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罪与罚》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若水分享 1147

  《罪与罚》是由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写的,小说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的“罪罚观念”为中心,体现了沙俄当时社会动荡、秩序的混乱。那么罪与罚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罪与罚》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一

  和读托尔斯泰的那些作品一样,读《罪与罚》的目的是能够让我感受生活以及增长眼界。但这件作品却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人做事时的代价和价值。

  拉斯科利尼科夫是一位因贫穷而辍学的法律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曾发表过一篇令人称颂的文章,大体内容是有很多伟人,至少是令后人称颂的人都是在杀戮了很多人,例如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才掌握了权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国家乃至世界的进步。正是在他内心深处有这样那个一个看法,所以他认为毁掉一些像人渣这一类的人以让自己能够获得机会升值从而为以后做出价值提供基础是正确的,于是他策划了一件谋杀案。本文主要描写了谋杀成功后他的生活境遇,描写了他为这起谋杀案而付出的精神上的痛苦。不过虽然不知道主人公以后的命运如何,但就结局而言,正面人物的结局是令人满意的,而这一原因就是爱的力量。

  就像《圣女贞德》一样,我觉得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描写了一种大爱,一种对人类、对世界的爱,是一种人类的终极关怀——关心怎样推动人类的进步,而不仅仅顾及那些卑微的生命,至少是那些不应该活着的人。凯撒、拿破仑为了权利杀戮了很多人,也被当时很多人痛恨和辱骂,但后人却大家称赞他们,因为他们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那些很小的“错误”被他们的光辉给掩埋的一点都看不见了。而男主人公正是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才策划了这场谋杀案。但同时要看到,拉斯科利尼科夫因此受了很大精神上的折磨。所以,不管别人的生命怎样卑微,我们一定要尊敬别人,尊敬别人生存的权利。看《复活》,我对监狱生活有很多了解,看了《罪与罚》,我了解了犯罪人的心理。

  从卢任的结果,我知道了不要在别人背后说别人坏话,不然最后损坏的只会是自己的形象。从斯知道科犯罪行为我知道了隔墙有耳,凡事要谨慎。这部作品最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看来作者还是赞扬美的,这也让人感到高兴,不是吗?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二

  《罪与罚》是由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写的,小说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的“罪罚观念”为中心,体现了沙俄当时社会动荡、秩序的混乱。每次读完一部小说,心里都会空空的,这部小说也一样,结局很好,一个人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却深深的被小说中的人物震撼。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诚然,认识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形容的。

  书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他在公园碰见被人骚扰的年轻女子,他用他自己仅剩的几个钱为她付车费送回家。在马尔美拉陀夫被马车撞伤的时候,他把他送回家,看见他们连举办葬礼的钱也拿不出来,又拿出母亲今天刚寄来的钱送给他们一家孤儿寡母。要知道那些钱是来之不易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以养老金作抵押向别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钱。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人,阴郁、孤僻···他让贫穷给压垮了,他欠了女房东一身债,怕和她见面,甚至害怕见到任何人。总是像猫儿样从楼梯上悄悄地过去,偷偷溜掉,让谁也别看见他。这个年轻人心里积聚了那么多愤懑不平的怒火,他蔑视一切,所以尽管他有青年人特有的爱面子心理,有时非常注意细节,可是穿着这身破烂儿外出,却丝毫也不觉得不好意思。

  《罪与罚》中写的最多的就是罚,“罪”只是仅仅占了全书的前面两章,而“罚”贯穿了大半。不是身体上的惩罚,而是比这更严厉的道德的惩罚。所以法律只是我们一种惩戒犯罪的一种途径,而另一种就是人内心心灵深处的谴责。有时候法律不能使人认识大自己所犯的罪,而心灵深处的谴责则会让人更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三

