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后谈第一笔风投,你必须注意什么?
若水分享
1147
目前整个投融资环境非常热,参与的人很多,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时髦,融资多少和吸引眼球竟然也演变为衡量创业成功的标准。
五分钟说服投资人,15分钟某某投资人当场拍板投资,这些事情我们不否认它是存在的,也是在某个时间真实发生过的,同样在未来也是有再次发生可能性的。but,这是小概率的事件,当作故事听听是可以的。
做了一个热乎乎的项目,如何拿到投资,这中间要经历哪些过程和环节,大概的说一下。
1)首先项目已经开始做了,有一个相对稳定互补的团队,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有意愿来做好这件事情。
遇到很多项目来讲,说融资款一旦到位,就马上从原公司离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大家都理解,不过如果还没有考虑好要创业,就不要轻言开始,更不要提融资。
2)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不用word版本的长篇大论,也不用心路历程和内心纠结的铺陈,PPT就可以,简练、直接。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a)行业背景和机会,就是市场有多大,当前痛点在哪儿,你要切入哪一块,三两页即可。不要怕投资人听不懂,如果他行业也听不懂,建议你换一家谈,不要浪费时间。
b)产品,做什么,怎么做,优势在哪儿,如何像一把利刃一样切入市场,近期的产品规划(时间、产品);
c)团队,团队人员的教育背景、从业背景、人员分工,股权结构组成。这一块有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刻意拔高,简明扼要。
d)财务预测,未来两年的财务情况,收支情况,这一块是创业者普遍比较薄弱的,网上搜一下填一个就可以。没有投资人会对这一块太较真,不用精确到小数点后xx位。有一个大概的模样,做一个基本的参考,告诉别人你是有公司运营的概念和思路就可以了。不要对运营一问三不知,毕竟我们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吃喝拉撒是基本需求。
e)融资情况,需要多少钱,这些钱来做什么。对公司的估值,如果不清楚怎么估,就不要写。
估值其实是双方谈出来的,这里提供一个算估值的小窍门:未来12-18个月,需要多少钱,要做哪些事情。首次出让股权,一般不要超过15%。这样一算,估值也心里大概有底了。
3)接下来跟投资人面谈,相信有了符合上述要求的的计划书,基本上就可以跟投资人电话、微信、网上联系,然后约着见面。
一般情况下是投资经理接待,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叫法,分析师、投资经理、高级投资经理、副总裁、合伙人,这个创业者不要太在意,其实主要是聊呗,你来讲讲商业计划书,然后大家聊聊。聊的话题不外乎,上面说的范畴,如果你都想得很清楚,问题不大。
4)在当前,同类型的项目非常多,很多项目在第一次面谈后直接在基金内部被咔嚓掉了。留下来的项目,大家内部会有一个项目的内部立项讨论,有的基金会组织合伙人跟创业者做一次面对面的沟通,然后决定是否项目立项。
5)项目立项后,基金会安排一个投资经理牵头,组成一个小的team,负责整个行业的研究,投资意向书的编写,核心员工的访谈,企业的下游客户的走访,财务和法律情况的尽调。一般这个周期会在两三周完成。完成后在基金的决策层面进行汇报。这一个阶段创业者能做的就是抱着一颗谨慎、开放的心态,配合投资方的工作,大家在开诚布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项目推向前。
6)投资条款(termsheet)签订,这一块不同的基金给的阶段不一样(不细说了),不过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投资方的出资金额、股份占比、相关的权益、退出的途径等等。如果第一次做融资,很多条款比较刺眼,有一种深深的不爽和无力感,不过一条条看吧,基本上问题不大,网上也有类似的标准模板。还不爽的话,挑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7)后面就具体的流程操作了,增资还是转股,如果增资的话,签订一个增值协议。然后双方拟定新的公司章程、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就可以去工商去变更了,交进去两周就做完了。
一般整个环节走下来,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天使阶段的可能更快一点,一个月也是要的。整个过程就是从不认识到双方结合的过程。很多人喜欢拿结婚做比喻,那第一次融资相当于初婚,后面还会有二婚到N婚,直到上市。
最后拿今天最火的新闻说说,可能刚开始大家都看不上文章,但是天使投资人马伊俐慧眼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越来越红,就会看上其他的新人,比如年轻温柔的姚笛。anyway,文章还是一个成功的一线娱星,马司令也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清楚。
早期投资也有共同之处,刚开始融资的时候创业者可能处处碰壁、万念俱灰,后来能找到融资的基金就能发展下去,估值能够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就可以了,后来会越做越大,越来越成功。不过将来创业者也会反过来想,当时的估值太便宜了,投资方赚得太狠了。不过谁又能看到那些一批批创业失败的案例呢。
