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名著《边城》最新读后感推荐

若水分享 1152

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晓得你们读完边城这本书后能够从中感受到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名著《边城》最新读后感推荐范文,欢迎参阅。

名著《边城》最新读后感推荐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1

读罢《边城》,脑海里留下的只有一片青翠的绿色,那种绿不同于油画家笔下沉稳厚重的墨绿,也不同于水墨画中轻描淡写的石青,而是一种纯粹且通透的青翠,翠得发亮,翠得莹润,翠得仿佛能凭空沁出芬芳的水气,翠得仿佛草木间所含的天地灵气都劈面扑来。

想必是沈老先生难以忘怀故乡的葱翠,所以他赋予女主角同样秀丽的名字——翠翠。翠翠就如同白娟前的一条灵巧绣丝,乌黑油亮的发辫透露出青春的气息。她一跳,白娟上就出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她一笑,白绢上就现出了一座玲珑的吊脚楼,她走得越远,白娟上的景象就越多,当她拿起那支古旧的船桨时,一座湘西边城的全景便跃然展示在读者眼前。

发乎情,止乎礼。翠翠的爱情似乎戛然而止,年复一年的渡船上何时才会重现当年那个翩翩少年的身影?死亡建筑起一道看不见的桥梁,被桥梁生生分开的爱人可还能重聚?年复一年执着等待的翠翠不知道,最终允准这段姻缘的顺顺也不知道。若是回来,便是爱情战胜了死亡,无论结局如何,茶峒里的人们都真诚地活着,他们不愧于天地,无悔于自己,淳朴而高贵。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2

再一次读完了《边城》,我的心也变得酸涩、潮湿起来,不知是因为窗外不曾停歇的雨点,还是文中的翠翠那飘渺的幸福。或许,二者皆有吧。

《边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从我的脑海里卷过,留下了淡淡的凄凉和哀伤。我本不是什么易动感情的人,却在这个昏昏沉沉的阴雨天,因为这个简单的故事,生出了想哭的冲动。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悲剧美就美在它的它的残缺。《边城》就是如此吧。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模凌两可的结尾似是给了些希望,但又像是对翠翠的安慰,读起来有些悲哀和无奈。

合上书页,我不禁遐想,如果没有那场暴风雨,如果爷爷不那么木讷,如果大老没有死,如果翠翠主动一点,甚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这个时代,那么,她现在该是幸福的吧。又或者,有了那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来的翠翠,边城便不是这一个边城。

文末,那座在暴风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来了,似乎是在告诉读者,虽然那场暴风雨中逝去的很多东西已经回不来了,但风雨过后,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生活的。

《边城》让我品出许多对现在生活有裨益的道理来,比如沟通,比如坚强比如……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3

刚刚读完了沈从文的《边城》,感触颇深。

小说并不长,却把我带入了长长的思考当中。小说以川湘边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当时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基本,以渡船人的孙女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而展开。

小说的主人公,也就是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其父母迫于内心的道德压力而殉情而死,留下翠翠与老人相依为命。虽然身世有些许凄惨,但也许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长大的原因,触目为青山绿水,翠翠却依然长得天真活泼,单纯害羞,惹人怜爱。她不谙世事,只懂得乖巧地尽力帮忙爷爷守好渡船。就是这种朴素的美丽,也使得当地船总的两少爷都喜欢上了翠翠。

爱情是美好的,但却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够轻易拥有的。大少爷天保性格豪爽,他本想退出成全弟弟傩送与翠翠,但却不幸溺死,在原本有发展机会的翠翠与傩送之间形成了隐形的障碍。守船老人因操心孙女的幸福而不断的向人试探,更加深了船总顺顺与傩送对他的误会,使得傩送好几次见面都表现冷漠。翠翠的羞涩,本应是翠翠美丽的一面,但却让傩送错解了。

猝不及防的大雨冲倒了白塔,爷爷的死让翠翠明白了更多,翠翠也许真的再也听不到曾触动她的歌声了,也许美丽的爱情终究注定在悲剧中让人留下遗憾。原本只要说清楚就能得到的幸福就这样在读者眼前生生地错过了。一切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近在咫尺的幸福,本可以得到的快乐,却就这样在现实中硬生生地被错过了。

这似乎也在启示我们,很多时候,该勇敢时候就千万不要懦弱。

之前我听有些同学说过“《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主义的幻灭’”,我做不出如此深奥的评价,但我却能深刻感受到沈对他自己笔下世界的向往。那里的人民善良热情,淳朴勤劳,人与人之间没有猜忌,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帮助与理解。

