稻盛和夫自传》,让我的内心释然很多。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虎年,俗话说,本命年当中如果运气好这一年中运气都会好,如果运气差这一年中运气就差。当虎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运气时好时坏,我到现在都没有猜到会有这么多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时好时坏。
《稻盛和夫自传》让我了解如何以利他之心帮助别人。如果你做的事都以善念出发,那么感动了老天,老天也会帮你的。
这本自传我觉得自己还没有任何思想深度去作评论,只有分享一下前辈稻盛和夫在书中写的一段话,这段话对我有深刻的启发,期待对您有所启发,我们一起共勉。
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或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命运。然而自己的命运并不仅仅就是由个人的命运所决定的,而是由与已相关的公司和国家等许多命运的波涛相互重叠撞击所形成的。但命运绝非一成不变的,根据这个人的想法和行动,其人生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佛教称之为因果报应,只要一个人思善行善,那么这就会成为原因,事物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命运正处于逆境之中,那么无论怎样努力地行善,或许也不会立刻显现出善果,但从更长的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的话,行善必将有善报。另外,无论有何种幸运降临,在感到庆幸的同时,还必须时刻保持一颗谦虚之心,傲慢狂妄只会成为自取灭亡的原因。
在波澜万丈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叹息、堕落,而是应该积极乐观地接受人生的考验,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无论对于何种命运,只要时刻抱有感恩之心,积极进取,人生的大门自然就会敞开。在我古稀之年,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稻盛和夫读后感2
初初怀揣着好奇与尝试的心态加入读书会,读从略读《心灵管理》到《稻盛和夫自传》,开始我以为成功的稻盛先生所说的心灵管理只是成功人士对成功必然的一种解释,读了此书后渐渐地被稻盛先生的经历所震撼,或许是被那种在各种挫折过程中那永不放弃的精神,经历百般磨难后所展现的谈定与从容所震撼,让我由心底里生出敬佩之情。稻盛先生的光环,给我在这浮躁的社会里的生活又注入一缕希望之光。
稻盛先生的一生充满曲折,勤奋学习的他却在求学的路上屡屡挫败,在学有所成之时却经历战争和经济危机,艰难就业却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苦苦坚守,在创业和经营的过程中也屡次遭遇研发失败、员工躁动、资金匮乏、石油危机、客户流失等等的挫折。让我想起前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是的,如果稻盛先生在任何一次挫折前选择了逃避,那么就没有我现在读的稻盛和夫自传。
这是本书中对我影响的一段,引用“人生就是如此的波澜起伏,谁都无法预料未来,既有令人羡慕的幸运降临,也会遭遇到始料不及的失败与考验。人生的阴晴之分,不是幸运和不幸,而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在困境中绝不能放弃希望,而在取得成功的时候,更需要抱有一颗感恩之心、谦虚之心,必须时刻竭尽所能进取向上。人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样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与失败,然而我要感谢这些给我造成挫败感的人,因为他们没有把我给毁灭,而是使我变得更强大。让我想起有首歌叫‘what dosent kill u makes u stronger’,好励志的一首歌。
现在大三了,从大一刚入学到现在,渐渐地体会到: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没有钱,都很渴望成功,他们有着年轻输得起的资本,以各种方式奋斗在各行各业,然而真正对结果满意的却少之又少。很多人视稻盛先生为榜样,想极力去模仿他成功的轨迹,想学习他那屡败屡战的精神,想学习他那以人为本的管理,我不认为这样做是的,因为那只是学习,而不是设身处地的去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是的,人生在于经历,跟浩瀚的宇宙比起来,人的一生只不过是一瞬间,如果没能活出自己的价值,人生就毫无意义。
读了稻盛先生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很多自己也有过的经历,以后的事情虽说无法预料,却可以期待。正如稻盛先生所说‘人生的阴晴之分,不是幸运和不幸,而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自己心中的梦想,那是我遇到挫折永不放弃的动力。愿我的生命中有足够的荫翳,让我去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从稻盛先生看企业家精神。
以人为本,这个在当下社会早已为众人熟知的词,到底是个人或企业的立足之本还是企业家为谋利而披上的外衣?粗略地读了稻盛和夫在不同时期的经营过程,稻盛先生多次提到了以人为本、利他、为企业员工谋求幸福,作为一名读者,我体会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团结一致的奋斗。
当下我们讨论了很多有关企业家精神的话题,张维迎教授说“企业家就是为全人类谋福利,为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而奉献自己的劳动的人”。现实中,很多人把企业家想象成富裕的代表,很是崇拜和向往,我认为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解读,企业家与坏官不同,他们之所富裕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多作了贡献。
