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五篇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我小编我大家准备《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仅供参考。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一
最近有部电影很火,叫《哪吒之魔童降世》,姐姐带我去看了。在回家的路上,姐姐在开车,我在车后边啃巧克力边思考。
《哪吒之魔童降世》(由于名字过长,以下简称《哪吒》)讲述的是一颗灵丹与一颗魔丸,灵丹被认为会造福苍生,魔丸被认为会导致生灵涂炭。天尊在魔丸上布下了天劫咒,三年后会被一道雷劈得渣都不剩,而灵丹则转世作李靖的儿子。谁知,由于申公豹的暗算,魔丸转世为李靖的儿子哪吒,而灵丹则落入看守海底炼狱(其实等同于把自己也锁住了)的龙族,转世为敖丙。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成为了朋友。可在最后,为了龙族,“灵丹”反而成了想活埋村子的“恶棍”,“魔丸”反而成了“英雄”。
我忽然想到申公豹的一句话:“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是呀,就像在我们心中,英雄总是英俊强壮的人,而恶棍总是一脸胡子拉碴。还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难道习惯不可以改变吗?这句充满成见的话,却被无数人奉为经典……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那些成见,正如申公豹所说,“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只有完全放下成见,我们才能真正地见到每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而不是被成见蒙蔽了双眼,导致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与决定!
车忽然熄火了。“怎么了?”我把脑袋凑上前。“到家了。”姐姐说。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二
暑假期间有一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断被刷新中国动画片的票房纪录,我们全家也禁不住诱惑跑到电影院一探究竟,看看它到底有多火。
先从动画片的主人公说起吧,哪吒被改头换面,打破了以往它在我们心目中可爱的造型,这个小哪吒脸上透露出一股邪恶,长着黑眼圈,走起路来手插裤兜吊儿郎当的,一副目中无人的坏模样。其实在影片中,他斩妖除魔、为民除害、保护弱小还是让我们心里暖暖的。这部电影有笑点也有泪点,描述的是天地孕育出两颗混元珠魔丸和灵丸,天师在魔丸上下了天劫咒,三年后便会死去。
身为魔丸的哪吒注定要是一个悲剧了,他拜太乙真人为师学法术,百姓们都称他为妖怪,见到他就躲起来,哪吒从小就没有朋友,很孤单。他也曾多次想为民除害,可是往往都是好心办了坏事,被老百姓们误解,李靖怕他再惹事生非,索性就把哪吒关了起来并严加看管。另一枚混元珠———灵珠就是敖丙,他也是哪吒唯一的朋友。敖丙被他的父王和师傅申公豹教唆去摧毁陈塘关,是哪吒阻止了这一切,他不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陈塘关老百姓的命运。
影片的最后,天雷降临,那句:“去你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是啊,有些人因为命运的不公而选择轻生,或者,接受不了现实的人活不出任何光彩。但也有些人,对命运顽抗。比如谈迁,编写的《国榷》被小偷盗走,下落不明,这是他呕心沥血20多年才写出来的,不过谈迁不认命,不抱怨,马上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励志要重新撰写,最终著成了一篇更精彩的《国榷》。我们就要学习这种精神,不向命运低头,不服输,不认输。
你问我命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三
昨天,我带孩子去电影院看了现在燃爆网络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幽默搞笑的台词设计顿时让我耳目一新。
影片开头的太乙真人的造型让人一看就感觉很有趣,造型设计成功颠覆了你的想象,在我们心目中太乙真人一直都是道骨仙风,清瘦高冷的仙人模样,而此片却是瘦脸大肚,说着四川话的滑稽模样。
而另一个颠覆我们想象则是的龙王造型,在我们想象中,龙王就应该跟电视剧《西游记》那样模样,头戴冠冕,身穿刺绣滚龙黄袍龙头人身的龙王形象,而此片中的龙王却始终是一条全身银白色鳞片,头上长着两个长长犄角,两条长长龙须的巨龙模样。
而此片最大的特色是哪吒不像以前的人物一样,生性顽皮可爱,而此片的哪吒则是生性顽劣,到处闯祸惹得人们对他怨声载道。从而也为后面的巨大转变埋下了伏笔。主人公哪吒与另一个反面人物敖丙,两人亦正亦邪,从偶然相识到惺惺相惜,再到相互搏杀,再至最后的患难与共。他们俩的传奇友谊为我们证明了朋友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最令人感动的是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用心呵护与疼爱,尤其是李靖想用自己的肉身来换取哪吒的安全时,那感人的情景令人瞬间泪奔。哪吒在将要自己独自承受雷霆之击,最后他与父母离别时说:“其实三年也不短了”那一句时,也让人瞬间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以父母的爱,朋友的爱为主题,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在年少时,虽然偶尔会闯祸,但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所以我们父母不要过分地苛责与训斥孩子,而要以一颗宽容之心,用心去呵护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像哪吒那样顽劣的孩子在他父母的爱心呵护下,尚且可以改邪归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做不到呢?这个电影用丝丝入扣,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更为我们父母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然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比如里面哪吒躺在床上唱的歌谣也很有趣,用筷子敲碗的情节,我感觉这个片段是在向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致敬,那里面唐伯虎也是用筷子敲碗,唱了一段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台词。还有江山社稷图那唯美动人的画面,我就不再这里进行一样赘述了,如果剧透太多的话,或许你去电影院就会觉得兴趣索然。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四
