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阅读心得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杨修之死》阅读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杨修之死》阅读心得1
在《杨修之死》一文中,杨修聪明灵敏,知晓君王,但是为何最后却被曹操所杀呢?
在《杨修之死》中穿插了几个关于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由这些事情可以知道杨修这个人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善于琢磨君主的心思,然而他的上司是曹操。如果有才外露只是限于在同级或下级面前,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但是杨修这个人偏偏喜欢与曹操较劲,不仅仅是把曹操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还喜欢在其他人面前说一说。而曹操并不心胸宽阔,而是生性多疑,心胸狭隘,爱面子,不喜欢承认自己的错误,虽是表面赞扬杨修这个人,但暗地里已将其恨之入骨。
另一方面,杨修说话不看形势,这便是他最终被曹操所杀的根本原因。古代帝王都是天子,天子自然会保持一种神秘感,然而曹操这个魏王做的一点“隐私”都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被一个臣子看的透透。而杨修喜欢猜曹操的心思,而且每次都能猜中,这便是犯了大忌的。曹操遇到这样的人会怎么想?“我一个君王,被你杨修看得赤裸裸的,那还怎么统御百官,统治亿兆黎民,况且要是哪一天他也想在这王位上坐坐,对我又是这么了解,我还不成了第二个汉献帝吗?留着他干什么,养虎为患吗?干脆杀了他,以除后患!”正应为如此,杨修最后因著名的“鸡肋”事件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杀死。
《杨修之死》阅读心得2
杨修之死,留给后人很多感想。归咎原因,还是因为他太聪明了,甚至能够揣摩出曹操的心思,曹操不仅嫉妒他的才华了,也考虑到留他在身边可能导致的祸害,所以当然是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其灭掉了。
加上杨修,以显示自己的智慧,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像他一样做,所以他被杀害了,只能说是他自己惹火烧身。
《三国演义》当中记载,杨修是在汉中被杀害,就其原因,全在于杨修自己。
这本书是写得很清楚,杨修此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忌讳。他的死因是因为“恃才放旷”这是“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有一次曹操为了防止有人在他入睡之后行刺,于是忍痛杀了自己的侍卫,还厚葬侍卫,结果遭到杨修识破。
杨修作为军中主簿,这么多年来没有太大贡献,曹操考虑利弊,最终还是没有留他。
唉,杨修,又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杨修之死》阅读心得3
杨修死了,他是被曹操寻了一个过失杀死的,一个有才华的人被杀死,着实可惜。
杨修,字祖德,死时37岁,其父杨彪曾为汉朝“三公”。曹操掌朝政后,杨彪曾被曹操执辱。
杨修确是有才学的。在一般人看来,杨修本来会依靠自身的学问,平安度此一生,但杨修犯了二个致命的错误,引来杀身之祸。
其一,卷入曹氏诸子夺继承权之争,干预了曹氏家事,为遭祸埋下伏笔。
其二,触犯了“为尊者讳”的原则,是死的直接原因。
凡为长官者,或多或少都喜欢故弄玄虚,以便摆弄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嘴脸来。曹操虽为政治家,也免不了来这一套,你嫌门阔,只消一句话便解决问题,可他故意写一个“活”字在门上,不是故弄玄虚又是什么?本来期待下属向他叩教,他再大加炫耀:何其愚也!门中写活,岂不是阔乎?于是导演出诸人叹服的戏剧性场面来,却想不到被杨修一语点破。所以“曹虽称美,心甚忌之。”趁别人睡去之时杀人,本是曹操的拿手好戏(暗杀董卓)。曹操怕别人对他也来个“克隆”,于是:“一日昼中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事过之后佯为不知,所以众人都认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却独被杨修捅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对此恨得牙痒痒。终于以“造言乱军”之名杀死。
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受正统教育,把君主与国家等同,忠君爱国是知识分子的基本操守。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也出现了一大批爱国者,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然而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终被某一阶级所利用。
杨修所处的那个时代,战乱使社会道德标准扭曲,在杨修身上,体现了一种矛盾性格:一方面被曹操这样的新兴豪强集团所利用;一方面怀念其过去的“世代继簪缨”的日子。这可从杨修与张松的对话看到:松曰:“……敢问公为朝廷何官?”修曰:“见为相丞相府主簿。”松曰:“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助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杨修听后,“满脸羞惭”。可见杨修被曹操所用是不大情愿的,是没有面子的事,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杨修不时捅破曹操是很自然的心态流露。本来,“为尊者讳”自古以来是为官的秘诀之一,“尊者”的“私处”被曝,又岂能成为“尊者”耶?终于曹操想起杨修的“家庭出身”,杀之以免碍手碍脚,话又说回来,即使杨修“夹着尾巴做人”,一旦利用价值用完之时,也将被杀,像荀彧叔侄二人,忠心耿耿为曹操筹谋划策,到头来也难逃一死,这正是杨修等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杨修之死》阅读心得4
读完整篇文章,我的脑海中不禁浮出一个疑问:杨修之死是谁之过?
