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名著《四世同堂》有感例文
《四世同堂》表现的时代是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反映的主题是战争对民族文化的考验和扬弃,描写的内容是小羊圈胡同市民生活的颠跛沉浮,市民生活在题材上得到了凸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读名著《四世同堂》有感例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新读名著《四世同堂》有感例文1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上》我大概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大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期末复习假的时间(罪过罪过)读了约有百页,第二是在真正放暑假之后,七月十一日起至十七日毕,读的时候还夹杂着其他两本书在看,并不能算十分专心(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读书确实需要杂着来读,有一定益处,留待日后详述),记笔记的方式大概是随写随记,想到哪记到哪。看完一遍之后重读一边,梳理脉络,整理思路。
一提起老舍,我总是不由的将他和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做比较。其实就阅读文学作品而言,一直以来我并不主张采用对比的方法,且不说那些东西差别动辄相距百年千年的作家,就是一个时代里的作家,比如鲁迅、胡适、周作人,虽然同样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人物,但此三位先生的作品大抵是不能“对比”着一起来读,否则非但书读不成,反而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闹出把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观点都混杂到一起的笑话。作家与作家的差别,归根到底是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不同,而凡此种种,都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因此强行把作家拉来“对比”互现,私以为并不可行。相较上文所提到的“对比”而言,更为我所欣赏的一种对比,则是读者在阅读具体的作品时受到感召,由作品的风格、情思调动起读者曾经的阅读经验、阅读思考,以此来自觉地回溯起之前阅读过的作品。在此处,我把这种自觉地、不由自主的“对比”称之为“比较”,以此来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比”做区分。
前面花了大笔墨来写我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与“对比”“比较”这两个词在概念上的区分,其目的阐明我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用张岱来与老舍做比较的原因,便于大家理解我后续的行文思路,接下来的几章更新就要把目光集中在《四世同堂》上了,当然,还有与之互相参照比较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最新读名著《四世同堂》有感例文2
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祁瑞宣。
他,在当时,作为大多数人的缩影,一方面有着投身战斗的激情与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大家庭的重担(年事已高的祖父与父亲、抱病在身的母亲、不成器的二弟、同样热衷报国的三弟、任劳任怨的妻子和一对儿女)。
他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与才干,困于家庭,一再犹豫,终究将报国想法藏于心中,承担起作为大家庭中的顶梁柱的责任,但同时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人的死去与饥饿困苦的来袭而无能为力。
一看到他的名字,我就觉得有些闷得慌,堵得慌,好像看到一个人的心脏锁在了铁笼里,或者说一个小铁笼子安在他的心脏里,里面禁锢着他的灵魂。
瑞宣,在当时是代表了想抗战而有家庭束缚的一类人。在现在,“瑞宣”依旧存在,只不过,此抗战非彼抗战,此束缚非彼束缚。生而在世,很难不受方方面面的束缚,有些束缚是责任,是义务,也是牢笼,能够放手一搏的只是少数。
战争是恐怖的,也只有在这恐怖危难的关头才最考验人性。小羊圈胡同里的人在面对日本侵略的时候,态度都不太一样,在一些人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自私的身影,有些人虽然不是汉奸,但一开始并不以被侵略而有所难过、愤恨,等到发现国家不保了生计也受到逼迫时才发觉侵略是那么令人愤恨无奈。
在那个时代,很多小人最先想到的只有自身利益,利益催生了许多汉奸,并且抹去了他们的爱国之心,他们以为拥有钱权就可以一世逍遥,但是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巴掌,像大赤包、冠晓荷、招弟、蓝东阳、胖菊子和祁瑞丰等汉奸,最终均死于非命,解气!当然也有像祁瑞宣、祁瑞全、李四爷这样深明大义、不肯屈服的忠贞之士。
书中描绘的忍辱偷生的画面,令人感到呼吸不畅,现在有太多的抗日神剧,并不仔细描绘这些细节,也不还原这些现实情节,而是一味地夸大我方作战之神勇。神剧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自骄自傲的民族情感中,而忽略了苦难的现实,它更多的是让我们化身成正义的使者,去鞭挞那些侵略者,给我们一种痛快淋漓的出气感,夸大了后续的胜利的同时也淡化了前面的苦难。这是多么悲哀啊!那描绘苦难的力度不够细腻而深沉,怎能如《四世同堂》般直击人心?
