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读伤仲永有感

若水分享 1147

“神童”仲永在不断向世人展示其超群才华之时,肯定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夸奖的话语、钦羡的目光,足令这位涉世未深,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少年飘飘然迷失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读伤仲永有感,方便大家学习。

读伤仲永有感1

《师说》有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一个人生来不可能会是人才。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过人,堪称“神童”!但上苍赋予了他的只是天资禀赋,如果后天不拼搏、不努力,再优厚的天资也会消失殆尽。

方仲永五岁时突然能出手成诗,展露出惊人的才华,但由于目光短浅的父亲“不使学”,同县人只是“渐渐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加上自己不思进取,最终令人叹息地沦落为“众人”。方仲永的天资比一般人聪明得多,但即使再聪明,要是后天不接受系统的教育、自己不够努力,也必然会成为愚昧无知的人。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学问再渊博,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注定要逐渐落后。仲永的事例给人们以警醒:“不勤奋学习就会落后”是一个公理。不论什么时候,不管你目前拥有多少学问、多大成就,你都作文https://Www.ZuoWEn8.Com/需持之以恒地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唯有如此,自身才会日趋完美。

爱因斯坦,科学界伟大的圣人,科学史上与他比肩的人寥寥无几。可他曾经是一个四五岁还不会说话的“笨”孩子,被老师们认为“无药可救”。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12岁就验证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奋工作是x,y是娱乐,而z是把嘴闭上。”这略显风趣的话是爱因斯坦的人生信仰,这恰恰造就了“伟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方仲永的鲜活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不管你目前境况如何,永远不要放弃学习!不学习,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我,是与时俱进、提升自我最直接、最切实际、最可行的方法。

 

读伤仲永有感2

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王安石《伤仲永》的文章,该文大意为一个名叫方仲永的早慧儿童,能够“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四周乡邻不禁啧啧称奇”。于是方仲永父亲每日带他“环谒邑人,不使学”,最终方仲永“泯然众人”、一事无成,令人们无限惋惜。

方仲永的悲剧值得每位教师和家长认真思索。略作分析,我们便不难想见,“神童”仲永在不断向世人展示其超群才华之时,肯定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夸奖的话语、钦羡的目光,足令这位涉世未深,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少年飘飘然迷失方向。因此,方仲永到处炫耀,无心功课,最后追悔莫及,只有徒叹奈何。

诚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夸奖与鼓励,只言片语的表扬也许可以让孩子获得肯定和激励,今后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可以让迷茫徘徊的孩子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旁人一句经意或不经意的夸赞使得不少名人伟人的生命历程从此峰回路转,精彩迭现。但是,片面夸大褒奖的作用并不科学,是不可取的,君不见即使天资聪颖、禀赋奇佳如仲永者,终日被夸赞的溢美之辞所包围也难免使才华消失殆尽,更何况诸多普通儿童呢?

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出:人的发展取决于先天条件、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努力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四方面的综合效应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文中仲永的过人天赋自不待言,然而他却被淹没于一片赞扬声中;家长又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他实施教育,方仲永本人也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于是,仲永“十二,不能称前时之文”,成年后已“泯然众人矣”,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得感慨良多,北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形象穿透近千年的'历史烟尘,仍然带给我们今天的教育许多鲜活生动的启示与思考,不是吗?

 

读伤仲永有感3

转眼间,《伤仲永》一课就学完了,学完这课,我的感受颇深。

在文中,年仅5岁的方仲永就已经会题诗了,而且所题的诗还颇有蕴意。我不得不羡慕他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样有钱可赚、有利可图。带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孰不知,他这是在害他的儿子啊!由于他有那样一位父亲,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最后才华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也不能全怪他的父亲,他也有一定的责任。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就应该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为此认真学习。然而,他并没有学,使他成为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这么好天才就这样成为普通人,着实令人心痛呀!

现实生活中,也有“方仲永”这样的人,他只想着自己这么聪明,就不用学习了,可是,就算是伟人,不努力学习也不行啊!伟人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成为伟人的呀!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时,是班里有名的差学生,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班里的同学都嘲笑他,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童第周决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同学们在玩耍时,他更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班里的学生都对童第周刮目相看,由于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方仲永与童第周的事例向我们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读伤仲永有感4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叫人不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习也并不出众,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爱迪生不是神童,甚至连初小还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学,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自己不懂的问题。由于他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的时候,宣称自己已是135岁的人了。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读伤仲永有感5    

王安石23岁作《伤仲永》,论述了人的先天才能和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对吾辈教益匪浅。

天才到底是什么?虽说余已过不惑,但偶还是认为这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悲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爱迪生以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思之,不禁汗颜。倘若灵感不光顾,岂不是俺们的汗水都白流了?还好,姓爱的并非只他迪生一人在说话,还有个叫爱因斯坦的,这个爱也说过一句话: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再思,确也是。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却可能成功。如是,吾心释然。

想俺四十余年光阴,书也读了些,人也见了些,神童不少,天才不多。王荆公晓得个方仲永,然其父不使学,终泯然众人矣。哎,咱也别老拿孩子说事,你如若摊上这么个老爸,也只能由命了!只是可惜了仲永那孩子!

俺倒也附庸风雅,与琴书画无缘,硬是和棋搭上个边,说到玩棋的,以前有个吴神童,有幸碰到段执政,渡洋学弈,后竟自独步天下;又有个高丽神童李,入曹府深造,数十年也无人能敌。此二人,不可不谓天才!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他们执着、他们进取、他们拚搏、他们坚持不懈,---总之,他们成功了,你说他们是天才也就不为过,因为他们以前确是神童!好脑壳,爹妈给的,打小又不让咱混吃混喝,见天叫咱黑的白的,直弄得咱是天才咱怕谁!

然则却也知晓神童若干,终未进身天才,个中原委,莫衷一是,余生也愚,不明就里,乞明者明示!


读伤仲永有感相关文章:

读伤仲永有感800字范文

读伤仲永有感400字五篇2020

读书有感600字作文五篇

伊索寓言800字读后感大全

《孙权劝学》有感5篇

读《伊索寓言》有感400字精彩范文5篇

大学生读《伊索寓言》有感500字精选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