我仿佛可以看到老船夫把钱一一拾起硬塞回到渡客的手上,然后从腰间拿一小束草烟扎到渡客包袱里的场景;我仿佛可以看到老船夫善意的勒迫过路人使用他的药方,喝那一碗解暑的凉茶;我仿佛可以听到竹篁里黄鸟与杜鹃的叫声,和回荡在山间如竹雀叫声一般的傩送的歌声;我仿佛能感受到满眼碧绿,流水潺潺的惬意与悠闲。这是一个美丽而难以寻得的世界。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4

天高云淡,白塔下,渡口边,一对兄弟,一个女孩,一段说不清的爱情故事,这就是《边城》。优美的景色,善良,纯真的人们,故事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究竟是谁的错?其实,并没有什么“为什么”,悲剧的结束,也并不是谁的错。

天保和傩送,两个人同时喜欢上了翠翠,按规矩要不两个人真刀真枪的大干一场,决出个谁胜谁负,胜的去追求翠翠,而负的退出;要不两个人晚上一起到翠翠家的对面唱山歌,翠翠回唱的那个人赢。两个亲兄弟不可能真刀真枪打一仗,所以只能选择后者。但不得不说遗憾的是天保唱歌不行,也就放弃了,而傩送唱歌时翠翠却因为睡着了,只把那歌声当成了一个美好的梦。

天保为了忘却翠翠成全傩送而随船出商,却因船出事而溺死河中;翠翠经过爷爷点拨后知道了傩送对自己的爱,却因女孩的羞涩不敢表达;傩送给翠翠唱了一晚的歌,却因翠翠没有给他回唱再加上哥哥天保的死让他不知怎样面对翠翠,所以也远行了;爷爷为了翠翠以后的幸福忙前忙后,却因整个事情变成这样又加上岁数大了,最终在暴雨将停的清晨离开了人世。

最后,只有翠翠和她的黄狗,守着渡船,等着傩送的归来。想来想去,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谁的错。老话有一句叫“这都是命。”是啊,翠翠的爱情变成这样又何尝不是一种命呢?她的爱情中,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一点阴暗的东西,但结局却是这样,能说什么呢?认命吧,顺其自然就好。其实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当傩送和翠翠的爱情经过时间的考验,两人再次相遇时,应是人间最幸福的事了吧。而如果因为时间的推移,感情淡了,没了,又是什么坏事呢?这段感情的结束,不也是另一段感情的开始么。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许多却仍没有发生动摇,很不错;如果随着种种事情,感情散了,互相觉得不适合了,分开,也挺好。

还记得《非诚勿扰Ⅱ》中芒果和李香山离婚典礼上的贺词:散买卖不散交情。两个人分开后,之间就又是另一种感情,有什么不好的。

其实,感情,没有什么是与非,没有什么对与错。其实,感情,真的顺其自然就好。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5

薄薄的晨雾笼罩着河面,芦苇的气息淡淡弥漫,破雾而来的是一条古老的棕色的船,船头那个年迈却硬朗的老人认真地渡着船,船尾是个可爱的少女,欢快的吹着竹管,美妙的声音震荡在空气中。

《边城》很美,大量的描写文字营造了一个很浪漫的气氛。这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我来谈谈本书两位主角:翠翠和傩送。

翠翠是个单纯清澈的女孩,她有着纯朴女孩子的本源,有着人性最美的一面。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有关。翠翠从小在茶峒这个民风淳朴的边城长大,正如书中所述,“翠翠在风日立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也教育她。”对于亲情,她能很好的孝敬爷爷,十几年来一直陪伴着爷爷,当爷爷渡船疲倦时,人在隔岸招手喊渡船,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溜刷在行,从不误事。对于爱情,翠翠又表现出了那种纯朴的美。他知道自己爱谁,并要为爱守候,那么纯朴的等着不知归期的傩送。

傩送是个秀拔出群的人,他的气质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但是深得茶峒人民的爱戴。傩送也拥有着纯朴美好的性格。他在两年前的端午节上与翠翠偶遇,翠翠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可见,在傩送的眼中,没有名和利,只有爱情的坚定。当傩送得知自己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翠翠时,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这足以表现傩送虽对爱情执著,却依旧珍惜亲情。哥哥天保因自知无法得到翠翠而离家,不幸身亡,此时的傩送,本可轻易的得到翠翠,却离开了家,自己下桃源去了。他对于亲情,也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哥哥的死,让傩送自责,给他负罪感,于是,她无法接受翠翠。当亲情与爱情发生冲撞时,他只好选择逃避。我想,傩送的逃避,更能反映出他人性的美,他没有接受翠翠,而是为了已亡哥哥,选择离开。

