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书笔记800字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忧患,沉于安居乐业的事局中,不振奋军队,不让国家发展,止步不前,最终败得一踏涂地。不前进,不后退,原地踏步,最终换来的不是长久的国泰民安,而是敌侵略城池时的血流成河,胜劵他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1
曾经有个故事:沙丁鱼生性不好动,经过长途运输后,往往缺氧而死。倘若放入几条它们的天敌----鲶鱼,沙丁鱼不得不拼命游动,如此反倒不因缺氧而亡。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放眼世界,小到个人、团队的进取,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无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对于个人而言,“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勾践卧薪尝胆就是这样的楷模。而纣王建酒池肉林,是“死于安乐”的典型。海尔张瑞敏常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微软比尔•盖茨亦有言:“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正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常备不懈获得成功。“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让我们在忧患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不能在享乐中走向衰败。
对于团队而言,忧患意识促使团队不断进取,反之,团队则将“死于安乐”。昔日的诺基亚,雄霸天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公司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公司仍固执地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优势,公司对iPhone的发展是那么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今日的诺基亚四面楚歌。古人云:“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在自我陶醉中,危险必然悄然降临;不能居安而思危,就不能防范于未然;没有高瞻远瞩,就容易“死于安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酷和土豆处安而不沉溺,虽居前而不松懈。2个月前,惊蛰刚过,优酷和土豆就宣布合并,这一不亚于春雷的声音立刻震惊我们。是什么迫使这对排名前二的网络视频冤家牵手合作?是激烈的商业竞争,更是骨子里强烈的忧患意识。商海沉浮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两家大佬强强联手。“畏亡者存,畏危者安”,团队要时刻警惕未来的困境和危难,才能不断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地震高发、资源稀缺的日本,将花期短暂的樱花作为国花,来告诫国人美好易瞬间即逝,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握当下。当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他们不谈“崛起”,仍在谈论《日本沉没》等科幻小说和“列岛沉没、资源匮乏、生存危机”等,人人持续强化忧患意识。金融危机的当下,冰岛、希腊因过度安乐而破产。而我国亦曾经类似。 “万方来朝,海内承平”的康乾盛世中,忧患意识日渐消磨,武备不修,防务废弛,终在帝国主义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丧权失地,生灵涂炭,蒙受百年国耻。而如今在大兴土木、好大喜功、“国际大都市”等政绩工程中,又尚存几许“忧患意识”?为此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两个清醒”,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一个国家要如此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
同沙丁鱼一样,时刻想着桶里的危险,才能不断进取,立于不败。让我们默念“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2
泾溪石险流湍之处,操舟人如履薄冰,百倍警惕,故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人在这里翻船,然而水静无险之处,却因为麻痹大意,心不在焉,时时有船只倾覆的事故发生。悠悠万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与死的关键始终是人的态度。
唐朝早期的政治家房玄龄,家境殷实,身处承平之时,但他却能够居安思危,看出隋朝灭亡的征兆,投靠李世民,为李唐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忙着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终生保持谦虚的作风,被誉为“一代良相”,位列“十八学士”之首。然而,他的儿子在极其优越的家庭条件下却不学无术,违背祖训,不知进退,位高权重却还得陇望蜀,阴谋发动宫廷政变,结果东窗事发,身死人手。
同为一家,同仕一朝,父亲在优越的家世中自我砥砺,始终勤勉,做出了一番光耀后世的勋业,可歌可颂;然而子孙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不知谨慎,数典忘祖,因罪被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言不虚。
往事越千年,至理总不变,总有人在或忧患或安乐的环境中演绎一出悲喜剧。张国立乃当代娱乐圈中大腕级人士,他的家境本不好,但他通过自己的一番奋斗,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可谓“生于忧患”的代表。他的儿子张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顺着父亲为自己铺就的人脉关系路步入演艺圈,应该说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先是打人,后是吸毒,两次被捕,陷入了窘境,还让父亲张国立无颜地在公众面前致歉。张默在顺境中本应该居安思危,本可以一帆风顺,但他却舍弃了正途,误入了歧途,掉进了黑暗的深渊,丢失了光辉的明天。真希望他能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收回放纵的心思,不再让父辈痛心。
不管是历史的忠告,还是现实的警示,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于苍茫、沧桑之中,而真理却可以如长河淘洗后留下的珍宝,愈积愈多,愈久愈厚,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这瑰丽的珍宝之一。正如孟子所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忧生乐死的道理不仅是说给众生的,也是说给国家的,因为治世之道和修身之道在根本上是一回事,都易在忧患中有所警惕而存活,又易在安乐中有所麻痹而终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佳话,商纣当政设酒池肉林则让人唾骂,勾践灭吴卧薪尝胆令后世敬佩,霸王封王骄傲大意使千古生憾……莫在艰难时丧气,勿在安逸时骄气,才能一世顺气。
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风高浪急,修身路、治世路时刻都应该以审慎的心态走着,这样,不仅是“终岁”,就是万世也能不闻倾覆人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3
古往今来,英雄人物往往出身与乱世,而在安乐世界,英雄却很少出现。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要原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它的意思原本是“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不错,忧患确实是人们得以更好地生存的原因;安乐,也是人们逐渐颓废衰亡的原因,俯拾皆是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三国鼎立时,占据西南一带的刘备,就是出自充满忧患的乱世,这为他开创一片江山打下了基础。而他的儿子刘禅,在他的父亲为他创造好基础,就等他来接班的情况下,却因他生长在一个安乐的环境中,从未有过一丝忧患感,最终将蜀国的江山拱手送给别人,自己也落下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千古骂名。
