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方面就体现在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上。整理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一篇
一.班会主题: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班会时间:20----年x月x日
三.班会地点:310
四.班会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的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但是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所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鼓励大家多了解这些传统节日。
五.班会过程:
1.班长讲话,提出班会的主题——关于“清明节”。因为马上就清明节就要到来了,这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休息的节日之一,所以班会主要是关于清明节的主题班会。
2.提出主题,班会继续开展,团支书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一些知识。首先,清明节的来历,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接着讲了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有关的一些活动,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了!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3.班上同学发言,讲了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主要是在节日习俗方面,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还有古代诗人“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名句。清明时节活动多种多样,有踏青,蹴鞠,扫墓,祭拜,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不同地方都不大相同,但是扫墓几乎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关于清明节吃的食物,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六.班会总结:
最后,班长这次班会进行总结,由于清明假期马上就到了,同学们可以一起出去踏青,感觉一下初夏的气息和清明节日的气氛。再次说明传统节日是经过祖祖辈辈就传下来的,作为后人我们应该重视这些节日。班会最后,班长读了一首和清明节有关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着这首诗,更好的表达出了清明时节的气息,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人,在清明那天,冒着小雨,拿着祭品,在去墓地的路上行走着,去扫墓的情景。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二篇
活动目标:
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有效时机。利用节日机会,合理把握主题,从而以感情为纽带拉动家校的距离。
2、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以文明行为,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活动安排
一、导入
1、复习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
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1)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我们就知道在唐代,重阳节就非常受重视了。并且,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2)听故事:东汉时期,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送了命。恒景病好后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害。恒景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在仙鹤指引下,仙长收留了恒景,教他降妖剑术外,又送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一天,仙人对恒景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来了。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告诉他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九月初九的早晨,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下子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传了下来。
A:恒景能把这恶魔杀死靠的是什么?他怎么才练出这一身武艺呢?(废寝忘食)
了解“废寝忘食”的意思,你对哪个字的意思不了解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B:这恶魔能被恒景杀死,靠的是什么?(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其实插茱萸,喝菊花酒就是重阳节的风俗。
(3)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把带来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
集体交流。(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点了解这些习俗的意义。)
分分类:这些习俗如果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吃和活动)
三、感受体会“重阳敬老”之情
1、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等习俗是以前人们的庆祝重阳节的方式。重阳节到了现代你知道它还是谁的节日吗?(人们把重阳节这天定为老人节,进行尊老活动。)
2、童谣欣赏: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爷爷老,走不动,我为爷爷 。爷爷累,气呼呼,我为爷爷
。爷爷乐,笑哈哈,夸我 。我们俩,手拉手,登上山顶四下瞧。
(1)这首童谣还没写完,你们能帮我写好吗?
(2)大家写得很好,我们来读读我们编的儿歌。
(3)你觉得童谣中的小朋友是个怎么样的小朋友?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呢?
3、你们能把童谣编得那么好,相信平时也一定非常尊敬老人。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出示句式:当爷爷 时,我 。/当奶奶 时,我 。
4、悄悄话:也许你平时娇气的时候会惹爷爷奶奶生气,也许你平时有不听外公外婆话的时候。现在我们仔细想想,他们都是爱你的。他们给我们的爱一点也不比爸爸妈妈少,你有什么悄悄话想对他们说吗?写在纸鹤的翅膀上,让纸鹤把我们的心里话带给亲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⑴把纸鹤放到指定的地点,选取典型的请同学来读一读。
⑵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在这纸鹤上还有同学们自己找来的关于重阳节的诗歌,大家可以一起读一读,欣赏欣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重阳节,同时还学到了不少语文知识。老师再此提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每个同学能尊敬每一位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知道重阳节是老人节
2、关心爷爷奶奶,产生为爷爷奶奶过节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教学难点:
知道重阳节是老人节,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教学准备:
挂图;彩纸、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重阳节是谁的节日?
2、你们想为爷爷奶奶做什么?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1、理解儿歌内容
2、教师朗诵儿歌
提问1:儿歌里的小朋友跟爷爷奶奶去了哪里?
提问2:他们一起去爬山,儿歌里用了一个什么好听的词语?(登高)
提问3:爷爷登高不服老,什么叫“不服老”?
提问4: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称呼爷爷的?
3、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四、讨论给爷爷奶奶过节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四篇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颂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节日典故。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倡导过中国节,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3、激发探索科学兴趣,增强刻苦钻研精神。
二、活动内容
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以及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多种形式述说传统节日中的来历、习俗,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三、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形式生动活泼,了解传统节日,抒发真情实感。
四、准备工作:收集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五、计划实施过程
导入:由某个西洋节的传统节日,过渡到今天班会的主题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看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讲述主要中国传统节日以及由来
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等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时期已开始中秋赏月。唐代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之风俗。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与春节、端午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此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当中也很盛行。 “花好月圆”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该节日的节庆活动以及民俗心理是极为有情致、颇具诗情画意的。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自习俗有异,但有许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如李商隐的《嫦 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苏轼《水调歌头》等等
(二)设计小品表演有关中国节日与外国节日—我看传统节日与外来节日
(三)抢答题:中国传统节日
A, 让学生举手抢猜中国的传统节日
B,让学生抢答有关七夕、中秋、春节的诗歌和故事,与春节有关的神话,活动等;总结其他节日的寓意。
(四)情景表演
1 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很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圆,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过节时吃的月饼也作成圆形的,叫作月饼。你们家的中秋节一般是怎样度过的呢?
2 学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饼的小品。
(五)讲述漳州地区的主要传统节日
漳州民间流传一首《十二月歌》,把本地的岁时习俗以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月鼓仔灯,二月落花生,三月□(音燕,意为浸种)豆芽,四月卖麻茶,五月来裹粽,六月塍草冻,七月印经衣,八月卖麻糍,九月放公差(风筝),十月抾秞(稻)穗,十一月卖草席,十二月卖粿箬。
如元宵是春节活动的尾声,又是传统的上元节,漳州人称之为“正月半”,客家人称之为“开大正”。这一天,漳地的民俗活动特别多,也特别热闹、隆重。若元宵日天气晴好,就称今年查某(女性)岁君好,民间认为今年对女性有利。
最后以一首有关传统节日的歌曲结束本次主题班会。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五篇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文明素质,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市教育局决定重阳节期间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重阳节尊老敬老的节日内涵,重点突出尊老敬老、厚德仁爱主题,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引导师生养成尊老、敬老、孝老、助老美德,弘扬孝老爱亲、老有所养的美德善行,积极营造校园文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浓厚节日氛围,把重阳节办成道德节、仁爱节、孝道节、文化节。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孝老爱亲传美德”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诗文朗诵和优秀诗歌征集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2.开展“慰问关爱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孤寡老人、病残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和敬老院,开展打扫卫生、节目表演等送温暖活动,为弱势群体老人送去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塑造青少年学生尊老敬老爱老的道德品格。
3.开展“孝心少年好模范”巡讲报告活动。举办最美孝心少年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典型事迹,传递孝老爱亲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学生见贤思齐,提升道德素养。
4.开展“登高赏菊乐重阳”民俗体验活动。各区县、学校在重阳节期间要结合实际,突出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丰富学校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各区县、学校要高度重视、科学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创新形式,抓好结合。要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扎实。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精心设计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增进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区县、学校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开辟网上专栏、制作公益广告等途径,采取消息、图片、特写、综述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做好宣传报道,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相关文章:
★ 节日主题班会
★ 节日主题班会高中
★ 节日班会
★ 传统节日班会
★ 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 春节主题班会