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范文5篇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佐藤学。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1
最近,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读过之后,我静下心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学校如何实际而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等等。
首先,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教师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中那种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儿童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包括游戏和讨论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我们谁能够达到每个学生的这一要求?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或者说难以自始至终地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我们常常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润泽的教室?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我们既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作为一种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如学生不能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在自己的心里说了;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种拒绝发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唤回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表达,我们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的内在的声音,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于那些上课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我们或许多一些理解。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我认为首先思想上要有这种倾听的认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地进行活动,使得各种让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我想作为老师吧,多年来已经有了一种职业的倦怠,不愿意去研究教学,不想上公开课,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要是有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学校也只是安排年轻的、听话的教师去应付。作为教师,这样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没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没有创新教研的想法,没有看过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愿意参加课堂教学的评论,不愿意充实改革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是学校、学生的悲哀!
我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做敢于开放课堂的老师,向自己挑战。作为学校的领导,就要勇于带领学校,使教师成为最好的教师,使学校成为最好的学校!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2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这两段话摘自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勉强”是不断地以结束为标志来划分、区别学校中学习的进程的,而“学习”却是不断地准备新的开始,如“没有终结的故事”一样。”曾有这么一句话:“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我将以佐藤学先生的这句话为精神动力,不断追求新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3
拿到《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时,翻了前言没有看懂,当时很有压力,觉得这本书很有难度,反复看了前言几遍还是一知半解,硬着头皮往下读,可渐渐就被他吸引了,因为里面的很多内容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里引用《薛瑞萍读教育专著》中读《静悄悄的革命》感想中的一句话——“毕竟是一衣带水,情景是何等的相似。”是的,佐藤学先生的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来我向来对含日本二字的一切都有抵触情绪,但细细读来、慢慢品后,我被佐藤学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求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书,在文中欣喜读到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对于我来说,最基础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书中的许多理论和案例,直接改变了我许多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评价方式。
我想很多爱读书的同行们都读过这本书,我相信他们比我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也许会受到更高更深的启迪。对于我来说读一本好书要反复的读,细细的品,才会有独到的领悟。所以这本书我要自己买来再来品读。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4
在读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中,我不断地比照自身,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佐藤学先生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喻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回顾我的课堂,我也似乎在同样的炮制着“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我很享受课堂上“热闹”的氛围,喜爱学生能跟随我的思路“转动”的场面,一旦遇上学生消极的表现则显得有些不耐烦。为了赶教学进度,更多的时候是对那些模糊的发言和“启而不发”的学生采取忽视与回避的态度。的确,比起模糊不清、结结巴巴的表达,哪位老师不喜欢声音响亮、干脆利落的回答,那些沉默少语、表述不清的学生往往是被遗忘的对象。
《静悄悄的革命》教会我在课堂上要学会耐心的等待。我们等待的对象应该是真正的主体——学生。不急不躁,教师以一颗淡定的心等待种子的破土,等待每一朵花的绽放。在我们的眼里,名贵的牡丹与无名的小花应同样绚烂。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沉默,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反问与“刁难”,甚至允许学生的“不会”。
因为,课堂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天地,由稚嫩而成熟,从错误走向完美,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过程。尊重那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方能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深刻的程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主人。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5
利用闲暇之余,我静心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这本著作是由日本的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写的。我想同样是亚洲国家,教育一定是存在互通之处的吧。本书作者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出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这同样是我现阶段需要去不断思考与实践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举手,乐于发言,相比于安静的课堂我更加倾心于热闹的课堂。我总是觉得热闹的课堂代表孩子们都在认真听课。如果一节课中孩子们静如潭水,我会努力引导孩子们回答发言,但佐藤学却认为倾听远比发言来得重要,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
是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学习,是师生之间相互的学习。课堂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因此,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我们大多数老师要求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判断学生是否注意听讲,而很少注意学生是否在在用心倾听。在一个学生表面热闹但没有好的倾听习惯的班级,首先就是教师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
真正的倾听,就是认真去倾听品味学生的发言,体会学生传递出的复杂心情。作为教师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语句来讲解,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互相交换意见。
佐藤学老师的精辟之言发人深省。他还提到了应以学为中心,学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所以“以学为中心”应该是围绕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构建的课堂,将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性放在第一位,唤醒学生的内心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
因此,需要教师聚焦学生的学习,有矢放地选择学习的内容。避免在课堂上出现,老师一个人不停地说,不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发言的时间。在听了许多优秀老师的公开课之后,我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自己讲得少,学生讲得多。
我经常困惑,那么我应该说些什么呢?第一,我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我应该交代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当调控。真正以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应该做到张弛有度,轻松自在。
我想,教学的过程正如静悄悄的革命,需要老师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去滋润每一位学生,做到与他们共进步共成长。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范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