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汇总
《四世同堂》完成于抗日战争结束不久的1948年,当时的老舍先生就可以超越民族的仇恨,在书中宣扬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宽恕,这是我对老舍先生的由衷敬佩之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四世同堂读后感1
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诗人钱默吟,李四爷夫妇,__徒丁约翰,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
五年前,十五六岁年纪的我,总觉得世界就在自己脚下。懵懂,单纯,冲动…强烈的正义感配合着自己少的可怜的能力,现在看来,也只是个只知道爱恨情仇的愤青吧!
同样是《四世同堂》,在老舍笔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人物,五年时光,我便被自己打败了。
我曾爱过,恨过,愤慨过,鄙视过,感动过。
爱祁家老三祁瑞全,一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一个不想做亡国奴而离开北平的人。当回到北平时,已然不是一个毛燥的学生,而成为了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抗战工作者。爱他有理想有追求,不怕牺牲,只希望为战争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恨那些令人咬牙切齿的汉奸,即便临死却仍是执迷不悟。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为冠所长的大赤包,无论何时何地都对日本人毕恭毕敬的冠晓荷,还有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让人愤慨的败类,死不足惜。
会同情那位学识渊博的钱诗人。被冠晓荷出卖入狱,出来时只剩半口气,大儿子为国捐躯,二儿子气病身亡,太太撞死在墓碑上。可怜一个文人,面对日本人的折磨,仍有勇气做地下党,虽又被抓,却也是令人钦佩的老人了。
彼时读到这样的沦陷的北平,爱国之心便涌上心头,从老舍笔下着实又恨了一把。恨那些残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寇;恨那些软弱无能,不予以抗争的国人;恨那些利欲熏心,卖国求荣的汉奸;恨那个动荡不平年代,那一座城。
此时再读《四世同堂》,分明看出了老舍先生在序中写着“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的些许意味。
《惶惑》,《偷生》,《饥荒》;“战争”,“沦陷”,“觉醒”。
四代人的家庭,祁老太爷所想要维持的一直是这些,似乎关上门来,门外的世界便与“我”无关。是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呢!其实也折射出从古至今现代社会,此种人性。“不关乎自己,无所谓他人”,值得反思。
不得不提的还有钱默吟老人,此时我已不能再用可怜二字去看待这样一位让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的老人。不论是本性,或是仇恨使然,这样一位吟诗作画,浇花看书的清高而又高深莫测的老人,却也诠释出几分“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这样一个舞文弄墨的诗人,确是坚强勇敢革命战士的化身,像是大多数北平人,更甚是中国人,从惶惑,到偷生,最后觉醒。一如此时的中华民族,是一条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巨龙,直上云霄。 “外表上并没有什么英雄气概,浑身满布战争的创伤”,抗争胜利时,钱老人就这么从狱中走出,平凡的老人没有什么光环,却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铿锵有力的“时代战将”。
我也曾以为非生即死,或许是年纪太小所以才那样的爱憎分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只是那个时候我不懂,在这个社会里,一个人,不止担负着自己,同时还要承担许多。
譬如责任。祁瑞宣则是如此:他常常想象,假设他孤身一人,没有四世同堂的枷锁,他定然会把满腔的热血洒在伟大的时代中。可是,人生不是想象的产物,责任是你永远逃避不了的镣铐,把你束缚在命运中。是文化人,还是废物?大概都不应,也无法单纯的评判吧。
住进小羊圈里的两个外国人——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和日本老婆婆。
“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历史,一部激变中的中国现代史。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的……瑞宣纯粹是民国的人……小顺儿和小妞子是将来的人……”
“看到祁家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还居住在一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涣散。”
日本老婆婆:“对于日本人,我只愿他们因失败而悔悟,把他们的聪明与努力都换个方向,用到造福于人类的事情上去。”
只是一个四代同住的院子,一个小小的小羊圈胡同,一座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却暗藏汹涌的城。老舍只是精准的描绘了那些小到尘埃里的人物,不曾跌宕起伏,却深刻人心。而岁月,也让我从中品尝到了不同的滋味。许多事情看法变化了,想法新增了,理想束缚了,评判复杂了……不变的……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若是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
——老舍这样写到,平淡朴实,写进了我的心里。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铭记吧!
