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局外人加缪读后感

若水分享 0

《局外人》这本书核心情节其实就两个,一个是默尔索母亲在养老院去世,他去给母亲处理后事,另一个就是他杀人以及被判死刑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局外人加缪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局外人加缪读后感1

主人公莫尔索对生活的态度实在是令人感到头疼和费解的,难道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

莫尔索一直是个局外人,不只是犯罪后,从一开始他便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世界,对于关乎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世界与我毫无关系,我的存在毫无意义,至于是死是活,似乎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莫尔索也是一片模糊,不仅如此,在交友、结婚、工作等等各方面都是这样。但矛盾的是他又是真实地活着,完全不虚假地度日,对于有关自己的事完全诚实。

对于生活,他应该是爱的,他爱的不是某种形而上的主义,某种神圣的力量,而是真实的自然,真正的情欲感受。阳光,海滩,女郎,空气这些他都爱,在这点上他是俗人一个,又同时读者可以看到,这种俗并不低俗。听烦了他人的长篇演讲,便承认他是对的,无所谓自己的立场。用这种懒散的态度应付许多事,习惯性沉默,莫尔索不懂也不想懂。

局外人加缪读后感2

许多年前便知道这本书,直到最近才看完。许久没有体验过内心回荡的阅读感受,不仅仅是对人物命运的认识,还有对以文明现代标榜的司法制度的反思。

平淡消极的默尔索,并不像传统的小说中的”小生“一样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身上有着不息的执念和信仰。默尔索单纯如赤子,从未压抑自己,也不曾标榜自己,仿佛来自桃花源中的一个木讷但又丰富的青年。书中关于这样一个乏味的人物的准确心理活动的捕捉,非常精彩。

主题鞭挞了现代社会的司法制度,法律的判定并不以案情的客观事实和细节逻辑做为参考,而是以世俗标准,世人如何看待这个杀人犯,世人如何评价杀人犯来作为标准。这样的荒谬,虽然比不上世间大多数冤案的曲折离奇,但却是对所谓文明的一种嘲讽。

局外人加缪读后感3

《局外人》这本书核心情节其实就两个,一个是默尔索母亲在养老院去世,他去给母亲处理后事,另一个就是他杀人以及被判死刑的过程。

他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他本身和这个人无冤无仇,是因为帮助邻居雷蒙,才卷入和阿拉伯人的纠纷。事情发生的时候,默尔索顶着烈日,在海滩上闲逛,意外地和一个阿拉伯人狭路相逢。对峙中,阿拉伯人拔出了口袋里的匕首,默尔索被太阳晒得头昏眼花还感受到了威胁,朦胧之间他枪杀了阿拉伯人,然后朝尸体开了四枪。其实这是有点自卫性质的,如果他表达悔恨,是可以免于死刑的。

但当法官问他是否感到后悔时,他说:“与其说是悔恨,不如说是某种厌烦”。因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默尔索复述了无数遍案发过程,他已经厌倦了。

法庭找来了许多人证,试图通过证明他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得麻木不仁,来证明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杀手。可是他的辩护律师问他母亲去世那天是否感到痛苦时,默尔索回答:“我很难回答。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希望过他们所爱的人死去。”法官、辩护律师、陪审团、临终关怀的神父,全都希望默尔索承认他对母亲的死悲痛万分,承认他对于杀人罪行悔恨不已,他们希望默尔索深刻忏悔,像其他罪犯一样在宗教的感召下声泪具下。可是默尔索拒绝了,因为“这不是真的”。

为什么默尔索被判死刑了呢?

作者加缪曾经给《局外人》写过一个序言,这个序言让我立刻理解了默尔索的选择:这本书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默尔索是以怎样的方式抵抗这个游戏的,答案很简单:他拒绝撒谎。撒谎不仅仅是说假话。事实上,尤其是当你说的不仅是真相的时候,你就在撒谎。在人心灵的层面上,说出的内容比内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

“说出的内容比内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这句话太震撼了!默尔索执拗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真相,哪怕在其他人看来愚蠢且没有任何好处。

无论对谁,他说出的内容从来没有多于内心所感受到的,哪怕面临着死亡威胁,他也是一个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感受的人。

但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感受,常常是要承受很多压力的,有时候说谎反而会让一切变得简单。

