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800字

若水分享 1147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了范进年年考举人,到54岁时,才考到举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范进中举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800字

范进中举读后感1

谁不想永远只当父母襁褓中沉睡的乖宝宝,人人疼爱;谁不想永远只活在童年中,无忧无虑;谁不想在仕途中,一帆风顺,一路晋升;谁不想当个童话里面的公主,终会遇到自己的王子。但童话固然美好,却是那么虚幻。而这样的生活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现实又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把我们往崩溃的边缘推去。如果人人一日三餐有着落,还有闲钱存银行,又会有谁会去当小偷。如果人人家庭幸福美满,又会有谁会因为抑郁症而死去。有头发,真的不会有人想要去当癞痢。一切都可以说是生活所逼。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和官绅的活动与和精神。充满讽刺意味的《范进中举》中,主人公范进在经过三十四年的科举考试后才中了个秀才,紧接着中举人后还喜极而疯,引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在我看来,范进是可怜的也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34年,一个人一生中最多只能拥有三次。把那么漫长的时间都花在同一件事上,锲而不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范进。虽然他虚伪狡猾,热衷于功名利禄,但有头发,谁又会想当癞痢;同样是人,谁又甘愿只能看着别人过着“视钱财如粪土”的生活;同样是人,谁又愿意一辈子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碌碌无为过完余生。范进的行为还是很符合人性常理的,他的身上还是有着许多可与之处,不是吗?一次的失败,我们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修补受伤的心灵。两次失败,我们惆怅,我们痛惜,但仍然有勇气爬起来,重拾信心,再上战

场!但多次的失败,仍能够坚持下去,仍能够不断的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需要有多么强大的毅力才的做到的事情。而这位被无数人唾弃的可怜儿却做到了!在面对胡屠户的恶言相对;众乡邻的冷漠势利、嫌贫爱富,我对范进的敬佩尽不在言中。如果我生活在当代,如果我也受当年的社会风气所沾染,我必死无疑。

几十年来,我们只会站在一旁讪笑范进的懦弱,不自量力和疯癫,但我们是否又有把我们的生活和他进行对比。人生漫漫长路中,我们有二十多年必须在学校中度过。中国的应试教育为的只是应付考试,拿去文凭。这和科举制度又有什么区别。我们出来社会后,努力工作,生儿育女,再重复这可怕的轮回。我们的这一生都只是为了功名利禄,都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这样的范进和我们错了吗?我曾多次想过,如果我奋斗多年的梦想,在我想要说放弃的时候,又得到了一个如此让人震撼的消息,我也会疯掉。这样的我们又错了吗?

有头发,你和我都不会愿意去当癞痢。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或许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命运也也许能展开新的篇章……

范进中举读后感2

《孔乙己》描写了一个封建文人悲惨的一生,《范进中举》写了一个封建文人获得功名的经过,虽然两篇文章的内容不同,但思想都是一致的,都是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

孔乙己死了,他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会说“之乎者也”的笑料,死了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周围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范进成了名,他一下子从岳父的出气筒变成了天上的星宿,成了乡绅的世交,因为这他竟然疯过。两人结局不同,但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最怕别人说他没中秀才,范进也总想着自古无场外举人,可见他们想的都是中榜,他们把科举看成是向上爬的救命绳。然而,像范进这样的人,即使肉体还活着,精神却早死了,他的成名只不过是从一个泥潭陷进另一个泥潭。

我们也在学习,也要考试,但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的学习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我们却有着远大的目标,我们是为祖国而学,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学。旧的科举制度不存在了,但追求学历的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人不就是把进重点中学、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吗?其实这是倒退的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却把自己束缚在一味“进大学”的小圈子里,这算什么呢?孔乙己、范进等等都已经全部死去,他们身上所带的旧文人的气质也不再复存。而我们不但肉体还活着,精神也要活着,而且要更充实。旧的科举制度已毒死了不计其数的旧文人,难道在今天,我们还要自己给自己戴上“新科举制”的枷锁吗?不,决不能!

范进中举读后感3

我今天看了《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了范进年年考举人,到54岁时,才考到举人。

范进本来就家境贫寒,所以因为他坚持要每年去考,所以家里变得越来越穷。当听到范进决定要考举人时,他的丈人就骂了他一顿,范进就悄悄的去考了,回去之后他丈人知道就又骂了他一顿。

当范进考上举人时,家里人的态度对他转化了,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丈人不敢打骂他了。说他是天上的星宿。相邻们说他是新贵人,还从说叫他范进到叫他范老爷。他我看到范进高兴疯了的那一点,我觉得很好玩。范进是个虚伪的人,当张乡绅给他银子时,他再三推辞,最后还是收了,然后立即叫浑家打开看看,可见刚才的再三推辞是假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封建社会对读书人的毒害。我对范进丈人的评价是他对范进毒害一开始还骂他现世宝,可当范进中上举人时,对他态度就不一样了。我突然想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它的字面意思就是一个人出名,连他家的鸡和狗都会出名。就像孔乙己那样,偷了丁举人家的书,被打折了腿。丁举人家的书,在那个社会是不同的。