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经历过无数的忧患,这才使他懂得老百姓的疾苦,明白“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将唐朝的江山治理得非常好,社会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开创了被后世赞誉的“贞观之治”。可他的后代就不同了,唐玄宗李隆基从小生活在宫廷,养尊处优,未经历过磨砺,晚年一味贪图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而衰,也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忧患中出身,带领部下反抗明朝统治,占据了大明半壁江山,是何等的豪迈奋发啊!但是,当他占领北京后,忘记了忧患,和他的部下一味沉醉在奢靡享乐中,天天在“过年”,结果在仅仅过了八十多天,就被清军赶出北京,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顿时土崩瓦解,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
忧患是必不可少的,在忧患中,人们会感到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以激励人们的斗志,可以磨砺人们的品格,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可以积累成功的经验。这种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人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可以使人有一种紧迫感,不轻易放过每一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忧患是成功的催化剂。而贪图安乐却能消磨意志,涣散人心,瓦解士气,它是成功的腐蚀剂。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我们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定要牢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圣先贤的遗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创造更大的成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4
翻开历史的长卷,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无比强大的朝代掀起尘土冲我咆哮着,却又带着哀怨慢慢远去。
遥想始皇当年,君临天下,意气风发,自比三皇五帝,以为万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长城,建丽陵,阿房宫雄伟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数日不熄。
这不就是安乐的好处吗?
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如此看来,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砺的吗?周文王坐牢成《周易》,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流放时创《离》,左丘失明后着《国语》,韩非子囚秦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完《史记》。纵观千古,有几个伟人又不是“苦命人”?
于是,孟子又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莫不是这个道理?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纵观千古,哪一个朝代又不是这样?难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难吗?不,不难。只是那一颗颗励精图治的心,在长年累月的纸醉金迷中,失去了当年锐利的光芒。
相信生在海边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软体动物体内发生病变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进入贝壳而形成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珍珠只是一种奢侈一点的装饰品而已,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那是血与肉的代价啊!
所以,孟子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波斯商人坐船出海,之前没尝过坐船的苦,哭闹得让人心烦,大家百般安慰也无济于事。一位哲学家把他推入了大海,几经沉浮才拉他上船。从此,波斯商就非常安顿,有说有笑。原因何在?哲学家说,历经灭顶之灾的忧患,才知安乐的价值。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没去过地狱的人,永远都不认识天堂!如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富二代?把父辈辛勤闯下的一片天地,挥霍干净。也许,他们的父辈给他们了许多财富,但独独就忘了一件宝贝——磨砺。自古英雄多磨砺,不是吗?磨砺不也是成功必须的一块基石吗?我们才不是要做温室之绽放,而是想在蓝天中搏击!
只听得孟子喃喃自语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5
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孟子》里的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番话说的是:承担重任的人,之所以受尽苦难,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练他的意志和身心,借以提高他的竞争能力。做一个人,一个发奋图强,顽强拼搏,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须要用“忧患“做为一切成就的先决条件。讲得一点也不错,坚强的人是在忧患中成长的。巴尔扎克曾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步阶梯,信徒的洗礼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我们要把不幸,灾难当作我们成功的又一块基石,不被它,反而利用它来与成功拉近距离。
我不知是在哪,曾看过一个故事,名字叫《鹿和狼的故事》,讲的是20世纪初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大量的捕杀鹿的凶残敌人——狼。经过25年的残忍捕杀,有先后六千多的狼被杀害。然而,罗斯福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的极度保护下,鹿群是有一段时间大量增加,但不久,鹿群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很快,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这个故事中,鹿为什么在过度保护下,数量变得更加少呢?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给它们的过度保护使他们缺少了忧患,只顾自由自在的生活。原来有狼追鹿,鹿就会奔跑,现在,狼没有了,鹿的体质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见,忧患的作用不仅对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因此,我们心中要有“忧患”做支撑,在心中时时为国家着想,这样,我们才会免于被社会淘汰!
请大家勿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书笔记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