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魔球东野圭吾读后感

若水分享 0

在网上搜《魔球》,是东野圭吾 25 岁写的,是第 30 届江川乱步奖入围作品。也就是说是比《放学后》还早,不 知是不是东野的第一部公开作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魔球东野圭吾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魔球东野圭吾读后感1

夜深了,暮春的夜真是格外的安静啊。我摘下了眼镜,轻柔着太阳穴闭上了眼。就在一分钟前,我终于看完了东野圭吾的早期作品《魔球》。

心中竟难以平静。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的小说是在高三,那时候我和同学借读了当时火热的《嫌疑人x的献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大四了,五年来,从《放学后》到《白夜行》《恶意》《新参者》《分身》《流星之畔》……追了东野圭吾的小说一路,如今机缘巧合有幸读了先生写在获奖处女作《放学后》前一年的作品《魔球》,也算是对先生的一次重新认识。

如果说获得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的《放学后》是东野圭吾职业写作生涯的起跑线,那么《魔球》则是起跑线前的投影,在第三十届江户川乱步奖的参赛作品中入围却未能获奖的《魔球》现在来看值得细品。

先从缺点说起,剧情前期有点拖泥带水,发展的有些慢,这一点也符合先生早期的风格,有一些稚嫩,很多伏笔也表现的比较明显,但是纵观全书来看,真的是瑕不掩瑜了。先生的巧妙设计和构思中更多的掺入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理解,这一点,融进了他所有的作品,即使早期的《魔球》并未获奖,但也不能掩盖这样独有的光芒。

如果说一波三折的剧情是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那么人物形象就是小说的灵魂。须田武志、须田勇树、高间、芦原,这一个个形象如同放电影般在我脑海中浮现,竟久久不能忘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魔球》成功了。

再从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来讲吧。

开篇从甲子园棒球赛写起,老实说,我一个从来不看棒球赛的人看的云里雾里,很想放弃阅读(当然了这里也是后面的伏笔,只是个人感觉开篇写的过于啰嗦了),紧接着描写一次恶作剧式的“炸弹案”,没错,一个没有引爆装置的炸弹放在了一家公司里,警方随即展开调查,可是正当调查无果时,第二天公司老板又被人威胁“绑架”,最后老板自行回来了,嘿,这个剧情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有点新颖,可是正当我提起兴趣想看看有哪些线索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另起一条线,正式讲起本书的主要剧情。(有些小失望,前面铺垫的戛然而止,后面剧情又有些拖泥带水,直到结尾才联系起开头,然而读者这时候其实心里已经渐渐有答案了,就没了那种惊喜。中途如果能联系开头,再来几个疑惑点或者反转就很爽了)

主体剧情不做详细回忆了,就简单介绍一下吧,小说主要就是讲了开阳高中棒球社两名主将北冈和须田武志先后被杀害的故事,杀人犯对第一个人是无意识杀害,对第二个人是故意杀害,动机是因为感觉到对方的不守信和背叛有了报复心理。说到这是不是感觉和正常的凶杀案没啥区别,但是东野圭吾还是厉害,因为他一开始就精心构思了整个框架,因为有几点是很难想到的,第一,杀害两人的凶手正是须田武志,没错,第一次是意外杀害,第二次是自杀,自杀伪造成故意杀害是为了不使家人受到牵连的一种自我赎罪。第二,打第一个北冈被杀害时,当时的一位女老师就在现场路过时看到了武志,但是出于内心的一种希望武志自首的想法,老师做了伪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也就造成了后面的一些悲剧和对破案的影响。第三,须田武志的弟弟须田勇树知道整个案件情况,但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替哥哥承担起了后续的工作,造成了两人均系他杀的假象,这一点也是结局才知道,所以这个反转很棒。