所谓的企业家,是那些敢于冒险,又能看到潜在市场、潜在利益,有的企业家。然而,与之不同的是,稻盛先生把这一成果归因于他一心利人、了无私心、动机至善的经营理念。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现实中的利他可行否?从现在的社会情况可见纳什均衡是在博弈双方都选择利己的情况,并且采用针锋相对的策略,当然这肯定不是社会福利化的情况。在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的博弈中,管理人员可以完全利他、可以先利己后利他、也可以完全利己,被管理人员可以选择拼命工作、按时按量完成工作、消极工作。现实情况的纳什均衡是管理者先利己后利他和被管理者按时按质完成工作。
然而,在稻盛先生的管理下,这种均衡变成了管理者完全利他和被管理者拼命工作,无疑这就能做到社会福利化。怀着一颗为社会变得更好的心,会有人会拒绝变得更好吗?当然不会,所以他们创造财富工作能够为全人类所认可。然而,真正企业家的利他是要做到接受与人博弈的过程中吃亏的境地,以至于损失惨重,他们之所以敢于去打破囚徒困境,是因为他们经营的崇高目标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每个人的利益包含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奋斗之中,只有以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繁荣为创办企业的目的,才有希望实现自己的利益。
对于稻盛哲学,我想我只接触了皮毛,不是置身于当时的境地也许很难真正感受当事人的心境,有一点我坚信的是,当人发自内心的追求一样东西的时候,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到最后失败是会向成功转化,但前提是脚踏实地,企业家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稻盛和夫读后感3
躺在床上看完的枕边书,实话说,不如小说来得让人激动人心。也不如杜拉拉2来得点上的知识那么明确。甚至有些观点,不那么容易轻易让人信服。但也许这才是稻盛先生这种大家才能写出的东西吧。参悟了些许佛法的理解,其实对于我们传统思想下成长的中国人来说,还是很认同的。只是当前的中国社会,大家都很浮燥,很难做到稻盛先生提到的境界,甚至会怀疑其正确性及合理性的存在。
但我还是认为,很多内容,值得去深思,去读上多次。有几个点,一直记着。
1、人生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作为激励大家成长的基础。需要一再去思考,学习。其实我们经历过很多事,一开始就认为,这事是不可能能做成的,就算稻盛先生提到的接IBM第一个订单,京瓷当时也是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但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坚持。最终成功了。
其中还提到一条,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会。作者有提到是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教会他的。后来他也举例说明,当时做一种陶瓷,就在现场一直看着它的变化,终于成功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因为在现场有用手压着的冲动,从而想到拿个东西压着就成功烧制。现场认知,深入了解现场实际的细节,你才能明白一件事如何做才可能成功。
2、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现在的说法,也就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吧。如果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再好的产品也无意义。
3、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真是有点极端的做法。一个这么富有的老人,去体会化缘带来的出家感受,呵呵。至少说明老人足够诚心归佛吧。
4、关于京瓷生产人工膝关节带来的灾难。受到社会信任的质疑,但坦然去面对。或许这就是境界吧。也许也能理解些,为何大企业家们,做到一定程序,更喜欢与佛法大师们在一块。因为那是心灵平静的乐土,一切困难,在那都叫万事皆空吧。呵呵。至少这个境界很值得学习。无谓的被眼前一点小困难困绕甚至吓住,太没有必要。要好足够强大的心态,坦然去面对成长中的困难。
稻盛和夫读后感4
《活法》这本书,非常质朴,不管是思想还是描述。
以前并不知道稻盛和夫,是在看了王育琨《稻盛和夫的强者思维》之后,才知道原来稻盛和夫就是kddi的创始人,kddi这个名字是在看《大奥》的时候知道的,在片尾的广告中,一个甜美的女声,念出这个名字。尘世间的关联是这样,在不知道的时候,它们存在,但恍如不存在,因为不了解前因后果,充其量,只是一种埋伏,在把相关事物关联起来以后,仿佛其中自有因缘,不管迟早,终究要知道,应该知道。
《稻盛和夫的强者思维》是这样,《活法》是这样。
稻盛和夫形容现在是乱世,这是一个有趣的形容,诚然,现时代,科技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阶段,网络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物质前所未有的丰富,但是,我们并不一定比过去更加快乐,成长的过程也许意味着越来越少快乐,这是一种悖论,但似乎是一种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乱世,并非指战乱,而是思绪的茫然。这在查尔斯汉迪《饥饿的灵魂》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我们也许曾经拥有或者向往田园诗一般的生活,但随着我们的漂泊,越来越遥远,遥不可及。
