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5篇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篇1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牲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4人或6人小组,一个风车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变换,其实,图形的变换还有许多种,比如:平移,旋转等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旋转变换。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牲与性质。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谁能说一说是怎样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绕○顺时针旋转到30度到“1”。
板书:指针从“12”绕点○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师:想一想,为什么指针从12指向1就旋转了30度?指针走1个字旋转了多少度?2个字呢?你觉得怎样的旋转是顺时针?怎样的旋转是逆时针?
②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是如何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从“1”绕○顺时针旋转60度到“3”。
③如果指针从“3”继续绕○顺时针旋转9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示钟表,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④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顺时针旋转18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出示钟晴,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2)小结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牲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①师:这是什么图形?风车的旋转你见过吗?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风车旋转起来了)
②师: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
师:从图1到图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③师: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针旋转多少度到图2呢?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④交流得出: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旋转90度到图2。(板书)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2)继续观察风车的旋转。
师: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逆时针旋转到图3,风车旋转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位置变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点○的位置,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图,与学生一起明确画图要求;
2、学生在方格纸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4、小结画法。
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图形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对应线段的夹角不变,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可以首先确定对应线段,然后连线。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1、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请欣赏第5页第1题,这些图形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
2、利用旋转画一条小花。
学生自主画,然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布置作业:
第9页第4、5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二、重点难点
整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请同学们把书P18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地毯图,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组讨论。
3、汇报:对称图形、边长为14米的正方形、图案由蓝色组成。
4、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汇报。
a)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b)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c)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d)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5、师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二题。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三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
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总结
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
四、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为零法)
总面积减去白色面积。(大减小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设计上讲,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主体的新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在大胆猜测、积极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不同情况优化选择。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
2.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考虑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局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
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
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
40 ÷ 2 = 18 ÷ 6 = 200 × 4 =
42 ÷ 2 = 80 ÷ 4 = 75 ÷ 3 =
其中80 ÷ 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同学口算75 ÷ 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
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同学计算)
反馈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第一道例题。
(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
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
师:你会列式吗?
同学列式,教师板书。
(2) 在交流中掌握方法。
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
① 因为200 × 4 = 800, 所以800 ÷ 4 = 200;
② 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 因为8 ÷ 4 = 2,所以800 ÷ 4 = 200。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
(3) 在练习中巩固算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
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先让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2.教学第二道例题。
(1) 创设情境。
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
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回答,板书:986 ÷ 2)
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估算。
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
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
(3) 笔算。
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同学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
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
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竖式?
同学说每一步计算,教师板书。相机提问:
① 先算几除以几?
② 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 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成18个十)
④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4) 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
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家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
同学口答。
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
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身是如何计算的。
集体反馈。
(5) 小结。
师:请大家回顾刚才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笔算练习。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竞赛。“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竞赛。听到110米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刘翔)
师:看刘翔的竞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目就可以观看竞赛了。同学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然后集体反馈。
2.数学医院。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别同学因为自身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
3.说说体会。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竞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竞赛实况)
4.实际应用。
师:刚才那一场场精彩的竞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竞赛准备竞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一共有732只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现在有120个纸筒够装吗?
引导同学得出:
(1) 120 × 6 = 720(只),732 - 720 = 12(只);
(2) 732 ÷ 6 = 122(盒),122 - 120 = 2(盒)。
让同学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考虑过程。
5.拓展提高。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示,“金麟”非常高兴,想与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电脑出示:
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
同学猜数,并交流考虑过程。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