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

若水分享 0

《百年孤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代表长篇小说,是一部充满神奇与狂欢的历史鸿篇巨著,被后人誉为“魔幻小说界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1

与书相遇,其实同与人相遇一样。人们常愿:“对的时间,碰见对的人”。是因为过往滚滚将你我塑造为了今日的你我,少了任何一段过往的时光,都不会是对方所期盼的人。

读书亦然。用一颗心去靠近冰冷的文字,渴望从中得到共鸣,得到启迪,得到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超然友谊。十五岁让你热泪盈眶的薄本,二十二岁再读未必会有同样的感受,甚至隐隐为过往的眼泪而面红。而十七岁那年随意捧起却觉无趣,随之束之高阁的书,却在岁月的流淌下,在某年深深叩击着你的心灵。

第一次捧起《百年孤独》,是在高中。关关新购之后,泡脚时吐槽里面人物重复而拗口的名字——何塞阿尔迪奥布恩迪亚,甚至还有什么第一第二的,弄得我们忍不住发笑。在单调的高三生活里,何塞阿尔迪奥布恩迪亚,这个长长的名字甚至成为了我们一个不明意味的笑话。偶尔从口里吐出,看着其他人莫名其妙的表情,总是能乐不可支。于是抱着一种寻乐的心态,我过些时日便将它借了过来。依稀记得它黑红的封面,书脊因摩挲而略微发白。大抵是因为那时每天读闲书的时间有限,每次翻开,望着书里的名字,总要花一番功夫去试图接续人物关系。没过一周,这种艰难而痛苦的尝试,就以我的全盘失败而告终,除如同浆糊一般留着几个拗口的难以辨别的名字以外,并未感受到半点文学吸引。只觉得像是回到了小学不知几年级被父亲要求着初读红楼梦的日子,浑浑噩噩,味同嚼蜡,难熬非常。

放弃前,我特地关注了一下作者的名字。从此,马尔克斯这个名字便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百年孤独》就此成为了一种难言的痛苦回忆,心中甚至生起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愿再捧起。

说不出是什么缘由,硬要说,大抵是想克服一下心魔,于是三四天前倔强的下回了《百年孤独》。熟悉的封面躺在灰白的纸屏中,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张牙舞爪。在外婆家的小凳上,就这样开始了重读。

断断续续读了两三天,前面的剧情多少有些印象,读起来虽然顺畅,但又有些枯燥。我甚至又开始担心这次重读能否遂愿,似乎熟悉的混淆感又隐隐浮现了起来。但不知从何时起,我忘记了纷繁复杂的关系网,抛开了那拗口而重复的名字,渐渐地,夸张而狂野的魔幻现实面罩被揭开,我惊觉其背后是布恩迪亚家族一代代不同的悲剧,但贯穿始终的,却是不变的孤独。

羊皮卷,银匠间,小金鱼,裹尸布。无休无止的情爱与私通,交织着无休无止的怨恨与猜忌。那小小一间银匠间,那薄薄几卷羊皮纸,又留下过多少孤寂灵魂的指印。偌大一个家族,从未有过理解与共通,每个人唯有难以排解的,互不理解的,终生萦绕的孤独。是孤独招致了悲剧,而悲剧又招致了孤独。

或许悲剧在他们自己看来,不觉是悲剧。或许孤独者本身,鲜觉孤独。但终会有一天,若孤独的世界出现一个缺口,被压抑的情感便会如火山般喷涌,孤独会吞噬你,会让你加倍加倍地试图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让你奋不顾身,忘却伦理,失去理智。

少年未尝愁滋味,为作新词强赋愁。

孤独也是。尽管人生的路才短短几程,也许几年,几十年后再回首,又会有不同的滋味,甚至会为今日的多愁善感暗自发笑。但近一年的我品涩到的孤独,远比过往所有都来的更多。渐渐意识到,没人会陪你走过千山万水,没人会陪你跨过荆棘险滩,人生的路越走越孤独,家人会支持你,朋友会鼓励你,但都不曾了解你,正如你也不曾了解谁。热闹的欢聚背后,可能是一颗颗孤寂而渴望共鸣的心。孤独是我们的起点,似乎也是人生漫程的必然归宿。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愿我们找到自己的知音。