身居乱世之中,重新审视活法,意图告知人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从商道到人道到佛道,稻盛和夫所走的道路,也许与常人不同,在成功之后,似乎才能够去探寻人生真谛,而如果说人人都要走这样的道路,那么,世界太拥挤,而时间太短暂。
所以我的方式是看书,看电影,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探求和学习。快乐,仍然是我的目标,或者说,对我,是一种人生真谛,它最终的实现,也许是适当的自私,也许是忘我的无私,但无疑的,当我在阅读,在倾听,我可以拥有快乐,真实的触摸到。在这个意义上,努力地工作和努力地娱乐,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我来说,原本工作也是娱乐的方式,一如娱乐也可以视为工作,如果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智慧宝库才能够释放无限睿智,从而拥有坚定的正确的人生观(当然正确因人而异)和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藉由这些,也许可以使成长的过程拥有越来越多快乐而不是反之。
自今年开始,我如稻盛和夫所说的,从根本上去思考生活方式,纠正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对于喜欢的东西不加节制从而可能影响到健康,高品质成为我所追求的目标,不管是高品质的时光还是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把质量管理从工作融入到生活,对世界的看法也因此不同,如果说这是换了一种活法,那么它应当也是一种积累的结果,很多年的积累,从量变而致质变。这也并非只是《活法》一书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算是导火索。关于人生的意义,即使我深知,上升到哲学意义也许让人痛苦,但并没有停止思考过。
人生单纯而又复杂,生老病死是我们无法避免之事,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答案是让它流进大海。我们的归宿已经既定,要做的就是在进入大海之前寻找到正确的路途,清晰自己的流向,而不是在找到大海之前就蒸发。——我习惯性地用我们,但其实,我当然知道,更贴切的形容是我,我从不勉强别人,尤其是在生活方式方面,人也许不是生而自由,但为什么要对别人横加干涉呢?尤其,是以爱的名义。昨晚看李敖的访谈,提到他的女儿,李敖说,他对女儿不干涉,女儿有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父亲,非常之少。如果缺少这个土壤,李文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不得而知。
世上千人千面,各有各的活法。稻盛和夫写这本书,应当是本着大乘的想法,不仅自度,而且度人,自然,度人要讲缘法,佛度有缘人。我也不知道自己有缘无缘,只是在读书的时候,心头如清水流过,清风拂过,仍是套用汉迪饥饿的灵魂(真喜欢这个说法),对于灵魂而言,它们应是好的营养。
稻盛说,“我坚持了一种单纯且强有力的信念——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这也是我的信念,不过我这样做的缘由却是因为懒,谎言使人疲惫,因为一句谎言需要不断的谎言累加去圆谎,单纯的、始终如一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懒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一如说白痴是最快乐的一样,因为单纯而快乐,在复杂的商业社会里,这也是一种方式,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靠义谋利,正大光明。
不过我做不到稻盛说的“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可以真挚、认真,但是竭尽全力就太累了,我还是更喜欢一种游戏的态度,不是指打游戏,而是在认真和不认真之间把握好度,不必用力过度,凡事适中就好了。中庸,是我向往的境界。
稻盛和夫描述宇宙的意志的句子非常动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让一切更加美好,使一切进化发展的力量,这也可以说是宇宙的意志”。这种描述,类似于席慕蓉说的永远的美,永远的爱,永远的信心,相信和希望,生命才能够永不凋败:即使年华老去,躯体衰弱,在心中,会有常开不败的花朵。这迹近神话了,但是,世上有人做到,那么,就是可以企及的。
也即是因此,在探究生命真相的过程中,当然是会因为残酷的世相而震惊,但不会因此放弃信念。“不渴望的东西,就不能靠近自己”,这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洞悉世相而仍能保持热情,才是真正的勇敢。
美好的未来孕育于正确的活法之中。我相信。
稻盛和夫读后感5
稻盛的哲学不是那么高深,浅显易懂。这是我对哲学一贯的取舍准则。
周国平,傅佩荣,尼采等,都是一样,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说一点哲学的感悟。这比那些系统的,大部头,恢弘万言的哲学更让我喜欢。
哲学不能指导普通人的生活,象经院哲学那样空洞,就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看。
稻盛老先生讲的哲学,实在是当下中外企业家都应该学习的。只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除了权贵资本主义者,就是所谓的垄断国企。当然也谈不上企业家。你跟这帮混蛋谈哲学,相当于对牛弹琴。
当然,也有几个中国的所谓企业家加入盛和塾,甚至到日本亲身聆听稻盛的教诲。
我虽然有自己的公司,却算不得企业家,也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做的多伟大的想法。
相对于别一个企业经营者,没有太多的经营经验,但是对于稻盛的人生哲学,抑或说经营哲学,自认为体悟的不会比其他人差很多。
稻盛和夫老先生的成就是用40年的时间建立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一家是京瓷,一家是KDDI。相对于他的人生哲学的影响,我觉得这两家企业所取得的成绩算不得什么。
