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10篇
《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他在小说中加入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观念性,这种观念性使小说具有了丰富复杂的多重含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猛虎——高高在上如月亮般的梦想,谁都希望自己梦想成功的一天。心中涌动着无可言喻的力量,它在不断升起、冲突、翻腾,如那个朗朗如光的月亮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远在天边,伸手触碰不到。梦想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缺口,有人在里面看到了天堂,有人将它直接丢弃,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得到这股神奇的力量。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在“我”的叙述中,描绘了两对追逐梦想的人儿,一对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罗夫,另一对是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斯特罗夫也是一位画家,从小的时候绘画有点儿天赋,并且自学成才画作得过奖,他后来被送到专业绘画学校进行学习过。但是这样一位人儿却逐渐迷失了自我的绘画才能,随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却有一颗古道热肠的心,和一双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在他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他尽心尽力,甚至贴钱贴妻子地去辅助斯特里克兰,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仍然坚持去帮助他。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成功一半必须归功于斯特罗夫,虽然这有些讽刺和好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两个赤城热爱绘画的天才,彼此渗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寻过世三年后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亚伯拉罕医学界里的天才,在外科手术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并且已经成功晋级为主任。他却意外地将唾手可得的荣耀丢弃在一边,独身去了亚历山大港。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卡迈克尔,他获得了所有的一切——职位、财富、荣耀。当问亚伯拉罕后悔吗,他说他完全没有后悔,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帝送给他得以天下的荣耀,他喜欢的是归于平静的生活,他爱上的是趋于平衡的内心力量。
每个人对于梦想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斯特里克兰穷尽一生,只是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画卷。亚伯拉罕希望得到平静的生活。他俩都是成功的,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一个舍弃了温饱安全的家庭,一个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借助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毛姆问出了很多人内心渴望已久的话,“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太多人说毛姆根据画家高更的人生创造了这部流传百世的巨作《月亮和六便士》,但我觉得里面包含着毛姆本人想要倾诉和喷薄的话语。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刚开始的写作生涯郁郁不得志,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不够冷静深刻。他辗转到写戏剧后,火热程度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完美地延续了他的文学梦。若不是戏剧拯救了他,想必他会从熠熠生辉的天才“堕落”到郁郁寡欢的俗人中。
实现梦想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可是那些层层叠叠的人影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行走着。头顶上的月亮大得仿佛能够踮起脚尖就能够触碰。有人急急行使,忘了周围的风景。有人走了一半,开始走回头路。有人沐浴在朗朗月光下,先捡起脚边的六便士,再抬头看看那颗又大又漂亮的月亮。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2
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忍受孤独、寂寞,也能够忍受谎言甚至背叛,但是却无法忍受观念不同,更无法打败理想不同而产生的背离。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只是简简单单地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薛宝钗,其实宝玉是喜欢宝钗的,她举止端庄,容貌出众,说话很条理,做事有分寸。特别是宝钗会体贴人,对老太太问寒问暖,对母亲恭敬孝顺,对王夫人和凤姐更是有求必应。可是宝玉只是喜欢她外在的东西,看见宝钗露出雪白的粉嫩的臂膀,却想如果换成林妹妹,也许自己会摸一把。可见宝玉对宝钗根本就无非分之想,更讨厌她劝自己追求仕途经济。
或许人性本来就是相通的,地球本来也是圆的,所以英国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也是如此,甚至结局都有些相似。宝玉是抛弃了娇妻薛宝钗当了和尚,他是告别了糟糠之妻,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
那么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故事梗概。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来是一位很普通的证券交易员,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只不过与大多数女性一样,有点爱慕虚荣,两个孩子也健康快乐。他真应该满足于人世的快乐,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有前途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人们都以为他有了外遇,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而且他以前根本不怎么专长绘画。
