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若水分享 0

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篇一

"我所以为的孤独是什么?我所以为了孤独到底而孤独还是为了孤独,还是为了孤独而寂寞?″这是我看完《百年孤独》后,所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可我想应该有什么人并不知道这一本世界名著,并不知道何为″百年孤独″。

而这本书讲的正是一个家族,一个世纪,七代人的故事:乌苏拉尔,原书第一代男主人公的妻子。她大概是书中活的最久的人之一了。而我们正可以在她眼中,看到这个家族近百年的发展史。本一开始乌苏拉尔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妻子。后来,他最关心孩子的母亲。再后来,她是祖母,是曾祖母,是曾曾祖母……她总是在忙碌,忙碌照顾家人。夸张一点的说,她为这个家族操劳了近百年。在漫长的时光后,她那青春容颜不再,她那干练的身手不再,她亲手组织起来的热闹的宴会不再……岁月悄悄在他生命活力之后,又悄悄地收了回去,可乌苏拉尔仍想为这个家族无私奉献。她不想让别人麻烦,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双目失明,已经到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时候。到了最后的最后,乌苏拉尔成为了曾曾曾孙儿的"大玩偶″,他们把蜥蜴等东西放在她身上做装扮。她的背上一度被发现趴满了水蛭……那个她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百年家族啊,终于落下了帷幕。没有人询问过他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他的理想,没有人,没有人在意过她的感受,好像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然而,乌苏拉尔一生并不是小说的主线,家族最后一人被蚂蚁拖走,那个热闹的孤独的家才最终消逝光茫 。

也许吧,也许我只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她的一生吧:“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孤独和平相处,孤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篇二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这本书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著作。

我要诚实的说,这本书读起来对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读到快一半的时候并没有品读出任何好的东西,如果我非要给自己一个慰藉,那就是在这几天的沉寂氛围中获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读书除了启迪和思索外,有种无形的影响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间醒来,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脑海来回回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天马行空的思想,最终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为了显示晚年活力仍存隐瞒着自己的眼盲,奥利里亚诺?巴比伦拿着羊皮卷破译家族命运密码“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正被蚂蚁吃掉”,奥利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作小金鱼,蕾梅黛丝升空,还有最后一个猪尾巴男婴被蚂蚁吃掉和荒凉的布恩迪亚家族彻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时通过对这些情形的感应,对孤独有了这样的一个理解,孤独好似产生于人内心深处无法与人诉说的诡秘和羞于与人诉说的秘密,而这两种状态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为,进而形成与外界难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阂。

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他们倍受心灵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那份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内心最深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根除不去的东西,它好似心灵的黑洞,甚至连自己都难以窥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不想与任何人诉说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独,你又喜欢躲在无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这份孤独。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独希望与安静和黑暗为伍,但人却要面向阳光,否在会在无限的孤独里被黑洞吞噬。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篇三

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篇四

《百年孤独》在“新概念”选手中颇受欢迎,因此我对它一直有着好奇的渴望和虔诚的心态。带着不成熟的理解和不内涵的见解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像是看着六代人扎扎实实地生活,却始终离不开孤独。

或许命中注定吧,尽管在“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这两个名字的循环中家族看似会繁衍下去,尽管吉普赛人、政府、战争、火车和香蕉种植园的到来曾一度让这个宁静落后的村庄变得繁荣喧闹,但整个家族还是逃脱不了“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的命运。

是文明促成了孤独吗?还是人的内心本来就属于孤独?

“怎么时间老是在打转转啊?”乌苏拉说道。或许这个家族乃至整个寰宇都是沿着一个无边无际的圆圈运行的吧,所以人类才注定孤独,注定看见繁荣昌盛也只是看见了美丽化作的泡影。

在我看来,孤独的人大抵两种:自负与自卑。

自负的人通常有自负的才华。他们超出常人而用慧眼看世界,理解层次不同,交流自然成障碍。于是他们干脆自行研究,不理会众人,似乎形成了至极的境界而求新的突破,领悟常人所不能领悟的玄妙。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傲。而先驱大多是在这样不能被人理解的状态下产生的。就像布恩地亚是因为过早地知晓了家族的命运而被视作疯子一样,先驱总是孤独的。

自卑的人大多缺少自负的资本。他们在某些方面低于常人而用更忧郁的眼神看世界,自觉不如众人,交流也自然隔阂了。

当人们兴趣使然地谈论着一些话题时,他们只能蜷缩在角落里做听众。热闹是他人的,他们只会用冷漠的心态面对世人。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僻。就如奥雷良诺在自卑中挣扎一样,封闭的世界注定与世隔绝的。

自愿地停留在自我狭小的圈子里,自主地抵制着新事物的侵入,也难怪马贡多一直处在孤独之中,注定百年之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愿这最后到来的飓风,能吹散一切封闭自守的落后。“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绝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希望如此。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篇五

记得半个月之前,在看了余华的《活着》的作者写作的意图的时候,余华曾经提到了《百年孤独》这本书。于是迫不及待的想看。终于在网上找到,并下载到手机中。

《活着》和《百年孤独》有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振摄人心的警句,有的只是平淡的描述。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描述布恩迪亚7代人的命运,展示了这个家族的兴衰,以家族的第一代人乌苏拉担心生出一个长有猴子尾巴的孩子,到这个担心在最后一代身上出现为结尾。