细想,这是杨修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首先,纵观杨修一生,他并没有像谋士程昱那样,在军事上或政治上给曹操出过什么对策,只是一味地在“门内添活乃阔”和“一人一口酥”等小事上卖弄小聪明,他还自解“鸡肋”,惑乱军心,这是何等大事,曹操岂会放过他?
他还参与曹氏立世子的争斗中,这本就是为人臣子的大忌。即使曹操现在不杀他,日后,曹丕也一定不会放过他。
当曹操问谋士贾明的时候,贾明没有表态。单从这一点上看,贾明比杨修聪明多。
再有曹操“梦中杀人”,本来就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而杨修偏偏要说破,叫曹操如何容他?
杨修有确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能够读懂曹操的心思,但他察觉到曹操的杀修之心吗?我想应该是没有,他真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啊!
我认为,杨修之死怪不别人,只怪他卖弄才华,锋芒太露,又恃才放旷,不知检点。
所以,一个人聪明,学识渊博是好事,但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否则一定会惹祸上身!
《杨修之死》阅读心得5
《杨修之死》是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二回,讲述杨修被曹操杀死的前因后果。在这篇文章中,杨修与曹操的个性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杨修为什么会死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吧。
文中道:“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揭示杨修性格——狂。杨修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被曹操赏识,当上主簿。他必然是知道曹操气量小的,可他却毫不顾及主公曹操的感受,屡犯曹操之忌,足见他的恃才放旷。在曹操建花园的事件中,杨修道出曹操在门上写“活”字的用意,曹操心忌之;之后又指出“一合酥”的含义,曹操心恶之;再后来他又识破曹操梦中杀人的骗局,曹操闻愈恶之。除此之外,杨修又几次使曹操不悦,直至后来的鸡肋事件,他被曹操以乱军心的罪名给杀。
杨修因才而被曹操赏识,却又因才被曹操所杀,都是狂妄惹的祸。杨修之死也非都是杨修的过,杀人者曹操的责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演义》中曹操可谓是奸诈至极,同时又气量不大。他在花园门上写一“活”字,意是想扩大花园门,同时也可以表现一下自己的智慧,不料却被杨修轻易看出,这对曹操是一种羞辱。后来“一合酥”事件又一次让曹操不高兴,再后来杨修识破他梦中杀人的骗局,更是让曹操对杨修极为厌恶。直到后来“鸡肋事件”,曹操忍无可忍,便把杨修杀。
事实上,杨修除激怒曹操,还让曹操产生危机感。杨修是曹操第三子曹植的拥护者和老师,在曹植与哥哥曹丕“世子之争”的过程中,杨修极力帮助曹植,甚至为曹植拟好答案,使曹植面对曹操的问题对答如流。本出于好意的杨修后来被人陷害,背上诬陷曹丕的黑锅,使得曹操觉得杨修对自己的接班人不利,甚至觉得自己的江山快要改姓“杨”,看来杨修是不杀不行。
杨修是有才,但也终究斗不过曹操。他本恃才放旷,又遇上妒贤阴险的曹操,还数范曹操之忌,多种原因共同促成杨修之死,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