抛开剧情来看,我对“魔球”的意味有了更多的想法,所谓魔球,其实只是整本书的一个伪线索,是串联剧情发展的,因为案件与魔球无关,魔球更多是一种“心球”,即所谓的心结和心魔。凶手武志的人生可谓凄惨与可怜,这也造成了他的报复心理,但是作者笔下的描述中,武志恰恰是一个有责任心,懂事孝顺,极具天赋的运动少年,一切的悲剧只因一次报复,一次失手,却引来了一系列人性的思考,老师的教育引导该是如何的?父母的爱情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怎样的?人的赎罪是一种怎样的定义?所谓的善恶谎言与真相又是一种怎样的平衡关系?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看完这部小说,以上的疑问你心中自有答案。

魔球东野圭吾读后感2

魔球的魔力

小说结构,两条线,开篇第一章从须田武志的故事开始,第二章从炸弹事件展开。之后两者联系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每每写到悬念呼之欲出的地方就会跳转到另一个事情或人物的视角下来叙述故事进展,吊人胃口,最后交织在一起揭开谜底。纵观东野桑的作品,他对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娴熟。这种手法,优点是开篇就能吸引住读者的注意,节奏也比较紧凑。缺点就是没有什么新意,比较常见。

看到最后有一些感触是,如果一个人遭遇了什么不幸,或是人为制造了什么不幸,要了解背后的原因,那探寻的途径便是去了解ta童年生活的环境和经历的时间,从中一定会发现有帮助的信息。这也是弗洛伊德总是强调问题的根源与儿童时期有关,只是究竟影响程度有多大,这永远是个值得争论的话题。

与须田武志不同(除了队友田岛恭平),棒球队的其他人很平庸,而且甘愿平庸不愿努力,只想着能维持现状就最好了,如此这群人因为棒球走到一起,即使北冈明不死也会因各种矛盾而分崩离析。转念想到自己也有这种境况需要面对,同样是上了研究生,同学的目的想法各有不同,有的想在这方面有所成绩建树,有的只想混混过日赶紧毕业,有的只是觉得自己能找个相应的工作衣食无忧即可,如何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和性格形似的人可谓可遇而不可求啊。

摘录

“他们只是等着,棘手的问题总会有个了结。”

魔球东野圭吾读后感3

与《魔球》共鸣

这部小说是东野圭吾成名之前的作品,口碑不错,算是具有后来的风格的雏形。同时我也发现我也算是他的粉丝了,看了他差不多十部作品了。我觉得他好厉害,对于生活的观察是很细致又是那么地广泛,这些体验在人物的描写上。而对于观念和道理也是很透彻。基于这两方面引起了我的共鸣。不必说共鸣,就算是有人和你的兴趣一样,大家也会觉得很高兴,继而聊的不亦乐乎。所以,看完《秘密》后,我是心情沉重设置想哭,如果我是一个作家能做到这样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聊回《魔球》,虽然并没有后期的作品那么有深度,其实也是对人物的感情不够深度,但是里面的描写也是很好了。

“他们只是等着,棘手的问题总会有个了结。”这是文中的一句话,说得很好。很好奇东野圭吾他是不是经历过许多还是看了很多书?我活了二十二岁,经历的事情也不少,尤其是大学的四年更让我知道无意义的等待并不会带来好结果。通常都是犹豫不决或者想依赖别人来解决问题,往往就是机会溜走了,追悔莫及。

其实有些跑题了,莫怪莫怪。

魔球东野圭吾读后感4

东野圭吾这次讲的是一个守护与被守护的故事,武志想要守护的是自己的家庭,采取的方式却未免过于残忍,不光是对自己,也对自己的弟弟和家庭。就像本书结尾时写到的一样:“永远不会消失的,只有那个赌上青春,赌上性命,拼命守护我们的人。”我想逼自己的弟弟用如此残忍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想必怎么样也是忘不了的吧...

