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5篇

若水分享 0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1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明白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述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之后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能够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能够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可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可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终,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终,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终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2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反动,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3

寻踪晚清风土,踏迹官场沉浮,追逐侠客视野,畅饮百态人生,《老残游记》和《葬花海》《二十年目睹之怪状》《官场现形记》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6——1909)乃晚清才子,博识甚广,本书深挖晚清社会矛盾,小说直观的展示了晚清的风土民俗,官态时弊。一个孤胆郎中铁英(老残)的梦境开始,以老残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蓬莱仙山湖光山色诱人,老残同友前往却发现危船,好心救船反遭暴击,船毁人溺,老残从梦中惊醒,梦之所向,行之所至。老残前往济南观湖光楼阁,泉景水色,在一次出诊时无意结识济南名流,为宫保(官职)赏识,时值黄河水患,欲留老残得治水良策,奈何老残忘却名利,推官辞礼,夜走曹州。曹州扶台玉尊为酷吏,虽清廉却施暴政,苛政之下曹州虽无盗案,却也民不聊生,人人惶恐自危,玉尊所抓盗犯十之七八乃是良民,冤或重刑,衙门十二台牢笼,月月饱满,日日死尸,奈何这玉尊在外官名却极好,宫保欲推荐其升值,老残至此,慨曰:官员无才便是德,妄有才之人,为名利而做官,国乱强盗作案有三四,酷吏做案却有七八,遂修书至宫保劾之。

时遇以曹州县官,与其辩进退,出治盗之良策,寻退世江湖高人以威名震盗。老残回省城走过齐河县,巧遇黄河冰凌,无法渡河,住店之时又遇见省中官吏,交谈欢悦,吏要二妓,与老残弹唱取乐,此二女却泪如涌泉,诉其故,原先黄河大水,家破人亡,为生计去青楼为娼,吏欲赎之,却是官名在身难以现身,老残只好代为效劳,吏有心,却也成全老残一桩没事,嫁为残妻。此事之后又道齐河冤案,大户贾家一十三口被灭门,唯有一女幸存,原先此女与外人有染,自残全家,却嫁祸给已故哥哥的嫂子魏家,案情重大,省府派酷吏刚弼审案,刚弼自持,重刑魏家妇女,女不忍其父受刑,签字画押,即等凌迟,老残闻之,夜信宫保,祈明官重审,不日,明官白公半日断冤案,其后老残又助县官巧擒元凶,遂携妻游走江南。

念今日时政,名曰法制,实为人治,官僚吃喝嫖赌比封建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冤案非一把手批示,难以昭雪,与封建又是何等相似,虽无酷吏,却有暴政,官员为盗,乱国乱政者十有八 九。古之翰林之学士,虽未愚忠却深悟孔孟之道,书生意志,乃属初生牛犊,而世下文人墨客莫不是拍须溜马,剽窃抄袭,丹心孺牛之辈何其罕见。

《老残游记》中妓女有言:文人在妓女面前作诗非怀才不遇,即风花雪月,想今日文人官报作唱莫不是大唱赞歌,拍须求职,为政者却也沉溺其中,何如娼妓?此乃粪青偏激之言,可做笑谈。

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4

早在上学时,因学过一篇“白妞说书”的文章,明白了《老残游记》这本书,乃“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那时节对描述白妞眼睛的“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这一段,印象十分深,可直到昨日才将整本小说读完,看那续集竟是残篇,正读得入迷时却煞了尾,不免心里惆怅,竟有欲罢不能之感,这是许久都无的感觉。

小说对晚清的社会现实做了深刻揭露。尤其对酷吏的描画,端的是入木三分。酷吏们顶着清官的帽子,却残忍暴虐,草菅人命,双手沾满老百姓的鲜血,比那贪官尤其可鄙。那白太尊,有人在背后说了两句他的坏话,便捉了来说他谣言惑众,用站笼站死。衙门口的十二个站笼竟无一日是得闲的,真真是比地狱还可怕。

小说还描绘了黄河决堤的景象,有书生竟用千年前贾让的《治河策》向抚台献计治黄河,那堤里的几十万人在决堤时都成了浮殍。社会逼良为娼,衙门胡乱断案,真个是民不聊生。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书中二位女性的形象。一位玙姑,一位逸云。

玙姑系山中隐士之女,清丽可人,不仅仅通经典,且擅琴技,与黄龙子用琴瑟合奏一曲《海水天风》,让人徜恍迷离,心为之醉,仿佛那琴曲就在耳边回荡。书中描述颇得音律之三昧,让人心生想往。想那雪月山中,佳人高士在旁琴瑟和鸣一曲,此之境界岂非人生之一大乐事欤?