四世同堂读后感2
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我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个以往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我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SIGN》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
《四世同堂》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十分引人注目。“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我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我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我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明白仅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到达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景。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
《四世同堂》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革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老舍揭示了人性堕落其后的某些隐含的因子。祁老人在忍无可忍之际最终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我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部分充满斗志,敢出说话,可是迫于生活压力还是顺从了大潮,苟延残喘的生活。
其实,老舍在讲述这部气势恢弘的民族史诗的时候也隐含着期望和期待。文中最终一句,起风了,恰似没有结尾的结尾,却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出老舍的那份心思。历史大潮在汹涌澎湃着,中国的命运也将翻开新的一页,除了叹息和悲哀,更多的是中国未来的期望!
四世同堂读后感3
从中兴到末路。从一个家庭的艰难岁月,到一个胡同里的形形色色,到一座城的苟延残喘,看一个国的国殇史仇。《四世同堂》一本书在肯定了中国人气节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提醒生活在当下这一光辉时代的中国人不要因祖国蓬勃的发展而被冲昏头脑。我们应当从国人的角度去反思那造成种.种惨剧的原因,更应该去发现、赞美在抗战斗争中做出伟大牺牲的烈士们的高尚品德。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四世同堂》没有相当精巧的雕工与细细的修饰。整本书用相当朴实的语言传达出最痛心疾首的呐喊。或许这部书没有《围城》那样精细的描写,没有《九三年》那样宏阔的场面描写,但这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是那样的鲜活,那样传神。这就是一个亲身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作者,用心写下自己的感受的作品。
九一八事变时老舍三十岁,七七事变时老舍四十岁,等到抗战胜利后舒庆春老师已经将近五十。从小生活在北平的老舍——曾经写下北平的四季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的他,面对侵略者对北平的蹂躏,最使他痛心疾首的不是日本人在华夏土地上犯下的罪过,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冷漠。确实,刚刚从帝王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人已经过惯了逆来顺受的生活,他们固然不会像旺代的农民那样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自己的王上,也固然不会像斯大林格勒的工人那样开着自己刚生产出的坦克,高喊着“为俄罗斯母亲”冲到前线上和敌人拼命。他们之中很多人人是像祁老人,祁天佑,以及天佑太太那样的觉得一家吃饱,天下太平的“经验老人”;他们之中也存在有见识,知廉耻的知识分子,可这些人中许多也变得像陈野求那样为了过活不惜苟且偷生,或是像主人公祁瑞宣那样被家庭拴住了手脚,空有报国之心又不能为国效力。
但在中华民族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中,从来不乏铮铮铁骨的仁人志士,他们支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让这个民族和侵略者们看到了中华人民的骨气,他们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光明。他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奉献到与敌人的斗争当中。这其中包括了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祁瑞全,老诗人画家钱先生,以及有侠客气质的女豪杰尤桐芳,受爱人影响的高弟等人。他们固然只是一些普通的人,但他们亲眼看到,或听说了自己的孩子的去世,爱人的离世,看到同胞们遭受的苦难,他们醒悟了。这便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一点——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公然地或是暗地地反抗,持久地反抗。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中华民族还从未被哪个国家彻底地殖民,彻底地抹去。所以,只要你是一个有心肠,有感情的活人,你便能在一个民族最危难的时候觉醒起来,为这个民族奉献你的力量。