外人加缪读后感4

《局外人》这本书核心情节其实就两个,一个是默尔索母亲在养老院去世,他去给母亲处理后事,另一个就是他杀人以及被判死刑的过程。

他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他本身和这个人无冤无仇,是因为帮助邻居雷蒙,才卷入和阿拉伯人的纠纷。事情发生的时候,默尔索顶着烈日,在海滩上闲逛,意外地和一个阿拉伯人狭路相逢。对峙中,阿拉伯人拔出了口袋里的匕首,默尔索被太阳晒得头昏眼花还感受到了威胁,朦胧之间他枪杀了阿拉伯人,然后朝尸体开了四枪。其实这是有点自卫性质的,如果他表达悔恨,是可以免于死刑的。

但当法官问他是否感到后悔时,他说:“与其说是悔恨,不如说是某种厌烦”。因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默尔索复述了无数遍案发过程,他已经厌倦了。

法庭找来了许多人证,试图通过证明他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得麻木不仁,来证明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杀手。可是他的辩护律师问他母亲去世那天是否感到痛苦时,默尔索回答:“我很难回答。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希望过他们所爱的人死去。”法官、辩护律师、陪审团、临终关怀的神父,全都希望默尔索承认他对母亲的死悲痛万分,承认他对于杀人罪行悔恨不已,他们希望默尔索深刻忏悔,像其他罪犯一样在宗教的感召下声泪具下。可是默尔索拒绝了,因为“这不是真的”。

为什么默尔索被判死刑了呢?

作者加缪曾经给《局外人》写过一个序言,这个序言让我立刻理解了默尔索的选择:这本书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默尔索是以怎样的方式抵抗这个游戏的,答案很简单:他拒绝撒谎。撒谎不仅仅是说假话。事实上,尤其是当你说的不仅是真相的时候,你就在撒谎。在人心灵的层面上,说出的内容比内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

“说出的内容比内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这句话太震撼了!默尔索执拗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真相,哪怕在其他人看来愚蠢且没有任何好处。

无论对谁,他说出的内容从来没有多于内心所感受到的,哪怕面临着死亡威胁,他也是一个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感受的人。

但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感受,常常是要承受很多压力的,有时候说谎反而会让一切变得简单。

局外人加缪读后感5

今天读的是一本短篇小说《局外人》,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阿尔贝·加缪。

看完小说,我去搜索了一下什么是“存在主义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玮是这样为其定义:

“所以在回答人生意义、自我、情感这些问题的时候,传统哲学也都会给出一些抽象的回答。但是存在主义想要推翻传统的哲学体系,彻底转换哲学的视角,去关注每个鲜活的个体真实的生存处境和具体的生存体验。

存在主义就会格外强调人非理性、情感的一面,还要把传统哲学不屑一顾的很多负面情绪当作哲学分析的核心,比如我们面对世界的荒谬感、面对人生的虚无感、面对死亡的焦虑感。“

读完这些相关信息,我对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有了更深的了解,《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名公司的普通职员,开篇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默尔索参加妈妈葬礼的场景,他的冷漠和周围人的情感反应并没有直白的写在文章中,而是埋伏于各种细节之中。接着写了葬礼过后的平常日子,他不经意间做了很多周围人为之震撼的事情,比如葬礼第二天就和喜欢的女孩子上了床,看了一场喜剧电影。

女孩问他结不结婚,他说随便吧。

原文这样写道:“我说结不结婚都行,她要是想结,我们就结”

老板问他要不要去新环境改变一下生活,他说随便吧。

原文这样写道:“我说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生活都差不多,我在这里也挺好的”。

他也不在乎结交的朋友是否是流氓,最后这个流氓朋友邀请他去海边度假,就这样他神不知鬼不觉的杀死了流氓朋友的对头。

他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审判的六个月里,他甚至习惯了监狱生活,在哪里过不是过呢。

最终主人公这种格格不入的处事态度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在等待死亡的那些日子里,他才发出了内心的呐喊:“他被控杀人,然后被砍了脑袋,就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这又有什么关系?”

故事结尾也非常精彩:“为了让自己感觉不再那么孤单,我只希望在我被处决那天,有很多人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普通人,平淡的人生,只是多了一个沉重的结局。让我不禁会想,我们认为的正义就是正义吗,这样一个普通人,各种巧合杀了人,就可以被世人定义成十恶不赦吗?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局外人”的一面,我们与世俗定义格格不入,为了让自己感觉不再那么孤单,我们很好的隐藏了起来。

局外人加缪读后感相关文章:

加缪《局外人》读后感

最新加缪《局外人》感想

加缪的《局外人》阅读感想6篇

最新《局外人》读后感例文

2022年《局外人》读后感

2021局外人读后感优秀作文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作文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2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