近来,首部中国IMAX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五天就突破国产动画电影内地票房纪录。
作为神话故事和传统动画电影中有知名度的人物,哪吒向来以少年英雄的形象示人,而新版“魔童哪吒”一反常态,长着鲨鱼齿、神情叛逆,有些玩世不恭,这缘于他本该成为“灵珠英雄”的命运被改变,不凑巧投生为“混世魔王”,但他不认此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勇敢地进行抗争;加上特效密集的对打场景,30秒一镜到底的镜头运用,以及如梦如幻的山河社稷图、太乙真人的神奇毛笔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了色彩。
灿烂瑰丽的中华文化宝库,为后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意源泉。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到良渚古城遗址的备受关注,表明对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题材进行挖掘和创新,可以在做大文创产业的同时,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五
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看哪吒成为不少家庭暑期的必备活动。不少家长表示,电影深刻地展示了教育之道,尤其是针对“熊孩子”的教育经。影片中李靖夫妇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哪吒这个“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满满的“育儿干货”引人深思。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魔丸”降世,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自己是“坏角色”。他是个“孤独的熊孩子”,所有人视他为妖怪,没人愿意跟他玩。“既然你们都把我当妖怪,那我就当妖怪给你们看。”每次闯了祸,他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像不像我们周围被父母、师长贴上标签的“熊孩子”?
不少父母在催孩子奋进的路上焦虑不已、疲惫不堪。为了鞭策“熊孩子”上进,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很多家庭都信奉攀比式教育,挂在父母嘴边的口头禅常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孩子从小就被要求着“人比人”,做的那一个。
让我们先给“别人家的孩子”画一幅画像:“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奇特的生物,是自己孩子仰望的存在,他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乖巧听话,才艺不凡……谈到自己孩子,一些父母则往往扮演着类似电影里“陈塘关百姓”的角色,经常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给孩子扣上一个个不太雅观的帽子。
这种攀比式教育的美好愿望是打造理想的孩子,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你不够优秀”的心理暗示,伤害孩子的自尊。其真实的效果往往是在“别人家的孩子”光环的阴影之下,不敢大步前进,畏手畏脚,低估自己的进步,对自身缺乏肯定。家长带着焦虑情绪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的负担。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听到的多是不爱学习、不乖巧、成绩太差等负面评价,长此以往,他还能正确地认知自己吗?
在不少家庭里,自由和爱经常成为对立的矛盾两面。父母常常会下意识地以爱之名责怪、约束孩子,“批评你是为了你好”“跟人家比比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类,而孩子大抵也在行动上、或者内心深处抗拒这种约束,他们会感觉父母的期待多于对自己的爱。不少父母在遭遇孩子这种抗拒时也会暗暗伤心,鞭策孩子奋进难道有错吗?严格要求孩子是为了他将来在社会有立足之地,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朴素的出发点,哪怕自己的教育方式违背教育规律,也是一个容易被谅解的理由。
其实,当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首先应该改变的是父母,很多家长不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一味地责怪孩子,动辄给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这是教育无能的表现。贴合时代语境的新版哪吒,让人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很多孩子、家庭甚至自己的缩影。愿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面对有点“熊”的孩子,都能像影片中李靖夫妇一样,学会包容与理解,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对孩子多一些认可,这样的信任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愿每个不完美、甚至充满缺点的孩子,都能沐浴着爱的光芒,让父母的信任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力量,成长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