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二 >

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

若水分享 1147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归园田居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归园田居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背诵默写

  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三、预习检测:

  1)注音或写字:

  (1)带月荷( )锄归 (2)晨兴理荒huì( )

  (3)道狭草木长( ) (4)属( )国过居延

  (5)帘旌 ( )不动夕阳迟 (6)徙( )倚( )湖山欲暮时

  (7)都护在燕( )然 (8)丰年留客足鸡tún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带月荷( )锄归 (2)但( )使愿无违

  (3)大漠孤烟( )直 (4)长河( )落日圆

  (5)江入大荒( )流 (6)仍怜( )故乡水

  (7)徙倚湖山欲暮时( ) (8)三年多难更凭危 ( )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

  (2)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描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 。

  (4)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5)《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 。

  (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

  四、学习诗词:

  1、导入新课: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4、、研读与赏析: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着。语言“自然、通俗”。

  5、齐背课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4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