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

若水分享 1873

捧读《猫城记》这部被老舍先生自称为“失败”的作品,掩卷长思,我们的灵魂便不得不叹服于他那惊人的道德眼光和心理深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

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1

《猫城记》在文体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长期以来被冠以寓言小说、讽刺小说、科幻小说、奇遇小说、幻寓小说等等名称,由此可知它荒诞的外衣首先给人们带来的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和无所适从,以及认知心理上的强烈冲击。

在《猫城记》中,我们几乎处处可见诸如《美丽新世界》、《神曲》、《辛巴达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最先抵达月球的人》等西方奇遇游记中故事构建的影子,同时又不乏来自中国的《新西游记》、《地府志》、《地下旅行》等幻寓出奇、讥谈世风的成分。其中,与西方奇遇游记如出一辙的故事构架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摹仿,更是一种乌托邦精神的继承。而中国传统的谴责讽喻小说给予《猫城记》的又是猫城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影儿。

老舍是一位对政治、社会和文化异常关注的作家,他对乌托邦的关注与继承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浸润到了他整个的精神世界之中的。老舍又是一位写实主义的作家,他在《文学概论讲义》中这样描写写实主义者的乌托邦理想:“几乎没有文艺作品是满足于目前一切的,乌托邦的写实者自然是具体地表示对现世不满,而想另建理想国。”这是老舍最早提及乌托邦的文字,它的写作时间是在1930年到1934年间。最早提及“理想国”是在1934年写的《小病》中,最早提及“地上乐园”是在1935年到1936年间写的《我怎样写<赵子曰>》中。而在《猫城记》中,同样也寄寓着鲜明的乌托邦理想。小说认为:“假如有好的领袖,猫国就一定有希望,在我的心中起了许多许多色彩鲜明的图画:猫城改建了,成为一座花园似的城市,音乐、雕塑、读书声、花、鸟、秩序、清洁、美丽……”

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2

写实家对于现实的批判是永远基于一个指向未来的“他者”的,而乌托邦就是现实的“他者”形象,它永远以弃绝现实的面貌出现,而且永远激荡着乌托邦主义者对于建构未来社会的高度热情。在《猫城记》中,这种热情是藉着猫城的彻底毁灭迸发出来的。在老舍笔下,猫国是一个“我祖父敷衍,我的父亲敷衍,我敷衍,那些青年们敷衍”的无望的国度。猫国最终亡国灭族,连一点希望都没有存留,这种彻底而决绝的态度来自基督信仰中罪性死亡而神性回归的出死入生的理念。在老舍看来,只有彻底的毁灭,才会有完全的建构,它也许使我们感受到了“末日审判”的颤栗,然而《猫城记》又决不是一部绝望的沉沦之作,它的字里行间依然跳动着炽热的爱国情感,在作者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关照中,这种对社会的全面揭露和否定,只为催国人猛醒。假如猫人能醒,那个鸟语花香、书声朗朗的猫国也许就不是幻想了。

如果我们探源老舍先生的乌托邦情结,除了贫苦的出身和社会时代因素外,对于作为基督信徒的老舍来说,宗教体认和宗教情怀就不能不说是他接受乌托邦思想的一个“前理解”基础了。

在思想中隐含着一种深刻的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即“天国乌托邦”。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就笼罩着浓郁的色彩,许多乌托邦社会主义者本身就是虔诚的基督信徒。所崇尚的正直善良、洁身自好、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等美好品质,是社会主义运动与宗教的可相容之处。早在1922年老舍先生翻译的宝广林作品《的大同主义》中就有这样的话:“以牺牲精神,使社会安堵,是福音之所在,即天国也!……平民感觉社会之黑暗与经济之不平者深,……是平民由觉悟而发现其理想之国家,……一面有世界共产,一面有国际联合,……以求建设基督之新纪元焉!……必须以上帝之圣灵,感动之,约束之,而后圣洁美满之社会,可实现矣。……今日上帝之灵,仍蓄于世人心中,继续前进,驱世界际于真善之域,提高斯世,即是天堂。”

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3

老舍的乌托邦理想是朴素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理想,在这个理想的国度里面,基督的天国影像是鲜明而生动的。把我们的视野从乌托邦的天国拉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猫城记》所反映的现实影像同样是鲜明而生动的。

1932年的中国,国民正为专制和独裁的横行所苦,军阀在各自的地盘上作威作福,还强迫饥饿的民众夹道欢迎他们这些所谓保护者,甚至鼓动自己的军队到邻近地区抢劫。在北方地区,每年有近1400000难民从满洲逃进关内,人民群众处在战争的威胁与专制独裁的双重苦难之中,民不聊生。而在猫国,迷叶林的所有者们为抵御抢劫者不得不聘用外邦人寻求庇护,更可悲的是,自己手下的护卫军同样是劫匪!

而校园内,一幕接一幕的惨剧也在不断地上演,正如《猫城记》中所描写的,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大学校长、教授被疯狂的学生非法监禁。

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4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使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猫人灭绝。不战而败。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被批斗,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猫男则试着穿裤子。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和以前民国的大烟差不多。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这样可笑的抵御。(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老舍的原话。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有一点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

经典小说猫城记读后感5

国民失了人格,国便慢慢失了国格。没有人愿与没国格的国合作的。我们承认别国有对猫国不讲理的地方,但是,谁肯因为替没有国格的国说话而伤了同等国家的和气呢?火星上还有许多贫弱国家,他们并不因为贫弱而失去国际地位。国弱是有许多原因的,天灾,地势都足以使国家贫弱;但是,没有人格是由人们自己造成的,因此而衰弱是惹不起别人的同情的。

他借别国的猫人的口,说出上面的话。如果说狂人看到的满纸都是“吃人”二字,那么在这本《猫城记》里,我看到的全是“屈服”二字:对外国人屈服、对迷叶屈服、对不公屈服,对所谓的现实屈服,对懦弱屈服……

那两万年历史最古的猫国,可不就是当时的中国,大家做着天朝上国的梦,吸食着鸦片;那些学者喊着应该多娶几个老婆,如同“一个大星总要带着几个小星”,多熟悉!这不就是辜鸿铭说的“一个茶壶可配四个茶碗”;喊着要革命啊革命,到头来是革了谁的命,反而把哄(党派)的头领举上了皇位;外国人入侵了,皇帝和大臣先跑,还下了法令说老百姓不准跑;文物、书籍,一切只要还有点价值的,都换了钱,而这钱却叫“国魂”;为了民族大义甘愿赴死的义士,死了以后不过成了来往人的谈资:呀,那个大坏蛋抓住啦!为了什么而死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又有热闹看啦!

读的过程中,我时常觉得,长歌当哭。有些话是不能直白地写出来的,动摇民心。可是这样讽刺地写,恐怕许多人真的就当笑话看。但又或许不点破,老舍才能躲在猫国的故事里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可是情到深处,仍不免露出马脚,只看他好几次不再说“猫人”而说“人类”,以及最后“我”无处可去,还要回猫城,因为那里是“我”的家。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04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