在阅读本书时,总觉得东野圭吾这个故事讲得相比巅峰期的几本书来说还是稍显稚嫩,后来在翻阅资料时才知道这是他25岁写出的早期作品,恍然大悟,果然这本书还是可以看出东野现在想表现的事物的一些影子,但是并不完整和深刻。

魔球东野圭吾读后感5

东野的第一作,很惊奇地没有走他之后几作的本格路线,反而是中后期作品惯用的以动机和社会、人性问题为主线的本格化社会派(类型名字是我抄的……)。这不禁令我联想到,融入了精巧的密室要素作为手法的《放学后》之成功,是不是影响了东野接下来几部作品的创作走向。《毕业》和《放学后》模式类似;《山庄》是典型的孤岛派本格推理,要素都十分经典以致老套;《十一字》则是想回归《放学后》和《毕业》的模式,但又突兀地套入了不合时宜的孤岛谜题。本以为那时的东野遭遇了写作方式上的迷茫,可看到他对媒体的回答,得知当时社会派大行其道,而东野喜爱的是本格派。也许《魔球》才是谨慎妥协的产物,这也能理解他后来所说的“不是不想写本格了,而是不能写了”。

再来看本作,主要的问题就是用了大量篇幅最后渲染出的动机,感觉上并未作清晰的解释。临近结尾,我本以为武志的动机是由于北冈爱犬的袭击导致的右臂永久性创伤,而让弟弟切下其右臂处理掉,也是为了掩盖右臂的伤口,以免被怀疑到作案动机。可下一章就跳脱案件直接完结了。

东野在篇中有提到关于武志小时候的一个情节,就是他十分痛恨不遵守约定的人,为此毁掉了同伴珍贵的棒球手套,可套用在结尾警方与勇树对武志动机的推断上,却有些牵强。

一是手套与人命的差别。文中虽强调须田家家境贫寒,但并未塑造出两兄弟性格上的严重缺陷。且北冈的行为只是出于担心朋友,虽说可能会影响到武志所计划的前途,但为此伤害自己的搭档依旧不是常人所能做出的事。

二是警察与勇树推断的案件发生时的情形。武志想杀狗对北冈进行警告,但因为之后起了争执,误杀北冈。此推断的论证为北冈对从小学开始养育的狗十分爱护,所以对狗被杀无法容忍,主动与武志发生冲突,结果遭误杀。如此说来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只不过文章对此几乎无分析,一句带过让人觉得动机推断模糊。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武志仅得知北冈要去找森川告知他手臂伤的实情,便在北冈返回的路上遇到后直接将其狗或人杀掉。如果北冈并未告知森川呢?如果作为老师的森川也答应保守秘密呢?一般来说,要先跟北冈确认一下才是合理的做法,可武志当时直接就动了手。前文说武志是个很有想法、很冷静的人,为何在这时突然就丧失了冷静,并且这也非临时起意,他是有几个小时思考时间的。且小学那件事也不能证明他在成长到高三后,思维方式依旧与小时候一模一样,棒球手套和狗或人也不能等同。

四,为何武志要让勇树将其右臂锯下,仅仅是因为对自己过于失望么?看到这里时我一直觉得有伏笔,可是并没有……

总之我认为,文章看到结尾,脑中所期望的动机没有展开就结束掉很是奇怪。如果像我所说,武志的伤是北冈爱犬所致,北冈因为内疚,之后便经常观察武志练习,继而帮助他练习魔球,后由于担心朋友的病痛,忍不住去对老师阐明,却不知此行为可能会令武志计划中的高额签约金落空,也违背了两人间的约定,怒不可遏的武志认为手臂伤和现在签约金即将落空,都是由于北冈造成的,遂起了杀狗或是杀人的念头,最后为了家人的平安,选择自杀掩盖事件真相,并让弟弟切下其手臂隐藏杀人动机。这样岂不是更加合理。

很奇怪为什么所有的条件东野都布置好了,最后却没有这样写。当然,这也或许是给观众埋下的线索吧,就像《谁杀了他》那样,不过被故意潜藏在了文字之下.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