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桃花源导游词范文介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桃花源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桃花源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地壳岩层,第一层,元古界冷家溪群板页岩。为县内出露最古老的水成岩。主要出露于桃花源主体景区嶂山、黄闻山中上部。层理发育。总厚度7100米以上。岩层倾角30°—50°。易滑坡,但利于植物富积。第二层,下第三系红砂岩。主要出露于嶂山、黄闻山之间的岗地,如华儿台、白虎嘴、青龙嘴、铁耳冲和桃仙岭一带。总厚度1353米。主要岩相为紫色砂质泥岩、砖红色块状岩和紫红色块状粗砾岩。第三层,第四纪网纹层、砂砾岩。主要出露于绿萝山以东的梅溪桥、文石山一带。金刚石、砂金、玛瑙石富积。
地貌发育,10亿年以前,桃花源及其周边地区,均在大海碧波覆盖之下。元古代冷家溪时期(距今约10亿年)嶂山、黄闻山以及桃源南部山区的乌云界、仙池界,早已陷为海槽,其内浅海相泥沙碎屑久为沉积,轻度变质,层理发育。后经强烈的武陵运动,平坦岩层发生褶皱,进一步变质加硬,形成海底地形。震旦纪时期(距今7.5亿—5.7亿年)嶂山、黄闻山中上部分,随乌云界、仙池界崛起,露出海面。海西时期(距今4.05亿—1.37亿年)桃花源及其周边地区,脱离海洋环境。燕山——喜山运动时期(距今1.37亿—0.15亿年)流水搬运山体剥蚀物,陆相堆积运动空前活跃,在炎热干燥条件下,变成下第三纪红色岩系。穿石、钦山、绿萝山等亲水陡岩出现雏形。其中,燕山运动晚期,以断裂为发育。一线天、鲤鱼跳龙门、水心砥柱等地红色山石开裂,在流水切割之中塑造发育。第四纪时期(距今250万年)五强溪地区隆起之后,即被沅水横切。上天龙、一线天、穿石等山石景观日趋完美。沅水下游旁蚀堆积日盛,形成一系列江心洲。江汜枝分,构成迷津。
山川特征,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个明显特征,以致成为内有避秦绝境,外有水网迷津的物质基础。第一特征,山生绝境。主体景区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与冲积并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东南麓多条峡谷,和峡谷之中状如串珠的山间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狭隘、其势回迂束逼,远望则仿佛若有光。内中土地平旷,与世隔绝。其中,以青山冲、施家冲、江家冲、艾家冲和茶庄冲,发育最为典型,堪称绝境。第二特征,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滩以下,河床开阔,河水略浅,不断旁蚀堆积,形成营盘洲、南阳洲、白鳞洲、关门洲、洞洲、吴家洲、赵家洲、艟舫洲等10个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现几十公里长的连环水网。陌生渔舟到此河段,往往难识水道,不知从来,不知所去,故忘路之远近。第三特征,山回水复。嶂山、黄闻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厮罗溪环抱,水系往往绕山180°—360°。其间重峦迭嶂,山体发育反差不足,而律韵有余,自然标志极不明显,走到哪里都像山重水复。
桃花源导游词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1959年6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桃花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建立国营桃花源林场,负责桃花源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964年,成立桃花源文物管理所,具体负责桃花源的文物管理与保护。
1990年4月,常德市里派出了以市政协主席王大元为组长的旅游考察小组,对桃花源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划定了行政区域,合并了桃花源文物管理所和桃花源国营林场,1990年底成立了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1991年,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由原来的股级升格为副处级管理机构。
1992年,桃花源经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06号文件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1992年春,完成了第一期修复开发工程,修复和新建了桃花源跨国道大牌坊、渊明园等景点。1992年冬至1993年春,完成了第二期修复开发工程,修复和新建了桃川万寿宫(上宫)、天宁碑院等景点。此外,还修建一批供食宿的宾馆。餐馆等旅游设施及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1996年-1997年,展开了以挖掘桃花源文化内涵,开发沅水风光和完善景区功能配套为重点的第三期修复开发工程。修复,修整和配套了一部分景点,包括桃林。渊明祠、集贤祠桃花观等处。
20__年,三期工程共投入10万平方米,封山育林300余公顷,植树50万株。
20__年12月1日,施行《风景名胜区条例》。
20__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将桃花源上收市管,成立了桃花源管理区,全面负责桃花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并先后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对景区进行了全面建设,主要是老景区提质扩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投资40亿元的桃花源古镇项目已投入建设,并正在着手进行意境桃花源、渊明田园生活体验园、爱情之都、武陵渔村等项目的建设。
20__年8月,桃花源试运营开放。