范进和孔乙己的命运是一样的,都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我们目前的社会比那好多了,那时考试叫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是写一篇文章。现在考试都是语数英、物理化等。这就是社会的进步,这就是考试科举的进步。

范进中举读后感4

学完《范进中举》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从而也让我略懂学习为何。

文中的范进开始已是秀才,后又中了举人,期间发生了一穿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从这些事情中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欺贫爱富与麻木。

范进54岁才中的秀才,接着还要考,为的就是做大官,做大官的好处大概是从老百姓身上贪银子比较容易。这一点文章也表现出来了,范进刚一中举,胡屠户的态度立刻改变了,众邻居赶紧拿来鸡,米,钱,张乡绅又送房子又送车,真是收获不小啊!我想当时大部分读书人是为官清廉,愿为民请命的,可是这种人必定是少数,又怎么改的了当时的风气。所以当时的科举制度足以使知识分子的精神受到摧残,变的麻木,只知为官为财而学习考试。

本篇文章写的是明朝之事,但事实作者吴敬梓用明时的事情来反映当时清朝的现状。后来我通过查资料得知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他主要是从《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中选定写作作为题目。而文章的格式也是有规定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句子称作四比。后来又叫八股。按当时来看,为了考上大官,就只要练好八股文了,连作文都要定格式,不知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表达出来,可要是这样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现在,有时也在为考试学习,象作文会有几种模式,它或许能保险些,让你在考试中少扣几分,比如写作开门见山,当然这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让你的主题更加的明确,但总不能写的所有文章都是这样吧?我承认我这篇文章就是开门见山的,所以写作时我们要有所选择,掌握一定的技巧,模式是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精彩,而不是为了让老师觉得更贴近那张死的评分标准而给分的。

我们学习一定是为了自己学,而不是像范进那样为了做官,贪大财,当然也不只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而学。有时我们真该自私些,为自己的喜好,为使知识更加实用,更精去学,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习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辩”,可见不管学什么,对我们自身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并没有什么名人说过学习只为考大学。

科举制度没了,但有些风气还在,我们万万不可被它们所迷惑,一定时刻记住我们为什么而学。

范进中举读后感5

考试,恐怕是咱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最耳熟能详、也最惊心动魄的一个词了。不是吗?追根溯源,正规的科举考试早在隋朝就开始了,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各种各样的考试非但从未间断,反而越来越多。问一问任何时代的学生,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呢?可考试多了,怪事也就多了。古代有,比如范进发疯;现在也有,高考落榜自杀的事情不是屡见不鲜吗?纸上笔下的事情竟然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让人心惊肉跳之余,也不禁若有所思。

本来,考试应该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以科举取十而论,它的产生实是中国人才选拔和官僚休制的一大进步。在实行利举制度之前,任命官职的制度称作“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按门第高低往下排,根本不用考试。这与两晋南北朝时盛行的士族门阀制度是相适应的。只要出身高门,即使无才无德也有大官等着你去做;但如果出身平民,无论多么才华横溢,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所以科举制度的实行,实际是给下层的人民开辟了施展才华的途径,于国于民都是一大进步。唐宋的社会繁荣、人才辈出,与科举制度的设立是分不开的。

然而历史好像总有一种变坏的趋向,当事情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下落科举制度到了明清,体系变得空前完备,但内容也变得空前僵硬。体栽分三段,有八股,考试必须一级一级向上挣,文章必须中规中矩地按框写。十年寒窗,无数次考试,其实都是在死记硬背、断章取义、陈词滥调地写文章、读经书。这个制度基本上已经失去了选拔天下人才的积极作用,考生们的脑筋都被那些条条框框僵死了,都是为了考试而去考试,还有几个人能有心思去钻研真正的“微言大义”、真正地去忧国忧民?于是在明清的科举场上,出现了难以计数的悲剧和疯魔。范进的发疯尽管有文学的夸张,却也是真实的写照。

事到如今,考试的阴影似乎并没有从中国学生们的头上完全消散,只不过是考试的形式变了而已。看一看,中考的时候,刚刚十五六岁的学生就呕心沥血,挤着去上重点高中;然后是最令人胆寒的关口―高考,千军万马,誓死拼命,挣扎着涌向那些为数寥寥的名牌。而近两年的高校扩招,本科生的学历也不“吃香”了,大家又一拥而上地去考研究生。考啊考,怎是十年寒窗就能够了结?

看来,千载之下,仍有科举的遗风。但如果忘却了考试的本来意义,纵然再考到一千年后,又会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我为考试感到悲哀―不能消除的悲哀。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800字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最新范文5篇

《范进中举》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范进中举》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

《范进中举》读后感范文6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800字精选5篇

庖丁解牛读后感读书心得800字五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800字精选六篇

《小王子》读书心得800字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3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