别人都以为他疯了,他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的画作也完全没有品味,除了个别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他似乎很知足,只要每天都在那里作画。但最后他感染了病,而且又成了盲人。新婚妻子一直照顾他,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后来他身体溃烂而死,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
故事似乎很荒唐,也确实是艺术的再创造,但是你我的身边也许就有这样的人。为了追求梦想,可以抛弃所有的荣华富贵,可以做出我们认为非常荒唐和绝情的事情,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可是对他个人来说,是一次壮举,一次人生的涅槃。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每个人都在被生活塑造,也被社会贴上不同的标签。有的标签很合适,即使是六便士,也每天快乐。有的标签贴错了,但是由于贴的太紧撕不下来,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撕下来,也就这样一直贴下去了。即使你是月亮,也可能被贴错了标签,所以月亮也会有缺憾,月光也似泪水不断地抛洒。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3
一个人坐在窗前,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当黄昏来临时,我也读到了最后一页。
放下书本,脑中还萦绕着那个画家的形象。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却记得他的偏执的个性、苦难的命运、非凡的才华,还有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是的,《月亮与六便士》是写一个画家的命运。或者说一个天才的`一生。
这个天才名字叫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据说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这就是法国著名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但此书不是像《梵高传》那样是一本传记,而是一部以真人为原型的虚构的长篇小说。书中对男主人公没有少年和青年的经历叙述,而是直接进入他的中年。
作者毛姆,在书中是贯穿全文的“我”,全书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通过“我”,一个作家的回忆,来讲述与思特里克兰德的初相识、交往、好奇、追寻,他以平静的语言叙述着旁观着,而作为读者,也渐渐进入到他的讲述中,心情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不断的变化着。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是个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安稳的家庭。他相貌平凡,甚至显得笨拙,给人印象“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他离家出走,原因竟然是“我要画画”!没人了解他少年时就存在内心的梦想,更没人理解他着了魔似的疯狂。他不管不顾地要用画笔谱写未知的命运!
贫穷,饥饿,无处安身,病痛折磨,现实的困窘接踵而至,但他都毫不在意,也从不后悔。画画成为他生命里全部的热爱和力量,他热切的想创作造出美来,直到眼睛失明,还用油彩在丛林中的小屋墙壁上涂画。
最终,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他创造了一个世界。
艺术家是情感最丰富的,虽然思特里克兰德的情感都奉献给了绘画,但他生命里不乏喜欢他的女人。他后半生经历过三个女性:平凡生活里的妻子、朋友施特略夫的太太勃朗什、停止流浪后遇到的单纯女子爱塔。他和妻子是现实中的平常夫妻,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彼此并不理解。他与勃朗什是刹那的火花。
勃朗什原本是施特略夫的妻子,有着内心的秘密,在施特略夫把病重的思特里克兰德接到家中照护时,她的情感由厌恶、害怕转为强烈的爱,但画家热爱和执迷的是绘画艺术,对她已经没有了兴趣,施特略夫依然愿意接纳她,但女人的心只有她自己了解,最终她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在思特里克兰德流浪到塔希提岛时,他经别人介绍认识了爱塔,也许是爱塔的单纯质朴吸引了思特里克兰德,也许孤独的他渴望温暖,他与艾塔来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孤岛上,相依为命并有了孩子,这是一段艰苦却安宁的日子。也许是神灵的光辉照耀,思特里克兰德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也许,这个天才画家,他来人世不是爱女人的,而是创作流芳百世的绘画艺术作品的。
虽然思特里克兰德死后才华才被承认,作品顿时身价倍增,但他的才华在当初并不是无人赏识。作为同样是画家的施特略夫被思特里克兰德嘲笑为画匠,他却看出了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他虽然也不富裕,却心甘情愿地给予思特里克兰德吃和住,购买颜料等帮助,甚至在对方占了自己画室并夺走自己老婆时还万般迁就。这段故事情节约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让读者认识到画家性格中自私、无情的一面。如果说天才有理由唯我独尊、眼中无人,那施特略夫这样的默默承受,给予思特里克兰德无私的照顾也让人感动。也许他是上天派来的关照画家的人。
苦难成就天才,艺术确实是“不疯魔不成活”。天才是上帝安排到人间的,他为了使命而奋斗,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无情,世人都该用怜悯的、疼爱的心来对待,因为他把才华和生命给予了人间。
作为书名的“月亮与六便士”,隐喻着理想与现实,或者精神与物质。作者毛姆说,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我们不能用常人的标准来评价有个性的人,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质标准来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4
我们所成为的人,到底是灵魂的决定还是外界的推动?我成为了别人眼中还是自己心中的人?