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2

此书文笔之精简,令人称奇。例如描写庇拉尔·特尔内拉,在她遇到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后,发出那句经典的“好家伙”的感慨,将他带到她的吊床上去,很快怀上了阿尔卡蒂奥。我突然好奇这个女人是谁,重又翻到前面去找,却只见“那段时期有个女人常来家里帮忙做家务,她神情欢快,言语无忌,举止诱人,还会用纸牌算命”这样几句描述她的出场。写完了她和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激情,只用“那女人”。

下面是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其中不乏令人浮想联翩的精美绝伦的画面。

在远征者队伍到达马孔多的第一个夜晚,马孔多的河水“仿佛冰冷的玻璃在流动”。

在距离马孔多两个星期的步行距离的地方,在着魔之地的彼岸,停着一辆白色的西班牙大帆船,里面生长着一个静谧美丽的世界。“整艘船仿佛占据着一个独特的空间,属于孤独和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侵蚀,避开飞鸟的骚扰。远征者们在船内仔细探查,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只见一座鲜花丛林密密层层地盛开。”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刺穿了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的喉咙。妻子乌尔苏拉看见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正努力用芦草团堵住咽喉上的空洞。”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看见“死人就在那里,神情忧伤”。用徒劳的补救写死人的忧伤,用死人的忧伤写活人的内疚。

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的灵魂通过询问其他的亡灵,辗转从马孔多第一位死者梅尔基亚德斯那里找到了马孔多这个此前未被死神光顾的地方。魔幻而合情合理。

丽贝卡在为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而哭泣时吃土,在平静的午后和姑娘们绣花时偷偷吃土,在对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疯狂吃土。“每当看到潮湿的土层和蚯蚓在花园里堆起的小丘,她常常会从交谈中走神,怀念的泪水带着咸味涌上舌尖。”让人难以理解,又似乎可以理解,假如她孤僻而又热烈,又恰巧有吃土的怪癖。

由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悲伤,“马孔多在睡梦中惊醒,心神俱醉,那琴声不似这个世界所有,那饱含爱意的歌声也不会再现人间。”直到这一刻,我仍愿意相信,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对阿玛兰妲产生了如昔日对丽贝卡那样深厚的感情。假如那是爱情,一定是最神圣纯洁的一种。阿玛兰妲看起来也喜欢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但又无法解释后来她对奥雷里亚诺·何塞产生的悸动。一个女人可以如此决绝地拒绝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却险些无法拒绝自己的侄子。另,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吗?存疑。

在预知死期分别是做足一定数量的小金鱼和绣完自己的寿衣之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日复一日做着小金鱼,做完又重熔,阿玛兰妲日复一日绣自己的寿衣,绣了又拆。他们在想些什么?

也许不仅是布恩迪亚一家,似乎马孔多的所有人都患上了“祖传的孤独”。刚建村时,人们还会因为吉普赛人带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而在乌尔苏拉的鼓动下拒绝吉普赛人进村,但渐渐地,没有人再关心马孔多发生了什么,而是一切顺其自然。

没有人想对入侵马孔多的香蕉公司和殖民者做些什么,没人相信大罢工事件中死了三千多工人,却也没有人对真相感兴趣。

这里的人似乎对世界没有好奇,拒绝相信奇谈怪论,却又不愿亲自探寻真相,只选择用自己的已知解释发生的事。只有布恩迪亚一家,似乎每个人都努力想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却也不得不淹没在世人的遗忘和孤独的海洋中,向既定的宿命屈服直至毁灭。