在本文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最纯朴,最拥有人性美的。《边城》一文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也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地位。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6

最近我读了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大为折服。他笔下的那个湘西边镇深深地吸引着我。

小说的开头就向我们展现了一片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象,沈先生把湘西小镇茶峒上老艄公祖孙相依为命的平凡生活婉婉道来。主人公翠翠是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是湘西山水孕育出的美丽精灵,她天真纯情,善良羞涩,对美好的生活和爱情有着渴望和向往。她就是边城的象征。翠翠与爷爷的至深亲情,翠翠与傩送朦胧无果的爱情,天保与傩送间的手足深情,祖孙二人与村里人之间和谐融洽的乡邻关系……共同勾划出了纯朴的风土人情。

故事随着如溪水般清灵地慢慢展开,每一个字符都熨帖在心上,看似平淡叙事、语言也充满着口语化,却让人能品出一种优雅的美感,这真是令人惊叹。这个故事里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却用真情真意写活了一座质朴的小城和那里淳厚的人们。沈从文先生的笔触细腻恬静,又带着淡淡的愁怨,让生活在喧嚣现代都市的我不再心神浮躁,慢慢沉浸在这个世外桃源中。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7

主人公翠翠有着水晶一般的眸子,黝黑的皮肤,从小因父母有着一段不道德的爱情而相继辞世。从小受苦的她身边只有船,一条黄狗和年过半百的爷爷。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翠翠竟时不时的帮爷爷拉渡船。

作者开篇就用淳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淳朴的湘西图景。“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庄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小说同时也为我们展开了一段翠翠与大老、二老但毫无结局的爱情悲剧。作者一平和的语调包容的心境静静地为我们述说《边城》这部小说悲伤但略带希望的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会回来!”

作者将小说人物、主题、背景融合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湘西淳朴的民风,又写出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悯与无奈。

沈从文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朴素、平淡、抒情,静默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乡土的深情,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8

这个暑假,是从读《边城》开始的,读着读着,内心不由地发出一声感慨,世间万物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篇以湘西边城一个有山有水,世外桃源的地方为背景的爱情,亲情故事,那里风景优美,民风纯朴。主人公脆脆,和祖父一起渡船过日,后来爱上了顺顺的次子傩送,而傩送的各个天保又爱上了催催,作为兄长,天保选择远走他乡去做生意,却不幸遇难,天保的遇难,让傩送在手足亲情面前,暂时放下了爱情……

沈从文先生用手里的笔,在树上写尽了世间的爱,亲情,友情,手足情,爱情……都说翠翠是爱的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女儿,那沈从文就是描绘爱的人。通过这本书,通过翠翠纯朴的爱,表达出人世间的善良和美好,从而体会出作者追求人世间的善良和美好,一个平静,充满爱的世间,而不是一个动荡的世界。

人世就是这样,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那这样,生存真是一种可怜的事情。

最让人感动的是翠翠和爷爷的亲情之爱,故事结尾,翠翠一边接过爷爷的渡船,一边在等待,都说她在等待傩送,而我认为她也在等待爷爷,等待和爷爷共处的美好平静地时光,爷爷也是她内心最深的牵挂。

故事结束了,但似乎有没结束……

《边城》最新读后感篇9

最早接触到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是《湘西游记》,当时是年的暑假,在湖南邵阳的雀林国学堂中。每天清晨,一边在操场上踱步,一边读这本书。回想起那时的生活,真的好不惬意,当时我在的位置,距离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不足300公里,这是我心之梦之想去的地方。

未打开这本书时,满脑子都是这句“《边城》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又想出来。”这也是我对《边城》的第一印象。阅读这本书时,我就经常思考这句话,这句话到底对吗?城内的人为什么想出去?城外的人又为什么想进来呢?

读完这本书,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我觉得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看。

其一是作为读者的我们是城外的人,书中刻画的人物则是城内的人。城外的人想进去自然是真的,因为边城是一座安静祥和的城,这里的人悠闲自在的活着,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至于城内的人是否想出来,我不知道,因为我们都不是城内的人,所以我不敢妄下定论。

第二个角度就是单纯从故事的角度,城外和城内因为一条河分隔,一边是翠翠,另一边是天保和傩送,因为对爱情的追求,城内的人想进去,城外的人想出来。因为只是“想”,还没有得到和实现,这也与小说最后不圆满的结局相对应。

《边城》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带给我最美的体验和感受就是小说最后留下的无尽遐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透过书中的文字,进入书中,扮演我们想要扮演的角色,逐一走过他的经历,并且继续向前走,这给了我们每个人当作者的机会,从这个意义来看,《边城》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是一幅未创作完的诗,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写下去。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20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