——题记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见了月亮。”作者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如一位冷漠优雅的绅士,将一个关于是非、关于爱情、关于梦想、关于自由、关于人生的故事娓娓道来。
初读此书,我看到了一位中年男子——斯特里克兰德,为追求心中的梦想,不顾世人看法,抛家弃子来到异国他乡,即使贫困交加,他也仍坚持自己。再读,我竟感到一丝恐惧和从心底溢出的伤感,似为斯特里克兰德,又似为自己,这竟让我流下眼泪。我惊讶,思索,感触良多。
何为对错?何为善恶?
斯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远走他乡后,世人鄙夷,恶意猜测,仿佛斯特里克兰德是十恶不赦的罪人。可是,斯特里克兰德对于世人而言,他有什么错?斯特里克兰德是有错,可是他的错只是对于他的家庭、他的妻子、他的孩子而言。但世人却用自己的道德去谴责,殊不知,用道德谴责别人才是最不道德的行为。生而为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着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不同的价值观造成了这大千世界。这种人,活在当下,其中一类便是隐藏在网络后,打着“伸张正义”的“键盘侠”。他们自以为洞察世间,有着网络做屏障,依靠着“言论自由”,便无所顾忌,肆意妄为,用着恶毒的言语去评论他人的是非善恶,造就了不知多少的悲剧。可是正如“卑鄙与崇高,恶毒与慈悲,憎恶与喜恶能够在同一个人心中,并不相悖。”这世间真的有如此明确,如同法律法规一般的善恶黑白吗?世间真的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之分吗?如同一个历史人物要从正反两面去看待,斯特里克兰德也不该被贴上类似标签。
何为爱情?何为婚姻?
婚姻对于斯特里克兰德第一任妻子来说,是一种资本,是面子。她努力地维持一种家庭幸福美满的假象,但实际上,她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最终,平静的大海拍打起凶猛的巨浪。爱情与斯特里克兰德而言,是一种累赘,是枷锁,“那只会影响画画。”他与恩人的妻子在一起,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情欲他无法克服,他屈从于情欲。”他与土著人妻子结婚生子是因为她能照顾好他、满足他,使他能更好地画画。于是乎,有人骂他“渣男。”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徐志摩。满身的才华也无法掩盖他的薄情寡义,是“没有筋骨的豆腐渣”。可他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寻找他灵魂之伴侣,他在为自己努力。可现在,多少人的婚姻大厦摇摇欲坠却在努力维持,“忍一忍,会过去的,”那些整日争吵的夫妇可曾记得结婚时的诺言,当年的初心吗?
何为理想?何为现实?
斯特里克兰德从小就有个画画的梦想,但是父亲的阻挠使他不得不把这个梦想藏在心底,过上了父亲想他活成的样子。可是,星星之火终究会燎原,终于,他为自己而活。“即使被讨厌、鄙视,我也无所谓,而且我必须要画画,我身不由己,就好像一个人掉进了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这是经历了什么,心里得有多大的执念,多大的勇气才使他说出这番话啊。我们活在世上,有太多的不得已。现实生活的琐碎终会磨灭我们心中的激情,柴米油盐的计算使忘记爱情本身的模样,家庭的需要使我们的步伐变得沉重,斯特里克兰德的潇洒与自由使人羡慕与敬佩,但社会的和谐美好,却容不下斯特里克兰这类人。就像是《欢乐颂》里所说:“做人呐,随大流最舒服,标新立异最累,要是迫不得已的标新立异就更累了。”难道理想与现实就不能共存吗?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回到了灵魂的最初,画出了旷世杰作,但最后他却让土著人妻子烧毁了它,他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间,最终也将赤裸裸的离去,是肉体也是灵魂。他始终也为无畏他人的看法。于是我也释然,理想与现实能否共存又如何?心之所向便好。
愿你在寻找生活里的六便士的同时,也不要丢掉你心中的月亮。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5
阅读就像是一服药,有些人只会煎药的步骤,有些人懂得煎药的技巧,有些人知道这服药的配方,有些人明白这服药的功效。药的味道是苦涩的,有些人甚至在煎药的过程中便受不了它奇特的味道。
我一般不太刻意地非要选择哪一类书籍去阅读,并且我认为经典名著实在枯燥无味。可自从我将这本耳熟能详的著作。——《月亮与六便士》真正读下来时,我对“经典名著”这四个字的看法才有所转变。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一开始,他英俊的面貌一下子吸引了我,读完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我不禁感慨:这不就是世间少有的“才貌双全”了吗?