当看到圣索非亚。德拉佩德把自己的所剩的两三件换洗的衣服捆成一个小包准备离开被小草包围、红蚂蚁侵蚀的老屋时,给人一种大厦即将坍塌的感觉,她为这个家族默默的付出,而她的那个高傲的有着贵族血统的儿媳妇却把她当成固定的女仆。尽管她从少女时代就居住在辞,但是此时她空有收拾房子的心,也无力了。在离家出走的时候身上仅仅带着一比索25生丁,还有可怜的几件衣服,看到这里,谁的心都不会不凉透的。其实在乌苏拉眼睛失明去世以后,这个家族就逐渐走上了衰退的道路,特别是她作为家族中的主心骨,在去世以后,衰退的趋势更无法遏制。这个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连同如镜子般的马孔多镇,被飓风彻底抹去。

菲兰达她高傲、虚伪、懒惰,虽然这些都是她从小生长的环境所造成的。但是看看背叛她的丈夫、她不争气的儿子、还有被她毁掉的大女儿梅梅,这个女人着实可恶的很。

孤独很可怕,在总是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容易走上自我的封闭。

读完这本书,感受了拉丁美洲人名所遭受的苦难。很奇怪,突然想到了南京大屠杀,至今日本政府都不承认。过去的100多年中,我们民族也遭受了巨大劫难,在国际上被孤立,还好我们没有走上极端。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篇六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题记

《百年孤独》又叫《一百年的孤寂》,是作家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了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用网一样迷幻的结构,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多的风云变幻的历史。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孤独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惨则是对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真实写照!若大的家族终将逃不过羊皮卷的安排:家族的第一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人正在被蚂蚁吃掉。乌尔苏拉为了使血脉流传与造化法则抗战,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探索伟大发明的神奇原理,费尔南达忙于祈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战争的幻象和打制小金鱼的辛劳中日渐木然,奥雷里亚诺第二在狂乱的欢宴中深感孤独苦苦挣扎……。尽管他们各忙其事,但最终都归于孤独,归于平静,归于死亡。正如作者所说: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是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中没有主角,但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全书最让我震撼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何不是个最大的悲剧。他是乌尔苏拉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儿子,从打制小金鱼到打仗失败后又打制小金鱼,他说:“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嘲笑和无奈。在马孔多,即使你买了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你也终究逃不过孤独的追杀。

百年孤独,我读出的是永生。河水永不停歇,生命无不在运转。家族中整整七代几十名成员,循环往复只用五个名字命名,循环往复地做着相同的事情打发孤独、时间,永远在这个家族中转着圈,一切重复的轮回。每天做两条小金鱼的布恩迪亚上校,做满二十五条又放回坩埚中熔化从头开始做;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又拆,拆了又缝直到死去的阿玛兰塔……,他们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孤独感无法排遣以至于不得不离群索居,如果不选择死亡,便只能寻找排遣各种孤独的方法。但一切终将结束,正如全书的最后一句:“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到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有你也有我!

《百年孤独》读后感不少于600字篇七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

——题记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向我们展现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同时向我们展现的还是一个想要融入新文明确手足无措,遭受歧视的大洲。

《百年孤独》这本书由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儿·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他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我对作者开始并不了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在我发现它时,我在想为什么会叫一个这样读起来就给人一种深入的感觉的名字,“孤独”这个词本身人们在读到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一种空间,因为它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是一种属于自己的状态,而作者又在前面加了“百年”,更是让这种孤独的感觉直击心灵,我对此很好奇,我想要了解百年的孤独的感觉是怎样的。

家族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尔苏拉新婚时,乌尔苏拉害怕像自己的姨母与叔父结婚时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她拒绝与丈夫同房,每夜都穿着特制的紧身衣,因此布恩迪亚遭受了嘲笑。当布恩迪亚被嘲笑时,他的痛苦,他忍受不了的爆发,全都通过文字一一冲击我的心灵,他杀掉了嘲笑他的阿基拉尔,又因为害怕死者的鬼魂,所以他选择带着自己的一家和朋友离开了村子,经过了两年的跋涉,他们在一片滩地上建立了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也在这里开始。

布恩迪亚是一个极度富有创造性的人,他从吉普赛人那了解到了科学,陷入了科学的先进魅力,他不满自己落后的生活,拥有着自己的思想,但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与马孔多的落后、保守格格不入,他被当成疯子,甚至他的妻子也排斥他的所作所为,最终被家人绑在一颗大树上,几十年后死去,在那几十年中,他忍受着无尽的孤独,被人遗忘。乌尔苏拉在他死后,成为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她无疑是书中最重要的角色,没有她的存在,整个家族将就此止步于此。

从第一代到最后一代,家族中的所有成员都陷入着孤独中,直到整个家族消失。像马尔克斯所说的“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与整个文明格格不入的地方最终只能被淘汰,作者想要找到一种集聚的力量,但并没有有效的办法。

正是像瑞典文学院说的那样,这本书“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我通过文字真切感受到了奇迹与生活的结合,也明白了即便知道不被人认可的悲伤,但依然要勇敢的生活。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5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