逸云是那泰山斗姥宫的姑子,却豁达洒脱,深契佛之妙理,已然是位开悟得道的活佛。逸云初时爱那任三爷,爱他的人、爱他的钱,爱得死去活来,之后忽然醒悟,抛却那利欲的折磨,自后便逍遥自在解脱了。她的那段关于除去“我相人相”的“变”法,活生生的一段修道次第文,形象通俗,倒真的是十分难得了。

且看她怎样修道的:她“十二三岁时也没有男女相,到了十四五岁初开知识开始喜欢男人了,却是美男子,如天津捏的泥人子,或者戏子唱小旦的,觉得他实在是好。到了十六七岁,就觉得这一种人真是泥捏的绢糊的,外面好看,内里一点儿没有;必须有点斯文气,或者有点英武气,才算个人,这就是同任三爷要好的时候了。再到十六八岁,就变做专爱才子英雄,看那报馆里做论的人,下笔千言,天下事没有一件不明白的,真是才子!又看那出洋学生,或者看人两国打仗要去观战,或者自我请赴前敌,或者借个题目自我投海而死,或者一洋枪把人打死,再一洋枪把自我打死,真是英雄!之后细细察看,明白那发议论的,大都知一不知二,为私不为公,不能算个才子。那些借题目自尽的,一半是发了疯痰病,一半是受人家愚弄,更不能算个英雄。仅有像曾文正,用人也用得好,用兵也用得好,料事也料得好,做文章也做得好,方能算得才子;像曾忠襄自练一军,救兄于祁门,之后所向无故,团守雨花台,毕竟克复南京而后己,是个真英雄!再到十八 九岁又变了,觉得曾氏弟兄的才子英雄,还有不足处,必须像诸葛武侯才算才子,关公、赵云才算得英雄;再后觉得管仲、乐毅方是英雄,庄周、列御寇方是才子;再推到极处,除非孔圣人、李老君、释迦牟尼才算得大才子、大英雄呢!推到那里,世间就没有我中意的人了。既没有我中意的,反过来又变做没有我不中意的人,这就是屡变的情形。”这屡变的情形不正是她不断舍弃小我推而广之到无我的大我吗?她觉得孔圣人、李老君、如来才算得大才子、大英雄,就在精神层面与之契合如一了。

且看她道成后的光景:“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我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既做了斗姥宫的姑子,凡我应做的事都做。不管什么人,要我说话就说话,要我陪酒就陪酒,要搂就搂,要抱就抱,都无不可,只是陪他睡觉做不到;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逸云,终日里但凡闲暇的时候,就去同那儒释道三教的圣人顽耍,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这一段的描述,活脱脱就是开悟者或叫佛菩萨的思想精神境界了。某禅师云: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脚。那对圣界的意识了然了,与绝对本体契合了,这颗真心如如不动了,但肉身还在,日常应用还要进行,佛菩萨还要实施六度万行累积功德,拯救众生于苦海。逸云说“把我自我分做两个人”,这叫“意识分离,凡圣同体”。岳明在《禅,通向绝对本体》一书里即持此种观点。如今从“逸云”的口里,再次形象印证了此种观点,也即是“禅”的奥秘。

这一篇“情”之进化文,也是修道的进阶文,次第阶段、道成后的光景均了了分明,但需知看时明白,做时难。心性的修炼岂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人的意识仿佛那滚滚不息的大河,要能“行住坐卧皆亦禅”,要能“无住生心”,谈何容易?

这本书到这个光景才看完,也算有缘。看到逸云这一段感慨良多,胡乱书之,不知所云。

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5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我事业的哀叹,刘鹗期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述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述。”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经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可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并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并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可是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我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我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之后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经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述,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可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明白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小说《老残游记》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经典小说读后感5篇范文

2021沈从文作品700字读后感5篇

读《格列佛游记》小说个人读后感

骆驼祥子小说章节读后感五篇

外国名著童年文章读后感五篇

故乡小说读后感范文5篇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范文5篇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

《老人与海》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7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