我们都知道,“月亮”,代表着心中崇高无尚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便是金钱、地位,代表着世俗所重视的东西。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六便士满地都有,可月亮只有那么一个。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位为了心中的那唯一的月亮而放弃了满地的六便士的人,即使他并没有经过权衡,心中的月亮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一个普通魁梧的中年人,突然间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踏上了艰辛的学画作画之路。从此,衣冠楚楚的证券经纪人开始流浪。
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却对艺术有着一种无法抵抗的追求。
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岛屿,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临终前又嘱咐妻子将小屋付之一炬。他临终前是安详的,正是因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他的生命也就充满了意义。
对于周围的世界,斯特里克兰显得格格不入,他说话时那尖酸刻薄的语气时不时在我耳畔响起,着实让人讨厌。可我明白,就是这样的一种“坏蛋”,却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使大家为之点赞!
绘画对于他来说,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无需任何理由。他对绘画的追寻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黑暗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让人不得不靠近。
所以,斯特理克兰选择了那唯一的光束,唯一的月亮。大多数的我们不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那样,有极大的勇气抛开原有的一切,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直至成功。
大家都知道,人永远只能走一条道路。喜欢月亮就放下六便士,专心看月亮;低头捡着六便士,便舍弃对月亮的幻想,专心来捡便士。毕竟,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我认为:找到自己的爱好,一份自己向往的工作,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足够了,这便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月亮,这和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月亮同样是崇高而伟大的!
希望大家都能在满是六便士的路上追寻属于自己的月亮!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6
不久前便拜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记忆深刻的是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追寻艺术梦想的道路上,表现出对人情与人性的摒弃和过分自私的态度。也总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话“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斯特里克兰德生活过三个地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塔希提岛,也在这三个地方分别经历了三个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兰妮、土著少女艾塔。
伦敦,土生土长生活了四十几年。有一份在证券公司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一双聪慧乖巧的儿女,妻子艾米贤惠且知书达理。留下一张纸只字片语,就轻而易举抹掉了前面走过的人生轨迹。
巴黎,凭着对绘画的一腔执念,沉迷于梦想一发不可收拾。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变得不近人情,一切与己无关。病重时得到了朋友妻子布兰妮的悉心照顾,恼恨的是凭着自己无所谓心理下毁掉了朋友的生活甚至布兰妮的生命。他还能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不堪一击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压迫下人性的丑陋。梦想又是什么呢?
之后经过马赛到达塔希提岛,这是他灵魂出窍之后得到升华的地方,在这里他与心中的梦想毫无阻隔。有着一个默默守护他,忠诚于他梦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终点,也无损他绘画才能的发挥。梦想可以实现,但原来如此艰辛!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绪一直久久不能平。这样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吗?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去了哪里?抢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线在哪里?这些让我感到愤怒,任何对梦想的追求都不应该是自私甚至脱离道德的借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兰德病死后盛名,把视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结发妻子与一对儿女身上。她们心里压根没有想过要关心斯特里克兰德这些年的遭遇,倒是因为他的盛名,极力标榜曾经的关系,假装付出和理解。如果没有盛名,他们是否还愿意提起这个曾经丢弃她们的人?如果没有原谅,何必假装美好?人性的碰撞果然脆弱,道貌岸然的面具在现实对比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思至为什么思特里克兰德非要去画画呢?文中他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对潦倒的处境、刻薄的蜚语、拮据的生活都能泰然处之,这也许是信念的魅力了吧,引领着纯粹的灵魂一路前行。
梦想人人有,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呢?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容易就忘记了初心,很容易就有理由说服自己放下,很容易就把别人的看法筑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壁垒里……也许这辈子都没有这么大的魄力与自己决裂,但生活给予的馈赠本就是独一无二。做自己想做的,内心真实快乐就好。
