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瓦尔登湖》读后感悟”,以供大家参考!
《瓦尔登湖》读后感悟1
实际上《瓦尔登湖》里的瓦尔登湖是另一个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
梭罗竭力描述了瓦尔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丽,歌颂那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他试图让大家相信,瓦尔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宁静和温暖。
然而,我作为一个读者,却明显地感觉到文字背面的另一种真实,那就是:他的心灵并没有真正安放在这片深邃的蓝色里。这儿不是他的家,而是一个躲风避雨的凉亭。瓦尔登湖的水融化了洁白的雪花和金色的阳光,却并没有化开这颗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愤怒和失望的心。
梭罗和他的思想,是瓦尔登湖来自远方的真挚的朋友。瓦尔登湖于梭罗而言,是一种深刻的思索,无奈的超脱。正如一个企业家从高空跌落时,离开家而躲进了月亮湖。睡不着觉的时候,躺在草地上数星星,一颗,两颗……而梭罗则数着。
《瓦尔登湖》读后感悟2
“一切悟性都随着清晨苏醒。”假如我们不是被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渴望唤醒,而是被机械式的推醒,那又有什么希望可言。
一切难忘的事件都是在清晨的时间,清晨的空气中发生。对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与太阳同步的人来说,白天就是永恒的清晨。
醒着即为活着,觉醒并保持觉醒,而这并不是靠着机械的帮助,而是靠着对黎明的无穷尽的期望,那种期望在我们睡得最熟的时候也并没有抛弃我们。
每日清晨,被暖和的被子所封印。眼睁睁的看着窗外从黑夜渐为鱼肚白,从鱼肚白在变为白昼。
人醒来了,可我们真的醒来了吗。内心的觉醒不会伴随着生物的醒来而觉醒,每日唤醒我们的不该是烦人的闹铃,也不该是社会齿轮的搅拌声。
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渴望,是清晨无比美妙的闹铃,那振聋发聩的响声让人从沉醉其中,唤醒的不仅仅是麻木的四肢,还有麻木不仁的头脑。
内心的觉醒,足以让人24h醒着。即使我们已深入梦乡,也不会被黑暗所迷茫。
《瓦尔登湖》读后感悟3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却始终不明白该怎么生活,什么是“生活必需品”当我拿起《瓦尔登湖》时,它巅覆了我的认知,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书中说道,食物与荫敝之处就是“生活必需品”了,明智的人不需要过于舒适。可是,现在的人们却追求过度的舒适,其实这并非我们所需的,那些永远不满足的人,也该清醒了。
现在,有的人只知道一天到晚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时属常见。《瓦尔登湖》这本书说了,要有意义的生活。许多人努力工作,学习,可是这一切带来的可能不是财富,知识等,甚至可能变成累赘。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只需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去工作就好,一座小屋,简单的生活,可我们却偏偏把它复杂化了。只要认真想一下,我们可以不用如此奢侈,不会烦恼,不会为贫穷担忧--人缺的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我们习惯了奢侈享受,也许会对此产生质疑。可是,非洲人在山中,他们不需要空调,电话,山珍海味,他们也非常快乐。我们却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只因为内心得不到满足。该反省一下自己了,即使没有这些奢侈品,我们依然可以存活。
我们表面上看似富裕,然而实际上我们贫穷得很。只不过是周围有着很多奢侈品罢了。观察富人和穷人,那些穷人终日得不到解脱。而所谓却富人即使有奢侈的生活可是人还是没变。这好似对我们的讽刺。真正的解脱,是精神上的改变,进步,而不是简单的富有!
感谢《瓦尔登湖》它让我明白了人们生活的意义,绝不是奢侈,而是简单的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悟4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瓦尔登湖》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启迪了我的思想和智慧。这是一场重返自然生活的实验,是一个重新认识生活和自己的旅程。
择一片湖泊,觅一处树林,自建原始木制房屋,捕鱼锄豆,听风踏雪。
身处闹市,你内心深处是否也有这样的呼唤?那是我们这一代人来自家长的呼唤,那是来自童年的记忆。
究竟什么才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呢?衣服提供了什么,房屋又提供了什么?只关心房子、村子、湖泊、动物,只感受这里的声音、色彩,这里的春,这里的冬。而这一切的花费,也许根本用不了在都市一年的租房花费。
作者在1846年做这个试验,让我们记起了我们人类的过去。那时,铁路才刚刚发明,电灯泡还没有电亮人类的夜晚。世界还是那么大,夜晚还是那么神秘,人类的活动大部分还是在那百十公里内。
而瓦尔登湖这片土地,在作者来到的百年前这里又还是处于人类蒙昧状态的社会。这样的一个土地,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更能带来返璞归真的震撼。
这样一本书,对现代人繁忙浮躁的生活,仿佛一剂心灵良药。对于我们这代人,是否真的是“待不下去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呢?是否我们也要有这么一片心灵的净土呢?
《瓦尔登湖》读后感悟5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再次翻读《瓦尔登湖》时窗外的绿叶已经淡淡泛出一点秋意,近段时间突然疯狂地喜欢上了大卫。梭罗,那距离康科德两公里的瓦尔登湖畔,那独自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的简朴生活。从1845年到1847年,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一个孤单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
与我再次如期邂逅的文字此刻正静静地躺在电脑桌旁,因了翻译家林志豪先生的生花妙笔,这本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共同出品的著作方深深地吸引着我。也许当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这些属于作者自己的经历,一段从生活必需品如何获取作为起点,然后才开始启程前往梦中胜境的旅程。而当这求索着的灵魂将故乡的牌位轻轻供奉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为迎风铺展的画布,一点一滴圆润丰满,最终造就了这部包括结束语在内分为二十个篇章的自然随笔被后人赞誉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
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当我在舒缓而纯净的文字中慢慢行走,总会有一些花朵般绚烂的灵光突现迫使我停下来,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那么《瓦尔登湖》赐予我们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们既可以让自然和人的心灵探索野马般狂野地奔腾,又能让个人体会到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那些经验和感悟,是如何在清晨闪动着露珠的光芒。当然,一个经历足够丰富的读者,还会从这本宁静的经典中品读出对现代生活的揶揄和讽刺。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本简明的书,因为她不晦涩,文字和文字间串联成水晶珠链一样的风铃,使得思想不得不化为清晨刮起的阵阵微风,她时刻在直面我们的经历,我们的阅读和思索。晨昏照耀下的树林和季节变化间的乡村和田野,水天一色下翩飞的欧鸟和树丛里惊恐逃走的小兽,其实它们不仅属于作家,在我们看似沉闷平淡的生活里,何尝不是处处可以一窥它们的背影,而前提是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正拥有一个比晨起时更早,更神圣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