多年前读松下的经营哲学,虽然看着玩玩而已,觉得很受教益。几年以后的现在,自己有了自己的公司,对于经营这个词,有了新的体验。
稻盛的经营哲学刚好填补了我的很多空白和困惑。
虽然,他对于佛教的引用还是我不能更深的体味。
稻盛老先生在他这本二十一章的小册子里面,就人生宏观的问题,细部的问题一一做了陈述。
我感觉深刻的有以下几个章节。
第六章 意识与灵魂
稻盛相信来生,认为灵魂会不断从死亡的肉体进入新的肉体生命,借以完成心智,品德,人格的提升,所以人不仅要对此生负责,还要对来生负责。
人性的提升我不反对,但是我一直怀疑灵魂的存在。我们之间的分歧在于人类起源的判断,稻盛认为,人类的产生和个体生命的诞生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一朵花,一棵草,一个小石子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造物主既然让她出生,就有她存在的必然意义。
我则一直认为,广义上讲,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的确是神或者说造物主的旨意。但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小物质,包括生命,我觉得应该是偶然的事。我们可以赞叹每一个物质的完美,赞叹造物主的力量的神奇。对于我们不可理解的范围,我们认为都是造物主事先安排好的。如果造物主过问一石,一花,一草,一木,工作量实在太大。我宁愿相信造物主事先编好了程序,就几个大方向做了规划,比如,动物,植物,无生命体等等。彼此在一个大宇宙里生生不息,相互依存。一个生命,或者小的物种的繁衍,一个石子或者泥沙的形成,就管不得那么多了,只要还属于宇宙管理的范畴,造物主就不再过问。
所以,我对于无常的理解,未知论的形成就是必然。悲观渗入我的骨髓。
稻盛对于人类的'乐观,对于人类的责任作了很多构想,在于我,则认为,人类的存在与否尚未可知,就宇宙的广袤来说,人类的有无丝毫改变不了什么。人类更应该低调,更应该心存顾忌,小心翼翼的生存。破坏自然和地球就是加速自己的灭亡。
第十章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稻盛对于劳动的认识,是我完全接受的,对于青少年的培养,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孩子首先要培养道德意识和修养,勤于劳作,不可以按照西方的个性培养方式。自由本身就是双刃剑,孩子有了过多的自由,自己的想法总是可以得到尊重,自己的计划总是可以得到实现。这本身就会助长孩子的唯我独尊的想法和个性。人终究要到社会大环境中磨练,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所想,那他的人生必定会遭遇很多挫折,问题是,挫折不能承受的时候,他会怎样处理,在没有任何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经验背景下,犯罪是必然的,读后感《让灵魂充满光辉---稻盛和夫人该怎样活着读后感》。相反,在古代的大自然威胁下形成的敬畏心理,在近代物质不丰富的劳作年代,孩子们都可以学到控制欲望。但是物质丰富的今天,尤其中国,独生子女几乎成为家庭的皇帝,除了自我,别无其他。当你还盼望我们的下一代称雄世界,我想你自己都不会相信这种可能性。
第十三章 人生的考验
稻盛所说的考验,超乎一般中国人的所谓“一般成大事业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饿其筋骨。”稻盛认为逆境是考验,而更大的考验在于事业成功后。能否秉持谦虚和朴实的努力,是个体成功者面临最大的考验。我们国家,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先不必说百十年代的暴发户,就是当今曾经赫赫威名的人物,顷刻间轰然倒下。经商者例子如国美电器的黄光裕,政客自不必说,在中国官僚的名单里像电影一样富有戏剧性。
稻盛认为,由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人生,恰好就是惊涛骇浪,诸行无常的人生。绝不是风平浪静。个体如此,国家命运亦如此。日本的历史恰恰是个最好的证明。
明治维新,富国强兵,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胜利,于是乎日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失去了谦卑的心,竟然扩大军备,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一败涂地。战后化为废墟的日本,反省修正,全民努力工作,创造了经济腾飞的神话。可惜这个时候的日本,又好了伤疤忘了疼。认为军事不能达到的称雄世界的梦想,可以通过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可惜最终让美国轻而易举的摧垮了泡沫,倒退十几年。目前还在经济的低谷无法翻身。
当然,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日本的反反复复也是其他国家很难避免的结果。
第十四章 苦恼与憎恨
稻盛认为,与其用时间做毫无意义的烦恼,还不如加倍努力地工作。劝诫自己用知足,感恩的心活在人间。如果说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心智,那么对于人的感情而言,最具矛盾的功课就是“原谅那些不能原谅的事”。他认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课程,比财产,名誉被剥夺的遭遇更难对付。他劝解我们跨越这种障碍,灵魂会充满光辉。
虽然在我的内心,无时不在进行着向善向美之心的修炼。但是达到稻盛老先生的要求,何其困难。有一些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即便我明白生气,抱怨,严重影响着我的健康状态。
我却真的不能做到原谅那些不可以原谅的事。我知道,这就是我的修行还不到位。在我的灵魂里,除了光辉,还有阴霾。
读后感相关文章:
★ 赋能读后感
★ 说勤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