马孔多毁灭了。孤独的种子飘向世界,在各地的角落生根发芽。

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3

孤独是很多人都害怕的,何况是百年孤独。出于对书中内容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感慨颇深,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也可以看看,接下来写写我的个人感受。

其实这本书,我一共看了三遍,才慢慢的理清其中的故事关系及人物关系,也从中感悟到了很多的东西。作者采用的是倒叙的描写方式,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其实,每种书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式,只要我们认真的投入,我相信也是一定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百年孤独》这是本书是有实际的创作背景的,哥伦比亚爆发的内战,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及民众的盲目,作者通过写家族之间彼此没有沟通,没有信任,整个家族充斥着孤独的精神,在作者的笔墨下,一个个人物性格鲜明。

《百年孤独》显然是作者对当时所处环境的一种感受的描写,他希望整个国家是团结的、美好的、和谐相处的,在作者的眼里,其实所谓的孤独就是不团结。

《百年孤独》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进行描述,从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的过程。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家族的七代人,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他们夫妻俩想要与外界相连,于是想要开辟一条通往外界文明之路,遗憾的是他却被绑在了树上,几十年后他死在了那颗树上,马贡多文明也一同死去。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整本书读下来,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可以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虽然书中的内容是虚构的,但是书中的史实是真实的,作者的内心希望国家和平,人民群众可以团结起来,没有斗争。

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4

对科学的诚爱,对情人的疯爱,对生活的浊爱,对家族的任爱,几代人,一直努力着,追寻着那个时代的自己,为想要的东西,或生或死,到最后,一切却又回归到原始的起点。

请及时的享受当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生活一直在继续,只是走着走着,有些人回到了原点,有些人走到的峰顶,有些人还继续走在前往或者回去的路,那又怎样,不论发生什么,路还在我们的前方,请继续走下去。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故事也很简单,但是几代人加起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情感很简单,但是几代人加起来就不是简单的情感。

阅读之后,生命到底是什么?信仰又是什么?没有人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也不能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活着,好好的活着也许就够了!

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5

自6月7日晚开读范晔译本《百年孤独》,经过10余天睡前醒后的卧读,今日晨终于通读一过,也算了却了多年的夙愿——终于读过《百年孤独》了,否则,在文化人面前怪没面子的,哈哈,好在老张周围文化人属稀有动物。

书是读完了,想谈点什么却难,因为老张不是评论家,更不谙翻译之道,不过,话还得从译文说起。范晔先生青年才俊,不过文笔却非常老到,这其中也许就有译不下去时狂读白先勇的“金大班”等中文经典作品之功,总而言之,译文的“雅顺”应该是老张能够一气读完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于老张而言,第二个原因恐怕就是书籍的装帧与印制比较合乎老张的口味,套封魔幻、内封素雅,传统大32开精装,字体大小适中,书签令老张喜爱有加,既便于阅读,闲暇还可享受一番,哈哈,老张也许是过于看重形式了,但个人喜好没有办法。正是基于上述两点,老张才得以欣赏马尔克斯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巨著。魔幻现实主义,这名字起得真正科学,或者说是很真理。历史和现实,人世和它世,真实和虚幻,分不清、辨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百年的孤独融汇始终,马孔多小镇的兴亡也贯穿始终。或许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寓意,老张领会不了,至今连到底写了老奥家几代人也没有理清。但这并不妨碍阅读,照样还能读得津津有味,或许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或者说魔力。上海译文黄锦炎等先生译本各方面都很好,但老张一直未能通读,今日想来也许有年龄的原因,年轻匆忙,很难在一个点停留过长时间,小张没读的书只能留待老张了,哈哈。人与书,有没有缘、有没有分、有没有缘分,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定论,这个说不好,不好说,只好不说也罢。

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2022年经典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五篇

《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5篇最新范文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

经典文学《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小说读后感

看《百年孤独》小说的优秀观后感700字

看《百年孤独》的优秀观后感600字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3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