桃花源导游词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桃花源,亦称桃源山,雅称“世外桃源”。春秋战国时期,该区先属楚国黔中地,后属秦国黔中郡。《后汉书》载:黔中郡于汉高帝五年(前202)更名武陵郡,“在洛阳南二千一百里”。陶渊明《涂口》诗称:“遥遥至南荆”,即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云:三十五洞桃源山,在朗州武陵县。宋《舆地广记》云:“乾德元年(963)析武陵县置桃源县。有桃源山。明《一统志》载:桃源山在常德府桃源县西南三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亦名秦人洞。《辞海》1989年版第1466面载:“桃花源”亦称“桃源”,参见“世外桃源”。在湖南省常德市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风景优美。中国科学院、湖南省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考察队,《桃源县综合考察报告集》载:桃花源属于湘赣丘陵的一部分,地处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带的东北端,及中生代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载:桃花源主体景区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0°25′—27′,北纬28°47′—49′。
桃源县为桃花源的当然媒介区。西与怀化市沅陵县、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接壤,东与常德市临澧县、鼎城区交界,北抵常德市石门县,南倚益阳市安化县。桃花源景界呈锤子形,斜置于桃源县西南。景区面积157.55平方公里。其中,桃花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景界一般超过区界。桃花源主体景区,东倚重丘与鼎城区尧天坪乡相闻,西枕沅水与桃源县剪市镇相望,北观桃源县漳江镇,南傍桃源县桃花源镇。内含国有湖南省桃源桃花源林杨、桃花源镇桃花源村、三合村、茶庄村、双峰村、青山村和桃花源居民委员会。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沿途可观桃源县陬市、木塘院、枫树、车湖垸、青林、漳江、桃花源、郑家驿、寺坪、剪市、凌津滩、兴隆街、燕家坪等乡镇所属独立景点。
凭山水走势和地貌特征,将桃花源主体景区,区划为5个自然区:避秦处(秦人村)、灵境湖、桃花山、桃源山和桃仙岭;将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大致区划为4个自然段:一线天风光段、夷望溪风光段、凌津滩风光段和武陵川风光段。避秦处景区,位于嶂山西南,含施家冲自然村。灵境湖景区,位于嶂山东南,含江家冲、艾家冲2个自然村。桃花山景区,位于嶂山归鹤峰正西,含天尊崖、叶家湾2个自然村。桃源山景区,位于黄闻山,含其山主体及八叠坡、白马渡山、青龙嘴、白虎嘴等尾余部分。桃仙岭景区,含汪家冲自然村上部红岩山峪。一线天风光段,位于燕家坪乡高都驿上下,含一线天和上天龙等山石景观。夷望溪风光段,位于夷望溪下游,含鲤鱼跳龙门和水心岩等山石景观。凌津滩风光段,位于凌津滩、瓮子滩处北岸,含穿石和钦山等山石景观。武陵川风光段位于白鳞洲至陬市洋洲,含三日同辉、白马雪涛、绿萝晴画、梅溪烟雨、楚山春晚、漳江夜月、浔阳古寺、艟舫晚渡和“三阁”(白佛阁、文昌阁、漳江阁)、“三塔”(回风塔、楚望塔、文星塔)等著名人文和自然景观
桃花源导游词4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外桃源----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
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
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
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
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
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
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采,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采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
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人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
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
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
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 “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
”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回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
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
历代文人贤达颜延之、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朱熹、辛弃疾、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梁启超、鲁迅等对之予以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陶渊明先生的敬仰之情。
颜延之的“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渊明高洁的人品。
游览菊圃,就像阅读了一本有关陶渊明的书。
穿过圆门,来到碑廊。
千百年来,游桃花源者,骚人墨客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
现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虽历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
亭方8米,墙厚1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隆顶,有古今石刻8方。
亭侧方竹,依依滴翠,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
1995年,江领导人主席游览到这里,抚摸方竹后,连声说:“还真是方的呢!”