但反观冠晓荷、大赤包夫妇,祁瑞丰、胖菊子夫妇。他们分别代表了油滑、狠毒、趋炎附势和懒惰的恶劣性情,他们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里也有如此令人厌恶的毒瘤。包括蓝东阳、李义山等流氓形象在内,他们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批人。他们的丑恶使得纯洁的少女堕落成无耻的妓女,一腔热血的英雄倒在皮鞭和血泊之下。
《四世同堂》中也有许多对日本人的描写。比如山木教官,一号的老奶奶。他们的亲人也被卷入战火之中,他们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但令人气愤的是他们中的大部份人不能清晰地看到战争的罪魁祸首。“我的儿子山木少尉在河南阵亡了!这是我最大,最大的光荣!中国,日本的兄弟之邦;日本在中国作战是要救中国。中国人不明白,日本人有见识,有勇气,敢于为救中国而牺牲生命。”这是山木的儿子死后,山木教员说的一段话。他的话确实是发自内心,但他不明白,日本不是世界的主人,中国也不愿叫一个外族的国家来做主人。中国的抗战是要让这些人明白,世界的和平是要由民族间的平等做基础的。
另外,对于招弟这个角色而言,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的形象是具有可变性的:她似乎是一块柔软的橡皮泥,她的性情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时时刻刻发生着改变。而事实上高弟也具有着招弟这样的特点,但由于高弟在家中低下的存在感,使得她更加的叛逆,在加上钱先生和仲石对她的影响,让她拥有了一种和招弟完全不一样的思想高度。反观招弟,“假如北平陷落后,她能常常和瑞全在一处,凭着她的聪明和热气,她一定会因反抗父母而表现出一点爱国的真心来。可是,瑞全走了。她只看到了妓女与父母所作的卑贱无聊的事。”正是因为她生在这样一个乌烟瘴气的家中,又被大赤包当作交际的工具。才会使她被李空山、蓝东阳这样的流氓团团围住,最后堕落成日本人的特务,惨死在自己初恋的手下,真是可怜又可悲。
我们必须明白,这些人物和情节不仅存在于小说之中,他们都是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等的缩影和写照。战争的烈火不仅会烧毁被侵略的人的家园,也会烧毁侵略者的希望。而在这种无情的时代中,人民——最手无寸铁的人民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侵华战争中,无论是中国的人民,还是日本的人民,他们都遭受着战争的侵害。可悲的是有些中国的人民为了一己私利而忘记了国耻,而有些日本人只知道自己受到战火的伤害而忘记“纵火者”的原本面目。
四世同堂读后感4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美德。
四世同堂读后感5
我曾以为自己瞭解日本侵华的这段歷史但直至阅读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我才明白之前的那些瞭解是多么的浅薄。老舍先生在这部作品中,用平实无华的字句和真实细腻的描写令我仿佛置身于那段中国的土地被侵略者践踏、中国人的尊严被凌辱、中国人的生活被摧残的战争岁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切肤之痛,这种痛不仅震撼了我的心灵,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也令我对中华民族遭受的这段屈辱的歷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再现真实的历史洗涤人类的灵魂
《四世同堂》这部作品横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但是所发生的一切却不曾离开小羊圈胡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区区一个小羊圈胡同各型各色的人物却已然代表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整部作品实则为中国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在老舍的笔下每个人物既平凡渺小又特徵鲜明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际遇才最真实、最普遍和最有代表性。老舍先生正是通过对小羊圈胡同中各种文化层次的代表性人物如英勇抗敌的钱老大和祁老叁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不堪受侵略者欺压的棚匠老刘、小文、小崔、孙七爲了飞黄腾达而沦为民族和国家罪人的大赤包、蓝东阳,只因贪恋享乐就甘心对杀害自己亲人的兇手们俯首贴耳的瑞丰、冠晓荷以及封闭自守、知足苟安的祁老人等等的精心塑造和细緻入微的刻画,一方面歌颂、弘扬了中国人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勇敢的民族气节另一方面也鞭挞、谴责了那些出卖国家利益的民族罪人,同时也对那些苟且偷生、麻木不仁的思想进行了批评。
众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但是与很多作家不同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一些咬牙切齿的激烈言辞痛駡他们而是用一些举重若轻的词语,透过描述北平沦陷后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和畸形的世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作者对待歷史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精湛纯熟的写作技巧,使这部经典着作更具真实感。
《四世同堂》可称得上是一部最底层百姓的抗日史。阅读此书,我的灵魂似乎得到了一次洗涤。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以对善、恶、美、丑的褒扬和批判警示了世人:歷史就是一面镜子,它会照射出你的灵魂。
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汇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