在合作的过程中,放平心态,共同把项目做好,项目好了才是真的好。毕竟融资只是手段,不是公司发展的终极目的,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冒出来,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脊梁。
五分钟说服投资人,15分钟某某投资人当场拍板投资,这些事情我们不否认它是存在的,也是在某个时间真实发生过的,同样在未来也是有再次发生可能性的。but,这是小概率的事件,当作故事听听是可以的。
做了一个热乎乎的项目,如何拿到投资,这中间要经历哪些过程和环节,大概的说一下。
1)首先项目已经开始做了,有一个相对稳定互补的团队,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有意愿来做好这件事情。
遇到很多项目来讲,说融资款一旦到位,就马上从原公司离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大家都理解,不过如果还没有考虑好要创业,就不要轻言开始,更不要提融资。
2)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不用word版本的长篇大论,也不用心路历程和内心纠结的铺陈,PPT就可以,简练、直接。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a)行业背景和机会,就是市场有多大,当前痛点在哪儿,你要切入哪一块,三两页即可。不要怕投资人听不懂,如果他行业也听不懂,建议你换一家谈,不要浪费时间。
b)产品,做什么,怎么做,优势在哪儿,如何像一把利刃一样切入市场,近期的产品规划(时间、产品);
c)团队,团队人员的教育背景、从业背景、人员分工,股权结构组成。这一块有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刻意拔高,简明扼要。
d)财务预测,未来两年的财务情况,收支情况,这一块是创业者普遍比较薄弱的,网上搜一下填一个就可以。没有投资人会对这一块太较真,不用精确到小数点后xx位。有一个大概的模样,做一个基本的参考,告诉别人你是有公司运营的概念和思路就可以了。不要对运营一问三不知,毕竟我们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吃喝拉撒是基本需求。
e)融资情况,需要多少钱,这些钱来做什么。对公司的估值,如果不清楚怎么估,就不要写。
估值其实是双方谈出来的,这里提供一个算估值的小窍门:未来12-18个月,需要多少钱,要做哪些事情。首次出让股权,一般不要超过15%。这样一算,估值也心里大概有底了。
3)接下来跟投资人面谈,相信有了符合上述要求的的计划书,基本上就可以跟投资人电话、微信、网上联系,然后约着见面。
一般情况下是投资经理接待,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叫法,分析师、投资经理、高级投资经理、副总裁、合伙人,这个创业者不要太在意,其实主要是聊呗,你来讲讲商业计划书,然后大家聊聊。聊的话题不外乎,上面说的范畴,如果你都想得很清楚,问题不大。
4)在当前,同类型的项目非常多,很多项目在第一次面谈后直接在基金内部被咔嚓掉了。留下来的项目,大家内部会有一个项目的内部立项讨论,有的基金会组织合伙人跟创业者做一次面对面的沟通,然后决定是否项目立项。
5)项目立项后,基金会安排一个投资经理牵头,组成一个小的team,负责整个行业的研究,投资意向书的编写,核心员工的访谈,企业的下游客户的走访,财务和法律情况的尽调。一般这个周期会在两三周完成。完成后在基金的决策层面进行汇报。这一个阶段创业者能做的就是抱着一颗谨慎、开放的心态,配合投资方的工作,大家在开诚布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项目推向前。
6)投资条款(termsheet)签订,这一块不同的基金给的阶段不一样(不细说了),不过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投资方的出资金额、股份占比、相关的权益、退出的途径等等。如果第一次做融资,很多条款比较刺眼,有一种深深的不爽和无力感,不过一条条看吧,基本上问题不大,网上也有类似的标准模板。还不爽的话,挑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7)后面就具体的流程操作了,增资还是转股,如果增资的话,签订一个增值协议。然后双方拟定新的公司章程、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就可以去工商去变更了,交进去两周就做完了。
一般整个环节走下来,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天使阶段的可能更快一点,一个月也是要的。整个过程就是从不认识到双方结合的过程。很多人喜欢拿结婚做比喻,那第一次融资相当于初婚,后面还会有二婚到N婚,直到上市。
最后拿今天最火的新闻说说,可能刚开始大家都看不上文章,但是天使投资人马伊俐慧眼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越来越红,就会看上其他的新人,比如年轻温柔的姚笛。anyway,文章还是一个成功的一线娱星,马司令也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清楚。
早期投资也有共同之处,刚开始融资的时候创业者可能处处碰壁、万念俱灰,后来能找到融资的基金就能发展下去,估值能够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就可以了,后来会越做越大,越来越成功。不过将来创业者也会反过来想,当时的估值太便宜了,投资方赚得太狠了。不过谁又能看到那些一批批创业失败的案例呢。
在合作的过程中,放平心态,共同把项目做好,项目好了才是真的好。毕竟融资只是手段,不是公司发展的终极目的,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冒出来,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