月亮很美很孤独,看上去很近却那么远,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着!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7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其实我没有特别大的感想,顶多只体会到理想与现实,还有斯特里克兰的无情。是的,无情,我想,世上怎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无情的人呢?他不在乎妻子,不在乎孩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是否过得舒适(甚至在沙发和木凳之间他会下意识地去选择木凳),他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画儿。
对于一个社会人,追求舒适,追求他人的认可,追求金钱,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特点。但是斯特里克兰却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隐士,前期,他屈从生活,为金钱劳累奔波。后来他抛下所有,这其中,包括家人,包括金钱,包括物质,甚至还包括以前的自己。他变得随心所欲,暴躁无偿,毫无道德和廉耻可言。
最后,他从巴黎一路辗转来到了大溪地岛,他和岛上的一个姑娘结了婚,生了孩子,那个姑娘很尊敬他,给了他所有能给的东西,最重要的,也是区别于正常社会中的妻子的,她不打扰他,她不要求比陪伴更多的感情。他找到了自己归宿,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在这样一个别人不会认为他奇怪的地方。那他也许最开始不应该去巴黎。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斯特里克兰这样的月亮,遍地都是六便士。月亮是与世隔绝的,好像在嘲笑可怜的六便士。我们被许许多多的感情和道德束缚着,所以只能在地上爬行。斯特里克兰抛弃所有,包括他认为那些无用的情感和道德,那么他在寻找什么呢?是一片原始森林。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8
《月亮与六便士》由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作。读了这本书,我被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所感动。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最后创作出了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
我们知道,查尔斯生活十分富足,可他为了梦想,丢下了这一切。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不断地努力。从一个很一般的画画爱好者进入画室创作,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走出这个画室。他身上这种永不放弃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佩服。
看到他的故事,我觉得以前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记得小时候,我学习钢琴,我喜欢钢琴的声音,可我却不能吃苦,放弃了我的爱好。而现在,每当我听到别人用钢琴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时,我在陶醉中开始后悔。
本来我还可以继续学下去的,可不行了,我不爱护眼睛,现在眼睛近视了,医生说不能看五线谱,不然近视会越来越严重。比起来,身体更重要,因此我就再也没有学钢琴的机会了。
每当别人在弹奏动人的音乐时,我也就只能在一旁倾听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坚持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品格啊!在坚持的过程中,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如果避开了所有的考验,一个人就是一个无能的人。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为什么要浪费生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混一辈子?因为这个缘故,加上主人公查尔斯的故事给我的激励,我以后再也没有中途放弃过自己的爱好。每次妈妈给我报兴趣班,我都一直坚持学习,从不放弃。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正是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我一路前行。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9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是被这句话所打动——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读完全是却没有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位评论家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的评论,毛姆很喜欢这个说法便作为下一本的书名,而我则是因为这句话认识了斯朱兰。
斯朱兰,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斯朱兰非常憎,但我们仍觉得他很伟大。”因为热爱,因为着魔,因为本能,他抛弃了一切,急速脱离原本幸福平稳的常人生活轨迹,猛烈地冲撞向未知的艺术领域。他风餐露宿,衣衫褴褛,恶疾缠身,在艺术的殿堂门口撞得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你以为他很可怜?想要为他投之以同情?可是他又是不屑一切,冷血而无情麻木地对待周遭的环境。大概,他的感情全都燃烧在了那挥动的画笔下五彩的颜料里吧,他就像活在梦里,现实于他无足轻重。
因此,作为一个庸俗的时刻被“良心”监督的社会分子,我即鄙视斯朱兰的荒诞行径,冷血无情,却又不得不佩服他勇于追求那遥不可及的月亮,不顾一切的果断与坚决。如果说,艺术的最大妙趣在于艺术家的个性与生活,事实也大多如此,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性怪诞孤僻,经历种种痛苦与不幸,幸福与快乐永远与他们无关,他们是异类,是孤独者,是凭借着本能去倾注所有的热情疯狂痴迷着艺术。
月亮很美,孤傲而冷清地挂在高空,可惜我要俯身去捡那六便士了。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10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
——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和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2022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心得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