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400字 >

白居易《望月有感》读后感

若水分享 1147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接下来是小编给大家整合的白居易《望月有感》读后感,仅供参阅。

  白居易《望月有感》读后感1

  这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写下的一首诗。全诗语言朴素平实,不富于修饰之词,也并无刻意雕琢之处,但所蕴含的情意却十分的真挚动人,感人至深,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首诗当中,诗人所抒发的思念亲人之情和对身世漂泊的感慨,在当时的背景下,不仅仅是诗人一人所具有的,而是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毕竟当时遭受叛乱,烽火干戈起,故园凋零废败,田园废弃,亲人之间相互离别各地,不能相见,不少的人四处漂泊,过着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不仅仅是诗人所都遇到的,也是当中无数人所遭遇的境遇。联系该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身世遭遇,也能对该诗当中所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

  白居易《望月有感》读后感2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白居易《望月有感》读后感3

  诗歌在首联叙述了自己一家经乱后,祖业荡然一空、兄弟天各一方的悲剧。接下来诗人又将视野由一己扩展到整个中唐社会,在颔联绘出了一幅动乱中的流民图:干戈之后,农村凋弊,田园荒芜,为避乱兵劫戮,无数人家流亡道中,骨肉分离。后两联转入抒情,颈联巧作比喻,抒写兄弟离散的凄凉与悲哀:古人常以“雁行”喻兄弟有序,而今自己却为离群千里的孤雁;古人常以“同根”喻兄弟关系,而今大家却如秋蓬般漂泊异乡。尾联借助天上的明月,把分离五处的亲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月圆是团圆的象征,诗人以“共看明月”传达出彼此的思念之情,又寄寓了早日团圆的希冀,故杨逢春评道:“末二折到望月,语总摄,笔有余情。”(《唐诗绎》)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5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