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400字 >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_《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五篇

若水分享 1147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_《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五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一

  在我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部动画片它叫《三国演义》。他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这样我喜欢上了《三国演义》,就是这部动画片,吸引我读了这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本身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小说。但是,我想罗贯中的意愿肯定不止是叙述故事那么简单,一定是想要表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首先要从故事的内容说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就在这乱世中,三位豪杰一起立志报效祖国兴复汉室。桃源三结义为三国争霸拉开了序幕。

  这本书里面,人物众多。我认为那里面的人物不能单一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刘备仁慈但是生性懦弱;曹操志向远大但是生性残暴而且多虑;关羽勇猛但是有些自大……每个人物都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人。比如:诸葛亮、徐庶、许攸等一些谋士代表了机智;关羽、赵云、许褚等武将代表了勇猛;曹操代表了奸诈;庞统代表了狂妄……但是有的地方罗贯中也错了,并且全世界很多人都那么认为。

  曹操,魏国主公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在《三国演义》里,他很少有代表正面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有个很著名的故事——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勇猛无比,是蜀国五虎将之一。曹操看到赵云被上万曹军围攻的时候,他下令不许放冷箭,只要活捉。这简简单单的一道命令却体现了曹操作为君主优秀的品质——惜才。在曹军活捉了关羽的时候,曹操以礼相待处处关心着关羽,给关羽最好的待遇,最后把他放了。他不忍心伤害如此骁勇的人才。有一次,许攸半夜求见曹操,曹操来不及穿鞋、穿衣服就急忙迎了上去,害怕错过人才。这正是曹操最优秀的地方。并且曹操所具有的不是野心,而是志向,雄心大志。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谁不想和平?谁想遭到战争的迫害?谁也不想,包括曹操。他只是想尽早统一天下,与天下人一同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但小说把他恶化了。

  说道三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诸葛亮。没有诸葛亮三国还能鼎立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是一个天才。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借东风》、《七擒孟获》。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他的才智。我想更优秀的是他的忠诚。在刘备死前,刘备曾经暗示过孔明废掉刘禅,自立为王。但他没有那么做,仍然扶着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的忠诚很好地体现在了他给刘禅写的上书——《出师表》中。

  《三国演义》的大多数人物都有一个特点——忠义。关羽在曹操赐予的荣华富贵中毅然走回了蜀国的土地;张辽带病保护曹操;赵云单骑救主;黄盖施苦肉计……他们对待国家像对待家人一样。

  我们一班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大家庭了,这个大家庭里不和谐的事件不再发生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三国人物里的优秀品质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学习。

  我庆幸我读了《三国演义》。它带给我的是许多人生的真谛,它的情节依然如波纹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二

  【概括】 刘备率军攻取西川,途中遇到很多险阻,先是军师庞轻敌冒进,统被悍将张任射杀于落凤坡前,出师不利,士气大挫;后来张飞率军驰援,又被老将严颜阻挡于巴郡城外,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关头,刘备从荆州急召诸葛亮入川,弥补了庞统之缺,整军再战,扭转局势。情急之下,张飞用谋,巧施妙计于前,礼贤下士于后,严颜拜服,自愿为先导,每到一地,守将见之立降,张飞连克四十余城,与刘备会师。此后,刘备在诸葛亮、张飞的辅佐下,斩杀张任,直取成都,刘璋纳城归降,西川一举平定,为蜀汉的建国打下坚实基础。

  【感悟与点评】

  “有志者,事竟成”。刘备、张飞的坚毅、勇气和智慧,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漫漫人生路,常常遇艰险。大军出师未捷,军师意外身死,刘备是迎难而上呢,还是知难而退呢?艰难是弱者的绊脚石,却是强者的试金石。刘备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没有改变攻取西川的既定目标,经过冷静的思考,他审时度势,做出急召诸葛亮入川的正确决策,迅速稳定军心,扭转危局。

  同样的,危急关头,张飞也保持了难得的冷静,突破自己,闪现智慧,巧施妙计,活捉“断头将军”严颜。随后,又一改往日的暴躁,对老将礼遇有加,使老将心悦诚服,自愿为张飞做先导,为刘备攻取西川立下头功。《三国志》评张飞义释严颜,认为他有“国士”之风,这一评价是很恰当的。

  张飞固为猛将,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巧用妙计,出奇制胜,实在难能可贵。看来,遇到困难,我们也应像张飞那样,保持冷静,克服急躁,突破自己,开启智慧,必定能获得新的突破,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三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包括《三国演义》不同字数读后感、《三国演义》不同主题读后感,想写《三国演义》读后感的同学请看《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F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后三个时期比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2多个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属诸葛亮,武属关羽。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至于关羽,则是忠、义、勇的象征。但缺点就是有些自负,此处也就不再一一列举。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四

  近段时间,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中,《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刘备为了访求人才诸葛亮,虽然前两次因为诸葛亮的躲避而扑了两次空,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到了第三次,为了不打扰诸葛亮睡觉,就在一旁默默等候。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而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读着读着,我也不禁被刘备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震撼了。正因为他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请到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后来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了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还感受到了诸葛亮那种谦虚好学的高尚品德。 他虽然博学多才,知识渊博,但他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住在简陋的茅庐草棚里,不图虚名。也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崇高品质,才能使得他能受到刘备的重用啊!

  所以,只要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就能获得成功。而且,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助时,一定要有诚意,这不仅是礼貌问题,更是态度问题,能表现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我们要谦虚好学,要记住——学无止境!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五

  《三国演义》中,周瑜可谓是一个塑造很成功的人物,他的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历史上的周瑜是不是也如此呢?换句话说,《三国演义》是不是历史呢?

  “曲有误,周郎顾。”

  公瑾之风雅,《三国志》中有云:“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有“顾曲周郎”之雅号。

  “……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

  周瑜重视人才、积极举荐。从“江东二张”,到东城的富商鲁肃,再到盗贼出身的甘宁,皆是公瑾所荐之人才。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周瑜大度能容人,极得拥护。虽数遭老臣程普欺凌,仍折节容下,不与计较,终使高傲的德谋公折服在他的人格魅力之下,后程公有言:“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孤不羞走。”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用兵如神的曹公虽败在周瑜手下,但却深感佩服的说了此句。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孙权在即帝位时,曾如此感叹。初,孙策暴死,权年少即伯符位,众将不服,公瑾带头行君臣重礼,伏地跪拜,才使江东诸将齐心辅佐仲谋。

  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及;性度恢弘众将诚服;赤壁之战力挽狂澜;文武韬略万人之英。

  从以上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不仅不是历史,还在极大程度上歪曲了历史。有调查显示,该书70%以上纯属杜撰。当然,作为一部小说不可能严格遵循历史,但是,罗贯中在构思这本小说时,有很多逻辑上的谬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湖海散人为了提高孔明神乎若妖的形象,特意设置了这个子虚乌有的情节,但试问,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曹孟德是傻子吗?肯定不是。那为什么射箭的时候不想雾中那些船只射火箭呢?当时的风向可是对他有利的。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纰漏。再者,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什么不先潜一对骑兵去探探虚实而直接撤军呢?这明显也是说不通的。

  作为一本历史小说,经过毛泽东“四大名著”的评判,《三国演义》确实是名声在外,它在人物个性的塑造上也有可取之处,但窃不可当作正史来看,否则“误人子弟”四个字就是专门为罗贯中设计的了。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400字读书笔记

2.《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范文5篇400字

3.《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篇精选

4.《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范文600字5篇

5.《三国演义》5篇读后感精选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9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