  拉斯柯尔尼科夫,一个被迫辍学的穷大学生,由于不想任人宰割而想用“证明”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于是杀死了让人早议论纷纷的刻薄老妇人,还被迫杀了一个无辜、可怜、穷苦的老妇人。但杀人后内心处于矛盾冲突当中,受到了比法律更加严厉的良心惩罚。后来遇到了索尼娅并告诉了他的杀人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向警方自首。在结尾处他们虔诚信奉上帝,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当看完这本书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是建立在一个伟人内心深处博爱的理想抱负之上的。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然后当时的社会环境却不赋予他实现其伟大的使命。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她就是索尼娅。索尼娅以其弱者之爱,不自觉的引领拉斯科纳夫走向救赎之路。是的,一个能看见所谓的强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负荷著巨大的苦

  难。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在虔诚上帝中得到了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四

  生命中,许多味道会随着岁月的风冲淡,但一缕温柔的书香久久在袖中萦绕,不用嗅,就沁人心脾。于是,晶莹剔透的文字在一个个夜晚、白天,以金子般细碎闪亮的光芒串连起一个空灵无暇的世界。我以新的最清澈明亮的目光剖析金桥学校这个学习天地。慢慢地,我从书的海洋中学会了稳重,笃实,开朗而沉静,活泼而严谨。

  前些日子,我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讲的是在俄国彼得堡贫民区住着一个学习法律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生活所迫杀死了一家当铺的老板娘及其异母妹妹。杀人后,尽管他没露痕迹,但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情感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他向警方投案自首。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处8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他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错了事就要敢于面对,勇于承认,就像我们福州金桥学校《弟子规》中所说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记得有一次,上完课后我急于去食堂吃饭,就随手将废纸扔在地上,总觉得反正每天都有人打扫,不碍事。周末过后,我照例来到班级上课,吴老师问:“星期五的时候,谁在班上乱扔垃圾了?”。我的脸“唰”一下红了,心里想,“老师怎么会知道呢?我到底要不要说呢?说吧,我是一名学生干部,这样的行为被大家知道了该多丢脸。不说的话,那我就不诚实”。这时,我想起了《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于是,我勇敢大声地说:“吴老师,是我,对不起,我错了”,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转过来看着我,我无地自容,但一点都不慌张。而吴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没说什么,就继续上课了。顿时,我心里感到很舒服,是自己的错,我就应该勇于承认,敢于改正,不是吗?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五

  贫困交迫的确是人之于世最悲惨的事情之一,其惨痛感实实在在,难以忽视,惨烈情况与身体不健康、孤独等精神层面问题相若。多数罪恶源自于贫穷,有留意社会新闻的都大可归类为此。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受过如斯高等教育,自制自律程度理应比一般人高,别人人穷志短的时候,他应该是穷而弥坚,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寻找更多的人生出路。

  纠结或许有时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的动力,但更多时候使人沉迷于此不能自拔。世界上的人面对的问题看似千差万别,其实大体上相若,当大部分人均纠结于某事的时候,只有少数出类拔萃者能看清努力的方向,名成利就。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明显只是普罗大众的一员,没有精英的基因又不甘于平凡,想太多导致走入歧途。别人真的就像表面那般过得这么好么?自己真的是最惨的人么?明知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不放过自己?不放过自己的人自然很难放过别人,于是悲剧诞生。

  心胸若是天生的,后天就更应在心态上努力去开阔。是没有绝对真理的,但人不是都趋吉避凶的么?为什么无缘无故要伤害自己?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心态自己知。

  有时候我也真羡慕拉斯柯尔尼科夫,大多数人的压力也很大,但不会胆敢杀人,杀了人的那一刻相信他是有一丝放松,而神志清醒回来过后也是前所未有的刺激感。那种恐惧让他能分散了他之前集中于觉得自己是窝囊废的注意力。当更大的问题出现了,才知自己之前担心的问题是那样小儿科。而能遇上索尼娅也可以说是大团圆吧,世界上善良的人很多,但不是谁都愿意为自己停留。跌到谷底仍有一个人在自己身边守候,多好。

  毕竟是小说,明明是人间悲剧,罪与罚也如斯分明,不像现实那般拖泥带水,泛不起半点漪沦。哈哈。

  我想是我看的中译本有问题,已经这么厚了,还分上下册,同情也同情得不耐烦。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3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