最新读名著《四世同堂》有感例文3
老舍的《四世同堂》我相信只要是个上过学的人都读过,哪怕只是片段也大都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我而言,我是从故事背景就喜欢上了这部小说。这部中国经典小说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看过最好的著作之一。故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故事进行的场景很小,但是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也不少,读者看过之后依然会记住每一个人。故事激发出了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代人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一个大家庭,在这样一个悲惨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度过难关他们甚至做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选择。
老舍所揭露的现实,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所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平民,他们的生活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没想到却如此有戏剧性。本来宁静的生活,被惶恐与不安打破,那些丑恶的灵魂在老舍笔下显得血淋淋。与此同时,老百姓依然英勇无畏,他们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也正是这种精神,最终的胜利才站在我们这一边,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民族气节。
老舍的文字不光能够讲述现实,还能以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吸引住读者,让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深刻认识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这点事最难得的。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故事如此沉重,作为读者我们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因为本书已经不能单以小说的形式看待,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尤其本书字数还不少,上下两卷,让我们能够慢慢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画面感。他用柔和没好的文字写下这本小说,却时刻体现出一种力量感,每一字一句都直戳内心。对于每一个人物,老舍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独立的主角或是让角色都显得品德高尚,而是更加贴近现实。这些人物仿佛本身和故事背景一样存在过一样,这样看历史我认为才是最吸引人的。
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看起来轻松的作品,从中学到的东西却并不多,这类经典作品是值得每个人阅读的,因为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告诉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学会人生的真谛。
最新读名著《四世同堂》有感例文4
生活之余,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篇小说给我最直观的一点感受就是,那时,北平人生活及其艰难,几乎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再看看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两边对比,天壤之别。不由得心生感慨。平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呀!国破家亡,国强民安。平日,这种话显得大而空,但以这篇小说为背景,再去回味这句话,的确就有了较深刻的感悟。
小说中的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亚洲的中国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北平城貌似平静,没有硝烟和炮火,但是城外传来的隆隆炮声和空中飞过的轰炸机以及街上日渐增多的日本人,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就是战争。日本人的战争,不单单是真枪实弹,烧杀抢掠,还要从经济上扼住中国人的咽喉——自印钞票流通,控制日常百货供应,尤其是粮食的供应。更要从文化上进行侵略和腐蚀——利用中国的文化为其侵略行径粉饰掩盖,严禁中国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催生了许多粉墨登场的小丑。以大赤包、冠晓荷为代表的一批巴结献媚日本人,出卖灵魂的无耻之徒,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陷害百姓,大把捞钱,为自己赢得了短暂的权利、金钱和平静的生活。这种看似荣华富贵的生活如同开在腐烂尸体上的花朵,貌似艳丽无比,实则臭气熏天,让人掩鼻,令正直的中国人唯避之而不及。假洋人丁约翰盲目崇拜欧美,不关心国事,不同情百姓,一味追求自己狭隘的幸福和所谓上等人的生活。还有蓝东阳、招弟、胖菊子等一帮丑恶嘴脸的下流人,为了嗟来之食,宁肯抛弃做人的最起码尊严,跪地匍匐在侵略者前面,甘心做民族的罪人、败类。
但是,更多的北平人在侵略来临的时候,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度难关。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是一个慷慨,有侠肝义胆心肠的人物。街坊邻居,无论谁家缺吃少穿或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他只要有点能力,都一定要出手相助。瑞全代表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青年,毅然抛弃了温馨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钱默吟老先生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家庭变故后,由一个只钻学问,不问政治的老学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日的地下斗争中,成为一个活跃在敌人皮子底下的抗日分子。瑞宣代表性格懦弱,委曲求全的一部分人,在经历了父亲、女儿无辜死亡,自己入狱的大劫之后,由一个温文尔雅的不抵抗分子转变为一个抵抗侵略的隐形斗士。
通过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百姓、战士、汉奸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运,也明确地昭示世人——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文中释放出的信息是:短腿小鬼(文中语)可不管你是否是它的一条狗,只要它认为你可疑,不值得信任或没有利用的价值了,旋即投狱、折磨、杀死,没有丝毫的理由。这就是日本人的强盗逻辑!这就是这个民族嗜血成性的侵略本性!只有我们自己手握武器,充满胆量,狠狠地痛击它,它才能乖乖地缩回头,在它的小岛上蛰伏不动。
思绪从文章转回现实,当今社会,吃的穿的应有尽有,孩子有学上,大人有工做,休闲娱乐更是花样繁多。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快乐。但是,一旦发生战争,眼前所有的秩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防那个曾经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至今仍然在蠢蠢欲动、伺机复出的强盗。只有我们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才能镇伏它,让它永远做着它的黄粱美梦,不复苏醒。
最新读名著《四世同堂》有感例文5
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态人生,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厚重的历史。正如老舍先生在开篇所写“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在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奋勇向前。 在书中,老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同人物颇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面带笑纹,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圆脸重眉,一团和气的祁天佑;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当然也有卖国求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