品玩方竹之后,前往遇仙桥。
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之处。
桥柱上有对联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水引渔郎,春风不知从来。
”是写桃花源藏于仙溪之内,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渔人进人这样一个神秘奇异的境地。
走过遇仙桥,循着飞瀑流泉,拾级而上,来到山腰的“白云轩”,轩因“时有白云衣上生”而得名,轩后古木参天,轩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桥横跨,白霭漂流其间,另有一番意趣。
穿过雾霭,踏着古朴的石板小径,经乱石向右,就到了“秦人古洞”,相传为武陵渔人从此口人。
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洞门半启,“初极狭,才逼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感觉。
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
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
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
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
[在这里不妨欣赏一下美妙的楹联吧:“豁然敞五百奇踪,祗山上白云,尽堪怡悦;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黄绮,未免尘嚣。
它是说桃花源突然敞开了神秘境界,像无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恋、快乐、消忧解愁;到了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关于桃花源的渔樵仙隐种.种说法,都搞清楚了。
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黄公、绮里季他们,晚年还出山辅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这儿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隐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
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
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
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
桃花源导游词5
桃花山位于石首市东部,北枕长江,东望洞庭,群峰连绵的四十五里,由280座大小山峰成;是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风景
风景区内桃花山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交汇处唯一山脉,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有六大湖泊、十大水库、大小山峰280余座,主要景点有省重点保护文物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荆楚第一竹乡“傅家竹园”,千年银杏,仙人洞,桃花源。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湘鄂边重要红色旅游景点,湘鄂边界革命教育基地,所在镇桃花山镇是国家“万村千乡百县旅游示范乡镇”,全国无公害水果之乡,有“世外桃花源,人间桃花山”之美誉。
区内植被丰厚,古树参天,峰峰相连,处处成荫,重峦叠嶂,修竹茂林,飞禽走兽出没林间,芳草清流缀悬山谷,是两湖平原中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自然生态风景区。
森林覆盖
桃花山森林覆盖率达80%,森林面积达7.12万亩。最高点为屯岩子山,海拔368.9米。山中野山羊、蟒
蛇、猪獾等各种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桃花山上有野生植物200余种,珍稀植物10余种。“荆楚第一竹乡”的天然景观、苍松翠柏的古朴虬劲、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古洞庙宇的幽然神奇和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和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为风景区增添了无穷的神韵。举国罕见虎杆龙枝的千年参天古银杏,高10米多,有近三千年历史。傅家竹园,放眼望去竹海碧波,波澜壮阔,一望无际的巨型竹园遮天蔽日,近十丈高的竹群,绿得清新,翠得透明。怪石嶙峋,山势嵯峨,峡谷深壑,曲径通幽。数不尽的清泉小溪,听不厌的鸟语歌喉。遒劲粗壮的楠竹,似玉柱林立,直指南天,玲珑密集的枝叶,如碧顶翠盖,华覆山野。冬作暖被,可横山而卧,夏有荫护,需拥被而眠。“沐雨经风谁有节,通天晓地此虚心”。
人文荟萃
这莽莽大山,茫茫竹海,囊括了大山的气魄,竹乡的风让人感叹自然壮美;万里长江,象地平线上的哈达,若飘若舞。山水广袤,万象开阔,天地无私。风景如画,人文荟萃,赞誉不绝,1981年,著名作家碧野慕名来游桃花山,写下了《荆南散记·玉石首》,赞美傅家竹园为“荆楚第一竹乡,可与井岗翠竹媲美”。又闻山泉叮咚、竹涛声声,不禁醉倒于斯的傅家竹园,让旅人的游踪步步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